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单纯用药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组合用药组则给予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治疗副作用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结果:组合用药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组合用药组治疗副作用出现率和单纯用药组无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相近,P>0.05;干预后组合用药组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低于单纯用药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更好改善症状,且未增加副作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精神分裂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74-02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中多发,其发病和心理、家庭、行为、遗传、社会因素影响相关,目前尚未阐明其发生机制。本研究分析了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组合用药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21~45岁,平均(36.13±2.72)岁。单纯用药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2~45岁,平均(36.58±2.45)岁。
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单纯用药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初始剂量2.5-5mg/d,2周内剂量可增至10~30mg/d,口服。
组合用药组则给予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奥氮平同单纯用药组。富马酸喹硫平初始剂量50~100mg/d,2周内增至400~800mg/d,口服[1]。
两组治疗12周对比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治疗副作用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
显效:症状消失,PANSS降低值>75%;有效:症状消失,PANSS降低值35%~75%;无效:症状消失,PANSS降低值<35%。精神分裂症转归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作数据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针对计量资料)、χ2检验(针对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相比较
组合用药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相比较[n(%)]
3.讨论
奥氮平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可强效拮抗多巴胺受体,拮抗5-羟色胺受体,促进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但长时间单一用药,可导致用药量增多,副作用增多,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3-4]。富马酸喹硫平为新型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对中脑皮质、大脑边缘选择性作用,和奥氮平具有相似 作用机理,可通过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共同拮抗控制病情。富马酸喹硫平对组织胺受体、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具备高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能α2受体亲和力较低,对胆碱能毒受体、苯二氮卓受体基本不具备亲和力,因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5-6]。
本研究中,单纯用药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组合用药组则给予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结果可见,组合用药组精神分裂症转归率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组合用药组治疗副作用出现率和单纯用药组无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相近,P>0.05;干预后组合用药组精神分裂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低于单纯用药组,P<0.05。
综上所述,奥氮平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更好改善症状,且未增加副作用,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勇,寻知元,曹红艳.奥拉西坦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3:339-341.
[2]王洪艳,曹歆轶,李伟,李春波.精神分裂症认知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2:139-142.
[3]王彦芳,李素萍,杜巧荣,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5) :747-750.
[4]蒲强红,宴霜,伍朝君等.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7):865-866.
[5]刘春容.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1(17):16-16,12.
[6] 周联军.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浓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8(3):104-105.
论文作者:董禄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症状论文; 组合论文; 受体论文; 阴性论文; 阳性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