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400
【摘要】目的:对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为对象,以20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各项心肺复苏有效指标,而且能够促进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提高,在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中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应用
在临床各种病症中,心脏骤停是其中最为危急的病症之一。心脏骤停往往指心脏因不同因素的影响骤然停止跳动,会极大地影响人体器官及组织,严重情况下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可逆性的损伤,因此临床必需及时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以往多采用常规人工心脏复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心肺复苏系统逐渐被应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本文即以我科患者为依据,对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为对象,以20例采用常规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对照组,20例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0.5±3.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2.3±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标准心肺复苏术,根据《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执行,徒手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呼吸支持,对静脉通路进行建立。明确患者呼吸道通畅后即刻开始读患者实施胸外按压,男性与女性患者前者对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按压,后者对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与频率分别为≥5cm与100次/min。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复苏药物应用,对患者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
观察组:采用自动心肺复苏器对患者进行抢救。调整患者为平卧位,将患者上身衣物去除,使患者背部平卧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上,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的黄色定位线与患者腋窝对齐,待患者体位正确后,在患者胸腔围好胸外按压带,对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开启,系统将立足患者胸腔尺寸对组件自动加以调整,提供适合患者的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与频率分别为4-5cm与100次/min。同时给予患者常规复苏药物应用,对患者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与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患者心脏复苏有效指标与抢救成功率的数据处理上对统计学软件SPSS16.0加以采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2.1在心肺复苏有效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胸外按压的质量问题,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被突出强调,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胸外按压能否做到持续、有效。[2]常规心肺复苏在胸外按压上多采用人工方式,按压过程中需要急救人将姿势、力度及按压频率始终控制在合适范围,但因人力资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加之操作者体能的不断消耗,很容易对胸外按压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致使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降低,造成抢救效果不佳。[3]
相对人工心肺复苏的单点按压模式来说,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对患者胸廓大小及体质量可迅速识别,将患者前后胸直径测量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显示胸部按压下陷读数,从读数出发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地按压,且按压状态比标准人工心肺复苏更加持续稳定,有利于心肺复苏的快速、准确,促进抢救效果的提高,尤其对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自动心肺复苏往往能显现出良好的抢救效果。[4] 急诊科对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抢救,需要快速重建血液循环,使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得到充足的保证。本次研究中,采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观察组中,分别有有4例与2例患者大动脉搏动可触及、自主呼吸或心跳回复,表明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应用能够促进患者灌注血流量的提升。此外,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复苏的收缩压> 60mm Hg、瞳孔较前缩小等其他有效指标上改善情况也明显比采用标准人工心肺复苏的对照组好;在抢救成功率上观察组达到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表明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对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具有良好效果,更符合《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各项心肺复苏有效指标,而且能够促进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提高,在急诊科心脏骤停抢救中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华君,胡彤.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0,25(13):35-36.
[2]孙立琴,邵军.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12, 26(04):342-343.
[3]王丽梅,王黎黎,苏东梅.运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6):30-31.
[4]黄青,吕刚飞,郭世山,等.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急诊内科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2012,3(1): 65-66.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心肺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系统论文; 急诊科论文; 指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