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斯特:10000家企业的幕后英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特论文,幕后论文,艾克论文,英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王学顺不是尼葛洛庞帝的“粉丝”。相反,这个充满热情的男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务实派”。他对那种未来学式的“占卜”丝毫不感兴趣,而更喜欢谈论信息技术如何真实地改变着眼前的世界。“IT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他说。艾克斯特没有诸如“将整个物质世界数字化”的宏伟愿景,也从不跟风各种概念化的炒作,事实上,这家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元老级企业的使命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为客户创造价值。
从工程师的图纸到机器的转动,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流通,企业有序和高效运行的背后隐藏着一套外人看不到的软件支撑系统,这正是艾克斯特所扮演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她更像是一家传统企业。当众多IT英雄依靠一个点子、一份商业计划、一笔巨额融资和一次上市成就财富神话,艾克斯特却十数年如一日,“不断积累,苦练内功”,立志要成为“百年老店”。王学顺找到了一种朴素的逻辑来诠释自己从事的行业——客户本位。在强手如林的信息化江湖,这样的立足点令艾克斯特获得了罕见的成功:从1994年至今,她已经为上万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国内同类企业几无出其右。
“艾克斯特正是伴随着国内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逐步发展起来的。”王学顺总结说。从业20年,他见证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产业从起步到发展的艰难历程。
“甩图板”的主力军
1991年,刚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王学顺赶上了一个时代。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开始介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工程设计领域,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发展使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普及逐渐成为趋势。这一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提出了“甩掉绘图板”(后被简称为“甩图板”)的号召,掀起了国内制造业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
学机械出身的王学顺至今对“甩图板”以前工程师们的工作状态记忆犹新:一张零号大图板,与图板相同长度的丁字尺,还有计算尺、三角板、圆规、橡皮和各种铅笔,设计人员“面朝图板背朝灯”,挥舞着这些工具在图纸上写写画画。然而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精力都消耗在了简单的复制作业上,很少有时间去从容考虑所谓的创新设计。王学顺很早就敏锐地感觉到CAD将给手工低效的传统设计方式带来巨大冲击。“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就帮助不少企业进行了CAD系统的二次开发。但是在学校的体系中由于学生毕业造成人员不稳定,不利于系统的持续升级和完善,从而会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
毕业后的王学顺进入中国第一家CAD公司——长城集团北方CAD公司,参与开发了由孙家广院士领衔的中国第一个自主版权的CAD系统——长城GWCAD。这套软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卖了50多万元,成绩不俗。王学顺先后担任过应用开发部经理、市场销售部经理;对CAD产业了解越深,他就越发确信,这个行当大有前途。
1994年,不满30岁的王学顺自立门户,与几位清华的教授、毕业生一起创办了艾克斯特。他看到当时很多脱胎于高校的CAD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遂想“打通软件开发、维护升级、客户服务等环节,更好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创业伊始,“(公司)只有三个人,晚上写程序,白天做销售,非常辛苦”。
当时正值国家“甩图板”工程推广的高潮。艾克斯特迅速推出了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机械CAD系统——XTMCAD。该产品在Autodesk公司中国第一届用户大会上引起了轰动,并获得当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市场上,XTM CAD更以其“友好的界面、强大的功能以及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广受工程师们的欢迎,很快便成为国家CAD应用工程的主流系统。从1994年到1998年,艾克斯特的CAD软件卖出了4万多套,公司由此完成了原始积累。
今天,回头看上个世纪末这场轰轰烈烈的“甩图板”运动,王学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工具上的革新,更是一种观念上的进步。”“很多工程师一开始拒绝采用计算机来绘图,他们已经习惯了‘铅笔+绘图板’的工作模式。从被动推进到主动接受——后来一些上了年纪的工程师甚至自己花钱去买软件,因为他们在单位里学得慢,回家以后还想抓紧操练——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从此,计算机全面介入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数十万‘高级蓝领’得以从大量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投身到更具价值的创新活动中去。”
首倡“一体化”
然而,对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而言,“甩图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企业在CAD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设计资料如图纸、说明书等,这些资料往往分散在设计人员的个人电脑中,难以管理、查询和共享。而如何保证这些电子图纸的安全,也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学顺回忆说,“另外,设计部门的效率提高了,工艺部门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解决工艺设计手工编制,效率低、周期长,对技术人员的经验过度依赖,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1996年,在不断完善CAD产品的同时,艾克斯特悄然投入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CAPP(工艺规划系统)的研发。1998年,两个系统正式推向市场。“这是艾克斯特的两个拳头产品。”王学顺说,“我们从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把它们做成了国内最具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其时,在国家C IMS工程的201家示范企业中,使用艾克斯特PDM和CAPP的用户占到了60多家。
