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论文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论文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周瑶丽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 以“孝”为核心的文化内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明确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理清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维持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区环境以及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的价值,通过采取理念先行、法制维系、实地践行以及经济带动为核心等路径实现“孝”文化在社区中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 传统“孝”文化;社区建设;孝道伦理;和谐社区

中国传统“孝”文化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家庭孝道伦理的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挖掘“孝”文化的内涵,可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为实现社区共同体添砖加瓦。

黄淮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苏、鲁、豫、皖四省是黄淮流域白酒的核心产区,产业规模和产品品质位居我国白酒主要产区前列,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发展优势。本次峰会以“传承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进一步提升板块的优势和特色,引导区域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之思辨

“孝”最早是指子女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孔子曾概括了“孝”的地位,他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1]孝道是道德的根本,也是教化的基础所在。

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所在。第一,奉养、敬亲。奉亲是“孝”最基本的体现,要在物质方面奉养父母[2]。父母养育我们,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这种养育之恩不能忘。但“孝”并不单单只是养,更为重要的是敬亲,要做到敬亲就要做到内心深处真正对父母的恭敬,除了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之外,对于父母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要竭尽全力去做好,要在“养”的过程中孕育着对父母的“敬”,从而让父母达到身心上的“乐”。第二,尊亲、谏亲。“尊亲”就是尊重、顺从父母。中国古代大多数的思想家都推崇“尊亲”,为防止过度“尊亲”而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尊亲”的同时强调要“谏亲”。第三,祭亲、承志。尊亲是最基本的行为。对父母来说,子女如果能够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在社会上备受尊重,这不仅实现了子女自身的价值,同时让整个家族都感到荣耀,是对“孝”最高的体现[3]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的价值体现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经典的人文精神。当前,在我国社区建设发展中,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促进家庭和谐、维系人际关系、稳定社区建设等方面有着其价值所在。

其五,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强化社区经济发展后劲。中国传统“孝”文化本身具有对先祖的崇拜和对亲人的眷顾之情,能够呼唤起人们的孝顺意识,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孝”文化中聚拢人心、整合人力这一强大凝聚力将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有力地推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社区人际摩擦,使社区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有利于社区经济较为稳固持久地发展。此外,“孝”文化也强调“信”,古人云:“民无信不立。”[10]诚信于经济领域内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诚信,经济社会就难以健康发展。相对稳定的社区环境是社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倡导“孝”的家庭伦理道德是社区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直接关系到社区的安定和文明,间接影响着社区经济发展。

之前对核聚变的尝试都因为规模太小而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但是这个规模更大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产生的能量应当明显超过它所损耗的能量。

第一,理念先行,创建社区新型“孝”文化理念。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中,居民要想实现家庭和睦、社区和谐就要构建社区新型“孝”文化理念[11]。一是批判性继承传统“孝”文化。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其精华也有其局限性所在,其中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应要弘扬的优秀思想。但传统“孝”文化中“绝对服从”等要求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与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尚不相符合,更不适合当前和谐社区构建的要求[11]。二是加强社区居民自律。孝敬父母不仅是在道德上对子女的要求,更是需要子女学会自省,从个人内心深处意识到这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三是赡养父母、尊敬老人。依据社区“孝”文化资源,在社区内开发“孝”文化敬老爱老服务老人的事务,不仅在物质上保障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更注重关爱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依。四是互相尊重,平等交流。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居民也由分散性向集中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冷淡,居民对这片区域缺乏一种归属感[12]。中国传统“孝”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社区内开展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区生活,而这些活动对居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大家走出家门,互相尊重、相互交流,增加了人们对社区的感情,促进了邻里和睦。

从根本上说,SI中的产出欠佳、错误和失败主要是因为负荷需求大于负荷总量,即负荷过载。这种情况既有处理能力需求量的原因,也有个人能力原因,个人能力原因有可能是精力需求达不到,也有可能是精力分配欠佳。

其四,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协同发展。一个能够处理好老年问题的家庭,才能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社区的稳定;反之,家庭养老问题处理不了或者处理不当的,则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甚至影响到社区的稳定。自古以来,传统“孝”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拜、亲人的尊重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够将传统“孝”文化中凝聚人心、人力的主要精髓融入社区建设中,有利于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另外,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的家庭养老在当前解决老龄化问题中仍然占据着主要的作用[10]。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家庭养老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孝”文化有利于改善当前老龄人口生活状况,促进家庭的和谐统一。让社区居民团结起来,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促进社区建设的稳步发展。因此,积极挖掘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为社区建设的发展服务,是实现和谐社区稳定团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其二,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实现社区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孝”文化认为,孝道的产生和发展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石。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关系存在的基础就是孝道的维持。孔子也把爱看作处理人际关系的前提,爱是提升家庭成员道德修养的基础。当今,我们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养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习惯,升华传统“孝”文化精神,从关爱家人开始关心、爱护邻居、社区甚至是社会上的人,我们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爱,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邻里和睦、居民互助的社区人际关系。因而,倡导“孝”文化,是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维持和谐人际关系、保持社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7]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维系人心、稳定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倡导传统“孝”文化,要理念先行、法制维系、实地践行和经济带动,培养现代人的大“孝”观念,构建和谐社区。

其一,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利于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是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场所,传统“孝”文化着重强调以赡养父母为尽孝之本,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4]。在建设和谐社区的今天,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子女如果生长在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当中,能够时时得到家人的关爱,彼此之间团结友爱,他们往往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别人也怀有怜悯之心[5]。传统“孝”文化让人们注意到家庭成员之间拥有着平等的权利与义务,也充分尊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性,强调子女对父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的责任与义务。它还强调道德教育的概念,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尊重老年人和相互容忍。中国传统“孝”文化中关于伦理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减少家庭间的矛盾冲突,更是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和发展,对当前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引[6]

