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学论文,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06)01-0021-04
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无论是满腹经纶的学界泰斗,还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渔樵,无不从历史知识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不忘研究历史的缘由。实际上,历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心灵或心灵的活动。历史是心灵的展开,历史事件是心灵活动的结果。对历史的研究就是对行为动因的研究,从各种历史事件中可以发现人类思维的轨迹。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着解释,历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超越对个别人的认识,去把握人类心理的一般规律。通过历史的研究,我们才可以在动机、人格、期待和愿望等层面上去认识行为的一般规律。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每门学科中也都有一些专门的学者从事学科发展史的研究。但是唯独心理学家对自己学科的历史表现出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心理学史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有自己的学会组织和独立的刊物。早在1920年左右,美国一些大学的心理学系就开始讲授心理学史课程了,现在仍然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美国心理学会规定,所有申请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登载心理学史研究论文的英文杂志《行为科学史杂志》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行了,至如今仍然是心理学史家出版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基地。另一本英文杂志《心理学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创刊,成为心理学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阵地。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心理学史分会,即第26分会。1967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史的博士点,专门培养心理学史的博士研究生。在我国,十年动乱结束后,心理学最早恢复的研究领域就是心理学史。1978年,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始培养心理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培养心理学史的博士研究生。1979年,高觉敷先生受教育部的委托,召集全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编纂了《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西方心理学新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这三本书是我国心理学史课程的经典教材,也是十年动乱结束后心理学领域中最早的心理学的教材。现在,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持心理学史的研究工作,每年都召开学术年会,讨论心理学史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交流心理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史领域的浓厚兴趣。
为什么心理学家对自己学科的发展史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著名心理学史家杜·舒尔兹的一段话可以破解这一谜团。舒尔兹指出:“在各门学科中,为什么只有心理学对自己的历史背景表示有兴趣?据认为,在一切科学中,只有心理学几个世纪以来吸引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从有记载的时候开始,人们便企图研究和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获得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和结论。当然,在从人类了解自己的早期尝试中,也留下了许多关于人类本性不正确的荒诞看法。由于人的极端复杂性,若干世纪以前提出的关于人类本性的许多问题现在仍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出来。因此,象心理学中那样的问题连续性(即使没有方法方面的连续性)是在其他各门科学中找不到的。这样,在心理学中存在着一种与过去更加直接和更明确的联系,这是许多心理学家有探索兴趣的一种联系。”[1]
换言之,较之其他学科,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几千年前、几百年前提出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历史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所获得的结论已经成为现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习学科的基础知识就了解了历史上该学科所探讨的问题。但是心理学却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历史上探讨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解决,如心身关系、人性的本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等等。所以现代心理学同过去心理学的区别不在于所研究的问题,而在于研究的方法:方法大大地改进了,但是研究的问题依然如此。
例如,知识究竟是天赋的,即通过遗传获得的,还是通过经验获得的?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这一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柏拉图的“回忆说”就是天赋论的早期代表。到了16、17世纪的时候,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经验主义心理学和理性主义心理学。经验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灵就像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在上面写下各种各样的文字,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理性主义则主张天赋说,认为理性的形式是先天就有的,感觉经验得到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先天的理性是获得可靠知识的根本保证。20世纪之初,心理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本能论,认为行为是本能决定的,通过遗传获得的本能是行为的根本动因。行为主义的兴起推翻了本能论的观点,环境决定论占了上风,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的产物。但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中生物学化思潮再次兴盛,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从基因决定论的观点看待人的行为,认为行为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人类祖先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些行为倾向通过遗传影响了现代人。总之,在遗传和环境孰是孰非的问题上,从远古到现代从来没有得到解决,这一问题依然摆在现代心理学家的面前。
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的这种更为直接的联系是心理学家重视学科发展史的根本原因。既然过去的心理学家与现代的心理学家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开始研究任何一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过去心理学家都做了些什么?提出了那些观点?有什么样的进展?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犯与前人同样的错误。也才能避免重新发现前人已经得出结论的东西,节省有限的资源和精力。