从2000年开始,艾克斯特不断拓展产品线,并加大了与国外公司合作的力度。2001年,开始研发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2002年,开始研发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到2003年,艾克斯特已经成为国内惟一能够提供制造业信息化“CAD/CAPP/CAM/PDM/ERP/MES/PLM/信息安全”完整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两次成功的资本运作为艾克斯特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1998年,(公司)从香港华润集团、大同机械融资300多万港币。依靠这笔资金,我们推出了对艾克斯特的发展至关重要的PDM和CAPP。2000年,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诚志股份和清华创投作为主要股东加入艾克斯特;天津港务局则对公司原有两个香港股东持有的股权进行了置换。数千万的投资为艾克斯特产品线的扩充和服务团队的升级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有了完善的产品和技术支撑,艾克斯特在2003年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概念。“事实上,还在2001年推广‘并行工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王学顺说,“传统的研发流程是串行的,从设计到生产往往孤立地进行,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工艺、采购、制造、装配及维护等问题。所以经常会由于前期考虑不周,而在后面的环节中出现问题。‘并行工程’的理念则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整个生命周期方方面面的因素,各个部门协同工作,实现产品设计的正确和及时,为企业节省成本,赢得时间。”据说,艾克斯特的一个客户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仅仅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就节省了100万元的投资。但这种先进的研发模式要想有效实施,“有赖于一个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王学顺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在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或深或浅地走了很多年”,对信息化在总体上缺乏理解和把握,导致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设计部门虽然上了CAD,但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处理产生的大量数据;比如工艺部门虽然上了CAPP,却只是当作工艺设计的‘工具’来用,并没有彻底解决工艺管理问题;一些企业也采用了PDM,但仅仅是起到了原先档案室的作用,无法支持流程;企业的ERP系统与PDM之间也不能紧密集成,导致ERP所需的产品信息和工艺信息需要手工进行输入,不仅繁琐、低效,而且出错率上升,给E Rp的运行带来了巨大隐患。”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的信息流是不可分割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部门分割的原因,使得软件公司把信息化的功能也分割在CAD、CAPP、ERP等不同的单元系统里,人为地形成了若干信息孤岛。”王学顺指出,“所以企业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设计的问题在生产当中发现了,却没有及时反馈到设计部门,因为在信息平台上流程是不通的。于是问题在生产环节更改了,设计的源头却没有改,下次还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而如果利用中间件来集成这些单元系统,成本很高,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是花不起这笔钱的,而且企业也缺乏专业的IT人才,无法从集成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从底层的数据库和流程来进行集成,采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最根本的办法。”
但在艾克斯特一开始策划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这种做法。而今天,随着信息系统在制造业的不断深化应用,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接受这种理念并从中受益。“无独有偶,看看我们提出这个概念以后,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业界的最新发展,你会发现一体化正在成为趋势。”王学顺说。2007年,甲骨文收编Agile,开始全面介入PLM领域;西门子并购U GS,成为能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巨无霸型厂商。
目前,艾克斯特已经帮助数百家企业实施完成或正在实施一体化解决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艾克斯特进一步推出了历时三年打造的新产品UBS,刚一面市就引起轰动;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平台,UBS上可以“插入”从CAD、CAPP、PDM、ERP到CRM、SCM的各种应用,真正从底层满足了企业信息化一体化的应用需求。
客户本位
除了自主开发的软件,艾克斯特的另一大块业务是代理国际知名公司的产品。“(我们)先后与Autodesk、达索、IBM、HP、BDI、PTC、微软等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将艾克斯特暂时做不了或不擅长的国外先进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同时通过向国际顶尖厂商学习,反过来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研发能力。”王学顺介绍说。
