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发展迅速,水环境却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只有高度重视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水资源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进而确保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安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环境监测能力水平的高低,监测行为、监测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科学决策、执法监督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关键和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就是在水环境监测中运用质量控制措施,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
所谓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多个过程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机制、对监测结果的精确度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对水样的采样地、采样的方法和采样的过程以及样品的保存过程进行良好的控制。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要求,能够保证人们合理地建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机制,并保证监测结果的足够精确;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必须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相关监测人员既要细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水环境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并保证监测结果能够被企业合理应用,水环境的水资源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2.1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采样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容器十分重要,不同的水质要选择不同的容器,这样做有利于水样更加完整地保存,因为一些特殊的水会与容器发生反应。容器要定期清洗干净,清洗的试剂也要根据容器的材质来区分。工作人员在不进行实验情况下也要保证仪器的精度,每日要多次使用,避免机器老化。所采集的内容应选取被测地区多点水样,要是能够代表被测区域整体的水样,这样才可以具有代表性,准确性。采集后的样品需专业人士进行标注、存放、记录。记录的内容有采水样地点、时间、工作人员姓名等。采样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准确性。
2.2有关实验室基本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保证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实验设备要定期检查、清洗,任何一个杂质的存在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人员必须十分严谨。良好的实验环境是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步骤。实验室使用水的水质在使用前要检查,水资源检测实验对用水要求很高,最好现用现配,防止变质含杂。实验试样的保存要根据水质的不同放置,一般在无光、温度适宜的地方封闭储存。实验室仪器长时间存放会老化,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或更新。做实验时的试剂要专门专用,不能用同一容器装不同试液,这样会影响试剂的纯度和实验结果。
2.3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过程中提高精确度的方法是多次实验、设置对照实验、换人多次试验等。多次实验是指对取得的多个试样都进行分析,并且分析次数大于等于一次,每个试样平均分成均等分,每一小份可做一次分析,将最后多次的分析结果总体讨论。对照试验是指用实验室用水代替试样做一次试验,其结果可与正常实验结果比较,应发生某些值的改变。多人实验是指不同实验人员共同做同一实验,每个人在实验手法上会有细微的差别,可能造成结果的不同,这也是一项可以人为改善的措施。
2.4有关数据分析处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数据记录要求完整准确,要将实验过程所有可能用到的数据记录在案,被记录的数据应该是实验设备上读出的数据,在读数时要注意到刻度的变化,如果忽高忽低可以取平均值或者最大值,如果实验数据过大或过小,可能需要更换量程。每次实验之后记录的数据旁都要签名,负责人要对记录的数据正确性负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在计算时要注意都化成同样的有效位数再进行计算,以所使用的仪器里面显示数据有效位数最少的为标准,这样的计算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2.5有关结果审核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水资源监控结果的审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工作人员互审,将数据给未做过实验的工作人员重新分析,相当于二次实验,有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纰漏;另一种方法是同级之间审核完毕后,交给负责该实验的上级进行审查,如果发现问题要重新进行水资源检测。检查人员要具备长期科研的经历,要熟悉操作的流程,得出过正确的实验结论,分析检测的结果要一针见血。以上的措施要在监测实验流程中步步把控、严防死守,防止细小的纰漏引起问题。
3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
3.1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要以严谨的管理制度为前提,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关键取决于领班人员的态度,领导人员要对质量控制方面高度重视,凡事亲历亲为,制定好的措施坚决执行。企业的领导班子要是管理界的精英,对待工作有十分的热心、十分的责任心,还要在水环境监测技术方面有至少1~2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只有控制好上层,才能给下层引领的作用。领导人员时刻服从单位,知人善用,以保证工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不断努力。领导人员制定管理机制,合理分配员工工作。系统的水环境监测需要采样、储存、化验研究、记录分析等,需要各个部门共同的配合,领导部门需要将各个任务合理分配给工作人员,确保落实到个人,在对各项职能进行落实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作的对接协调和每个工作开始前、结束后的衔接对口。科学的管理机制要详细分化管理内容,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紧急情况发生时的措施,规定用人的条件,确保企业的水环境监测团队是一支优秀的、积极的工作队伍。
3.2提高水环境监测员工的工作素质
鉴于水环境检测工作的多学科性、专业性和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员工必须要有过硬的基础技术和心理素质,要了解与专业有关多种方面的知识,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服务精神和上进心、责任心等。为了提高员工的总体水平,公司和领导部门应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业人员,开设教授有关专业技术,操作手法的具体课程,员工的专业水平要不断改进,才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地位。员工在培训后要进行考核,以考核成绩作为升职或离职的标准,领导部门会根据结果给员工分配任务,使员工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热情。提高工作水平还可以采取自学与办班相结合、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开展技术研究实践活动、开设专题实地调查等,目的都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日趋提升。
3.3重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水环境监督质量控制管理的准备工作较多,包括水质的采样、实验试剂的配置、试样容器的选择、式样的存放位置选择、配置标准曲线等。领导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准备工作的重视是得出准确结果的第一步。在实验前,先选好合适的实验地点,对于特殊的试样需要特殊的检测分析场所,相关人员还要采取适当的控制和隔离措施,实验地点及实验仪器要保持整齐、干净、无杂质等。工作人员实验的前几天要实地观察,提前确定采样地点,打好提前量。工作人员在实验之前还要将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进行清洁检测,监测其精度是否符合实验要求,防止其因出现污染而影响到检测结果。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必须在整个过程当中都小心谨慎,切实满足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要求。
4结语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为了保证监测质量,我们需要加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综合分析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做出综合的、科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晶泽. 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J].民营科技,2015,(7).
[2]蒋树艳. 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0( 07).
论文作者:余思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质量控制论文; 水环境论文; 措施论文; 数据论文; 工作论文; 试样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