三、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作用的有效途径

“生活作文”即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与生活原是不可分离的。“生活作文”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到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是连接生活与写作的桥梁,生活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在平凡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倡导学生真实地写出自己眼中的自我、他人、社会,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人生的真实见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其三,中国传统“孝”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古语云:一家敬老则一家和,一乡敬老则一乡安[8]。只有生活在一个乡里的人都做到敬老,那么这个乡村才是安宁的。如果我们在社区建设中构建新型孝道,使孩子从家庭里孝顺父母开始推广到社区,由爱自己的父母延伸至爱社区内的人。通过渐进的过程,对亲人的这种爱被转化为对他人的爱,对社区的爱,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爱,使得人们养成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社区内形成安定、祥和的社区环境,整个社区的文明素质就提高了,社会风气就会大大改观[9]

第二,法制维系,健全社区孝道法制体系。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13]。同时,《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我国对于保障老年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机制度得到逐步健全[14],但在立法上还有待加强。中国传统“孝”文化最基本体现在家庭的养老方面,但我们所倡导的“孝”文化并不是将全部的家庭责任强加于家人身上,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成员,要实现老有所依单靠家庭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构建和谐社区保障社区的“孝行”和“孝德”,一方面要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保障,面向社区所有老年人构建或完善现有的老年人保障体系[14];另一方面,针对贫困家庭的养老问题,应根据具体问题提供适当经济上的帮助。此外,为进一步保障社区老年人权益,加强社区的治理。而对于自觉主动弘扬孝道精神的行为也应进行表扬,并适当进行褒奖以保证孝行孝道在社区的广泛推广。加强我国社区孝道文化建设,强化社区居民的养老敬老意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

第三,实地践行,积极开展社区孝道实践活动。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尊亲爱老的孝道活动,不仅可以激发青年人关爱老人的热情,而且可以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让整个社区形成尊老爱老的风气。充分利用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强化居民的尊老敬老意识。各个社区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来开展孝亲尊老活动。一是利用公益广告宣传牌、LED电子屏等方式设置孝道场景,大力展示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精华,增强社区干部群众的孝德意识,营造良好的社区风尚[12]。二是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传统孝德文化。邀请学者、妇联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代表参与“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尊老爱幼、文明健康的社区生活风尚,为创建文明社区添砖加瓦。三是激发“孝”文化活力,开展明星家风、优秀家训活动。在社区通过多种方式征集优秀家庭故事、经典家训家规,并邀请资深领导专家或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参与评选,对选出的优秀家庭和优秀家规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培育社区文明和谐的家风。四是举办以“孝老爱老、尊亲敬亲”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感悟孝义[15]。在社区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并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去观看,将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尊老敬老思想融入到道德讲堂活动中,慢慢渗透到聆听者内心,让聆听者接受孝道的洗礼、感悟孝道的魅力所在,在社区渲染尊老敬老氛围,传承传统“孝”文化精华,培育正确道德观,增强社区居民的荣誊感。

第四,经济带动,实现社区经济文化产业转化。在当前社区建设的进程中,以文化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正确认识到中国传统“孝”文化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所在,加快社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社区“孝”文化资源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16]。要实现中国传统“孝”文化由精神文化向产业文化的转化,可以考虑实施以“孝”文化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项目,使传统“孝”文化插上经济的翅膀[16]。一是考虑社区特色旅游事业项目。根据社区自身特色发展当地旅游项目。将传统“孝”文化合理融入到文化旅游的宣传当中,两者有机结合、互为依托以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二是考虑结合文化市场的开发[16]。文化市场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积极做好传统“孝”文化宣传品的经营,在推进传统“孝”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社区文化及社区自身特色,加强对“孝”文化的研究与开发要注重与社区文化的结合,共同促进“孝”文化的发展。

四、结语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传统的“孝”文化提倡尊重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道德观和行为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对于当前家庭道德的形成以及创造健康的家庭风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实现社区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使老有所养,对于促进社区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国杰.“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3(3) .

[2]王之源.浅析《论语》《孟子》《孝经》中的孝道思想[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5.

[3]王锡如.探索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新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 .

[4]刘桂芳.中国传统孝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

[5]韩静.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来构建和谐家庭 [J] .现代交际,2010 (12) .

[6]计志宏.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J] .前沿,2010(10) .

[7]朱冬梅.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6(2) .

[8]秋玲,张劲松.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孝文化变迁过程的认同与振兴[J].学习论坛,2018(10).

[9]牛磊,杜振吉.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

[10]李慈慈,王全权,张豪.“孝”思想的历史演进及问题解构[J].当代经济,2014(15) .

[11]赵力威.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黑河教育,2017(8) .

[12]胡泽勇.孝文化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复兴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

[13]丁芳,唐芳.再探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完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6) .

[14]洪燕娜,牛一岚.论传统“孝道”的现代法律改造与借鉴[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5) .

[15]王贵东.弘扬传统孝文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 [J] .前沿,2012 (15) .

[16]严静峰,刘建军.从生活社区到文化社区——中国社区建设的文化维度[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1) .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56(2019)03-0048-04

*[基金项目]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7SS27)

[收稿日期] 2019-02-20

[作者简介] 周瑶丽(1993-),女,湖南茶陵人,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孙世虹]

标签:;  ;  ;  ;  ;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