“比如高端的三维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而从二维到三维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二维CAD画完一张装配图,设计师并不能确认是不是有干涉,只有等物理模型做出来了,发生碰撞了,才不得不重新返工。能不能在计算机里做设计的时候就发现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维技术。所以我们早期与Autodesk,后来同PTC合作,为国内数百家企业提供了三维设计的解决方案。”艾克斯特从2002年开始成为PTC在中国的第一家代理商,2006年还专门成立了亿特克公司,与PTC展开全面合作;目前已成为PTC亚太区最大的合作伙伴,并位列PTC全球三大MCAD合作伙伴之一。
早在2001年,艾克斯特就将BDI公司的DFMA分析软件引入中国,启动了国内“并行工程”的热潮。“DFMA的核心理念强调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可加工性、可装配性以及服务的方便性、制造的成本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成本,缩短上市周期。对一个产品的设计方案,过去通常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好,或者不好。至于好在什么地方,好多少,就没办法评价。而DFMA能够对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做出定量的分析。”这种设计理念和工具至今令华为及多家在华的跨国公司受益。
艾克斯特还是微软在中国的金牌合作伙伴和制造业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05年,艾克斯特与微软在ERP领域展开合作。“针对企业的制造过程管理,我们把艾克斯特的MPM、MES和微软的MBS整合成了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受到了众多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欢迎。”
然而,不论是自主研发的产品,还是国外公司的产品,最终都会融入艾克斯特的解决方案中。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会太在意其中是自主的多一点,还是舶来的多一点。用户购买软件产品,真正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所以王学顺说:“我们从来不把自己看作单纯的代理商。我们的出发点是客户的实际利益,站在客户的角度,切实为客户着想,帮助他们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艾克斯特的目标是围绕‘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务核心,形成自主产品与代理产品的纵向垂直业务线和横向解决方案线,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每年,艾克斯特都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国际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研发和服务水平,王学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进程。”
“首先为客户创造价值,然后才从中分享价值。”这是从公司成立第一天起王学顺就坚持的逻辑。事实上,在当年“甩图板”浪潮中诞生的数十家同类企业中,艾克斯特既不是最有资本的,也不是最具专家背景的,更不是国家扶持最多的。然而十几年大浪淘沙,正是艾克斯特成长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制造业信息化厂商之一。来自IDC的数据表明,艾克斯特已连续多年在中国本土PLM厂商中排名第一。
植根中国
毫无疑问,这是最好的时代。连续多年,艾克斯特都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中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数量约为160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的紧迫压力,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的需求被排在了首位。
而经过20多年的推广普及,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逐渐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接受本地化的平台和服务。“‘中国制造’已经显示出她的独特性。所有成功的中国企业,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王学顺说,“比如奇瑞,她突破了全世界汽车从研发到投入市场需要36个月的惯例,奇瑞汽车只用12个月就可以面市。比如比亚迪,她的工艺流程、组织模式、工厂设计跟欧美、日本的任何一家电池厂都不一样,但是她做到了世界第一。”
不久前,艾克斯特的一个客户从德国引进了一条生产线,回来之后自己又进行了很多改造,“包括一些工位上取消了自动化的手段,改由人工代替,以增加系统的柔性。结果发现效果很好,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反而提升。德国人很难理解,于是过来参观学习。最后,他们把中国的一套做法搬到了欧洲。”这家公司的老总认为,解决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问题,需要依靠凝聚了本地管理智慧的软件平台。王学顺深以为然。
“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找到最优的方案。事实上,目前没有一家国外厂商专门针对中国用户开发产品。而国内厂商比如艾克斯特,我们的500多名员工随时准备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客户的每一个需求,每一个反馈都会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体现。”王学顺认为,艾克斯特至少能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提供三个方面的支撑:第一是创新理念,第二是创新工具,第三是创新平台。而在公司愿景中,未来艾克斯特将积极发展软件、工程和咨询服务三大业务。通过自主产品的开发形成核心技术,扩大公司知名度,打造国际名牌产品;通过工程和咨询服务积极承担国民经济中重大信息化项目,并努力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公司。
尽管同国内其他制造业信息化公司一样,艾克斯特也面临缺乏高端三维核心技术、资金短缺、规模不足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将随着艾克斯特即将进行的一次超常规的资本运作而彻底解决”。王学顺相信,“伴随‘中国制造’超越欧美、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也必将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