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当今智能电网的建设面积进一步提升,输电线路体系也变得愈加复杂。输电线路会直接影响电网运行安全,这就需要采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但是从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证一体化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必要性,提出该模式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现状;实施策略
引言
在电力系统当中,输电线路就好比电能运输的脉络,承担着输电任务,如果输电线路出现了故障或异常,则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运行,严重会导致电网系统瘫痪,所以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增加了电网输电线路体系的繁琐度,再加上部分基层单位检修人员能力不足,无法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有效性,运行、检修之间存在矛盾,降低了电网运输效率。因此,加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输电线路采用定期检修方案,并且该制度延续了几十年。定期检修制度以时间为核心,在检修周期制定上、检修项目认证上都要依靠工作经验。该方法无法对输电线路工作状态、结构组成、设备质量、性能差异展开全面综合考量,所有检修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缺乏创新力度,很容易造成检修费用高、检修周期长等情况发生,对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在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电力系统也逐渐朝向数字化、智能化、高压化、大电网方面发展,传统的定期检修方案已经无法顺应电网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两网”改造后,电网中的科技含量直线提升,很多设备采用了自动检修方案,已经不需要定期检修,在此背景下如果依然采用定期检修方法,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会给正常供电带来影响。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方案,可以针对智能电网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采用实时监督检修方案,可以保证运行检修工作的针对性,降低资源浪费和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采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当中,虽然依然存在着工作效率地下、误操作等情况,但运行检修技术依然在不断完善,为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者,当今新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设备不断推出,输电线路本身以及相关设备的技术含量也有所提升,提高了运行检修水平,包括材料质量、运行性能、运维工艺等,这些技术相比上世纪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采集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2)运行人员完成常规巡检工作后,将所发现的线路问题传达给检修部门,随州检修部门根据运行人员所提供的信息到现场进行检修,整个信息采集、传递、反馈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如果线路出现了紧急故障问题,如断路、短路、接地故障等,无疑会延缓抢修效率,并且检修班组还需要对现场情况再次确认,增加了重复工作,提升了检修成本。(3)在一体化管理当中,虽然名义上是一体化管理模式,但本质上依然是分体管理,导致运行、检修部门之间配合性差,常常产生运行工作人员不管检修、检修人员不管运行等情况,一旦运行检修工作出现了问题,无法第一时间找出责任人,一体化管理严重缺乏生产秩序。(4)在利益分配当中,没有对运行人员、维修人员福利待遇进行明确划分,导致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积极性,工作中没有紧迫感,竞争力不足。(5)分体管理让每位工作人员都只注重自身的工作责任,长期以往就会造成管理上的缺失,工作人员对不同设备的认知也受到局限,难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3、输电线路运行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模式
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等优势,针对上述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存问题,就其根本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功能包括:可以第一时间对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制定的检修计划展开科学评估、优化;对输电线路安全性进行多维度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对所采集输电线路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验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可行性验证实践使用情况来看,需要在系统当中输入较多的电网模型,对各种电网模型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输电线路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性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在多种检修计划当中自动选择出最优计划。
3.2 、构建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输电线路体系不断扩大、电力设备不断增多,这也给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由于系统更加繁琐,所以在工作当中可能会产生混乱问题,而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从而解决信息过于杂乱等问题。设备档案建设当中,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设备运行异常记录、对比试验数据、运行参数等等,这些技术层信息为后续监测设备、线路运行提供有力依据,也可以为运行检修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设备运行实时数据与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判定设备、线路运行参数是否正常。其次,加强检修计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对检修主体数据、时间安排、内容等信息展开管理,将数据信息纳入到数据当中,系统将统一领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运行检修方案,为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3、 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技术
掌控对输电线路展开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必须要采用新型的运检制度,除了传统的故障检修,还需要融入状态检修等方法,这样即可将运行、检修有机融合,实时检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精准定位到需要检修的线路当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检修手段,这样即可有效的节省资金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不断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以及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辅助技术,如智能分析技术、专家数据库、安全校检技术等,从而实现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3.4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 AI 技术,可以提升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重点工作。想要实现智能管理方案,还需要采用智能设备、引进智能管理系统,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数据库、模糊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等,并在输电线缆中安装传感器,根据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判定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如变压器损坏,输电线路超负荷运行,此时传感器会采集输电线路信息参数,并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故障原因、故障等级、故障类型,将这些分析数据和检测对比数据发送给操作终端,检修人员看到信息之后即可直接到现场进行检修,极大的提升了检修效率。
3.5、 运行、检修工作整合
为了能够满足输电线缆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需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提升人才支持效应。除了企业内部自行培训之外,还需要面向社会展品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人才,保证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加强运行、检修工作一体化融合,将运行检修两个体系合并为一个运维管理体系,运行工作和检修工作同时进行,一旦在巡检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通知中心管理部门,待到得到中心反馈且同意之后,即可直接进行检修。这样运维人员同时开展运行和管理工作,可以大大提升运维效率。此外,将运维人员分为若干个班组,每个班组负责不同区域的运维工作,并结合奖罚制度,哪个区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线路故障、及时维修给予一定奖励;反之,如果哪个区域频繁出现故障但没有运维则给予惩罚。为了形成竞争机制,可以对各个班组进行排名,运维工作质量越好排名越高,所获得的奖励越高,反之则越低,加强各个班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升输电线缆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实业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全面提升输电线缆运行检修管理质量,需要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找出一体化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从而针对性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构建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库、掌握先进管理技术、融合智能技术、加强运行与检修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目标,发挥一体化管理效应。
参考文献:
[1]蒲廷兵.浅析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一体化管理[J].机电信息,2013(12):167-169.
[2]朱晓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4(3):666-667.
[3]夏剑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123-125.检修人员看到信息
论文作者:李研 吕健钫 李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信息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