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思成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心梗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救治效果有效率77.97%比观察组的92.31%要低,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44%比对照组的76.92要高,两组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通过及早干预而控制病情进展,为患者尽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挽救心肌、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并且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优化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使救治流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优化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严重,近年来的发病率也是逐渐递增。急性心梗的临床症状有胸部剧烈疼痛、胸闷、肢体乏力、头晕、心慌、心悸、心律失常、低血压、面色苍白、出汗以及心力衰竭等,患者常疼痛难忍、烦燥不安、恐惧或濒死感,病情发生迅速,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常休克、室颤、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救治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无法提升救治成功机率,导致很多患者死亡。所以,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我院78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作用,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共78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9人。

对照组,男性:25人,女性14人,年龄45至79岁,平均年龄(58.4±1.4)岁。

观察组:男性:24人,女性15人,年龄47至78岁,平均年龄(57.9±1.7)岁;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急性心梗;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无严重传染性疾病;④重要器官无实质性病变;⑤患者有胸部剧烈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流程。医院接听到患者求救电话后,安排医师出诊,到达急救现场之后,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吸氧、心电监护及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开始转运。到达医院急诊科之后,常规流程为先挂号交费、开医嘱,然后予心电图、抽血行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化验检查,明确诊断后予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抗凝,将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行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属同意后予溶栓或通知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治疗。医院接听到患者求救电话后,立刻安排医师出诊,医师在救护车上与患者和家属保持联系,指导家属进行基础急救,安抚好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并制动,减少心肌耗氧。医师抵达现场后,在询问病史的同时立即予心电图检查明确病情,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基础治疗。患者卧床休息并制动、医护人员快速将患者搬运至救护车,搬运过程中需除颤仪监护,以防突然发生室颤危及生命。结合病史、症状及心电图结果,如果明确诊断心肌梗死,在转运途中立即给予阿斯匹林及氯吡格雷负荷量抗凝,将病情严重程度及可行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在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后2小时内完成紧急血运重建。告知患者及家属尽早溶栓或手术的重要性以及预后效果,让其明白溶栓与PCI手术所具有的风险、获益以及手术的目的性,家属如选择PCI手术治疗,应即刻通知导管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手术风险,并且做好相对应的急救措施,手术结束后,手术医师要告知病房值班人员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用药等细节,做好交接。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情况。告知家属患者在饮食方面必须清淡,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出,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分为有效:心梗情况明显好转,胸部疼痛、胸闷心慌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显效:心梗情况有所好转,胸部疼痛、胸闷心慌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心梗情况,胸部疼痛、胸闷心慌等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自制调查表,让患者对此次救治情况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

对照组的救治效果有效率77.97%比观察组的92.31%要低,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梗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所致。发病前多有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长期吃热量食物、寒冷刺激以及便秘、吸烟喝酒等诱发因素 [2] 此疾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及早对患者进行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治疗有效率,还可改善预后效果,提升生存质量。

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始培训,加强急救意识和紧张感,同时也提高对心梗疾病的认知度,从而高效、快速的对患者进行救治。抢救前,做好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带好相应的紧急药物和设备,提高治疗安全有效性。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最主要就是缩短救治时间,在急诊转运、常规就诊流程、心电图、肌钙蛋白检查确诊、家属谈话解释病情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手术提前准备等各个方面节省时间,为溶栓或PCI节省时间,挽救心肌,从而减少并发症、挽救生命。对救治流程进行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综合能力更加优质,能提升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4]。

本文研究得出:对急性心梗患者运用优化急诊救治在病情治疗有效率和满意率方面要比常规救治流程更具有优势。因为,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优势就是:可以及时指导家属对患者先开展基础的急救措施,及早做好溶栓或导管室手术准备,从而挽救频死的心肌。缩短溶栓时间,让血管得到疏通,缓解临床症状;急救中的医务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心脏电除颤、气管插管以及心肺复苏等治疗手段,这些都有助于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从而挽救心肌、挽救生命。从接诊到开始溶栓过程应小于30分钟,急诊PCI FMC-to-B时间小于120分钟,有效的为患者赢得更好的救治时间,因此优化急诊救治流程非常合理、科学、标准[6]。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不仅可以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起到明确的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优化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使整个救治流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姜桂艳,田凤华,赵金艳,等.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3(1):25-26.

[2]余志华,何满红,黎小群.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5-296.

[3]袁晓敏,陈海燕.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冠脉术前护理中的应用[J]. 青海医药杂志,2013,08(12):41-42.

[4]吴耀利.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11):261-262.

[5]吴新萍.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13,20(11):146+148.

[6]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2):482-483.

论文作者:赵思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赵思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