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穆静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治疗技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射频治疗仪进行对症治疗,统计本组患者射频治疗次数以及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射频治疗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149例患者治愈率为61.74%,治疗总显效率为90.60%。结论:射频治疗技术无痛无创、可操作性强、快速显效等优势明显,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射频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084-01

射频治疗技术是一种依赖低频电磁波所产生的热效应进行疾病治疗的新型技术方案,且临床证实该项技术可促使病变组织萎缩或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笔者认为,相较于激光、电烧灼、冷冻技术,射频技术更适用于治疗空间狭小的耳鼻喉病灶,且以射频组织表面变色为结束射频指证可有效避免周边组织受累,因此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为进一步观察射频治疗技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9例,女性60例,年龄为18~65岁,均龄为(38.45±3.20)岁,病种类型包括慢性肥厚性鼻炎(68例)、过敏性鼻炎(28例)、鼻息肉(14例)、咽扁桃体肥大(39例)。

1.2 研究设备

本研究所用射频治疗仪为日本伊藤ES-521多功能低中频组合治疗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10第2262613号)。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调节射频治疗仪功率档次为2~4档并设置时间为2~4s;在术侧面颊部/颈部放置生理盐水负极,视具体情况规划治疗阶点,一般为4~8点,且点位不可重合,以免影响组织愈合。同时,在射频治疗过程中,若见射频部位现白色环状或斑状物便可停止操作,为确保疗效应使病变突起部位完全接触射频头,且治疗期间同一病变部位治疗间隔期应为一周。另外,针对部分患者应在术前予以表面麻醉,麻醉药物选用1%丁卡因,一般鼻腔、咽后壁淋巴滤泡者需表麻。嘱患者治后三天回院复查,排除假性膜状物影响后即可再次射频,治后7~10天观察假性膜状物是否脱落,术后一个月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患者射频治疗次数以及临床疗效。

1.5 评价标准

疗效等级分为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变,局部仍有肿胀物或病灶未有变化)、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局部肿胀物体积或病灶面积缩小)、显效(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局部肿胀物或病灶基本消退)和治愈(临床症状和局部肿胀物/病灶均消失)。在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中仅将治愈率和显效率统计在内。

2.结果

2.1 本组病例射频治疗次数,见表1。

表1 本组病例射频治疗次数(例)

  

由上表可知,149例患者中治愈92例,占比61.74%,治愈和显效者合计135例,治疗总显效率为90.60%。

3.讨论

射频技术作用原理是运用波长为0.3km,频率为100~300kHz的低频电磁波作用于病灶组织细胞,以内生效应和低温度促使病变组织蛋白凝固,进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笔者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射频组织会按照如下四个阶段进行变化,其一为治后1~3天,射频组织伴发水肿现象,因局部循环失调而现假性膜状物,其二为治后5~10天,射频组织上皮性质改变,萎缩、坏死,其三为治后15~30天,射频组织黏膜进入再生、修复和愈合期,其四为治后30天以上,射频组织进入机化萎缩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术者需要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治疗阶点,以免延误组织再生、修复和愈合进展。另外,射频时间应严格控制为2~4s,温度控制为60~80℃,以免因温度过高或射频时间过长引发危险。此外,笔者建议相关工作者尝试通过开发角度、直径、长度不同的治疗头而逐步扩大射频治疗技术的治疗范围,解救更多解剖部位特殊的五官科疾病患者。

当前,射频消融技术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张彦书表示[2],“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比较稳定等优点”。李国春等人[3]运用鼻内镜联合射频等离子技术为鼻深部出血患者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价值予以高度肯定。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咽扁桃体肥大等病症类型,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治愈率高达61.74%,治疗总显效率为90.60%,充分肯定了射频治疗技术的有效性。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咽峡部及咽侧索肥大病变、沙眼性眼睑结膜滤泡、霰粒肿、鼻泪管狭窄等患者同样可以尝试以射频治疗技术改善病症,而这也将是笔者未来研究的方向。

综上所述,射频治疗技术无痛无创、可操作性强、快速显效等优势明显,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泽文,周洁,严福波,等.射频消融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短期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06):512-515.

[2]张彦书.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变应性鼻炎55例临床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33-3635.

[3]李国春,何泽清,张晓勇.鼻内镜联合射频等离子治疗鼻深部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02):140-142.

论文作者:穆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射频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穆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