但是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心理学史的学习。心理学史课程的教师在开始讲授这门课程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轻视甚至抵制。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学习过一些历史课程。在他们的印象中,历史就是一堆枯燥无味的人名和事件,所需要的就是机械记忆。因此,在他们的预期中,心理学史给他们带来的将不会是令人愉快的体验。此外,大部分学生,甚至某些心理学的老师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心理学的历史知识并非十分必要。因此,学生在开始这门课程的学习时,产生轻视甚至厌恶情绪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对于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学习心理学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全貌。心理学史不仅是联结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它也是整合当代心理学各个领域、各种取向、各种理论流派的一种力量。心理学既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学科,也是一个高度分裂的学科。从大的方面来说,心理学可以区分为“两种文化”,即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两种取向的裂痕如此深刻,以至于一位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与一位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可能是风马牛不相及,两者之间可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才被称之为“两种文化”。在心理学中的科学主义文化和人文主义文化的内部,又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等等。在微观的水平上,还存在着各种理论模型的竞争。这种分裂状况如此严重,以至于有学者认为现代心理学如果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不同心理学家所分享的历史。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分享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心理学史是心理学整合的基础。
心理学史家墨菲曾经指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要使一门学科具有连贯性和统一性。”[2] 心理学史作为心理学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把握当代心理学全貌所必不可少的知识。从历史的进程中发现当代形形色色的心理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所分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找到五花八门的理论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是克服心理学的分裂困境,实现心理学统一的必要途径。心理学史将各种似乎毫无关联的心理学领域联系在一起,为心理学的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经验,也为分裂的心理学提供了整合的动力。
其次,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理论思维的培养。心理学是一门实证学科,对于心理学专业学生来说,掌握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统计技术,才能投身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探讨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创造心理学的新知识。但是,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如果没有理论思维,仅凭经验实证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恩格斯指出:“什么是从自然科学到神秘主义的最可靠的道路。这并不是自然哲学的过度理论化,而是蔑视一切理论、不相信一切思维的最肤浅的经验论……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3] 在当今的心理学界,一些人受实证主义的影响,把经验实证看作是一种不可超越的教条,凡不能以实证方法验证的理论探讨都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是一种哲学的思辨,总以为理论思维会导致回到传统哲学心理学的老路,对理论思维持怀疑的态度。这种思想倾向的直接结果是心理学研究的琐碎和分裂。从表面上看来,当代心理学成果丰富、繁荣昌盛,但繁荣景象的背后是理论的贫乏。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无法沟通,缺乏理论的整合,徒增心理学的分裂和破碎。这些都是忽视理论思维的结果。
对于心理学系的学生来说,理论思维的训练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仅仅懂得方法和技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选择研究的课题和分析研究的结果方面就会产生极大的困难。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而不选择那一课题?哪些课题具有价值和意义?这需要理论思维的帮助。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各种数据以后,怎样分析这些数据,能不能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能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讨论研究结论的意义等等都需要理论思维的介入。科学家与工匠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后者就在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工作局限在操作层面,缺乏理论的思考。
所以,理论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实践证明心理学史的学习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在学习心理学史的时候,我们通过对心理学史上形形色色的理论体系的分析,通过对各种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论证观点的考察,通过对各种心理学流派来龙去脉的梳理,必然使我们的思维、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的理论素养。
最后,心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因此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历史的本相,并由此而掌握某一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经过历史学家的陈述解释,必然带有历史学家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的烙印。所以,时代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事实的诠释就有可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性思维的方式重新探讨和研究过去的客观存在,并通过对过去事情的探索和研究,而对我们认识当前的某些事件和现象有所帮助。一般来说,历史性思维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历史性思维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历史事实,还要理清事实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历史并不是各种历史事件或历史事实的简单罗列,虽然历史离不开具体的事件和事实,但按照编年史的方式排列组合的事件和事实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历史,完整的历史需要包括事件与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历史性思维要求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历史事件和事实进行分析,因为历史事件和事实的意义及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仅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事实,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对历史事件和事实或某一历史人物的误解。再次,在对历史事实的解释上,历史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善于形成各种假设,并为证实假设提供证据。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要广泛运用历史性假设,有些假设可以在当时论证检验,有的假设则因受条件限制不能论证。但历史性假设必须与历史性论证配合起来,才有可能在创造性历史性思维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活跃而渐趋成熟的阶段。第四,在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中,历史性思维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事件的直接原因,还要把握事件的间接原因;不仅要分析近因,也要分析远因;不仅要认识事件的直接和明显的效应,更要认识间接和潜在的效应。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事件的间接原因和潜在效应则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才能使思维得到升华。最后,历史性思维还要求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各种历史性人物、事件和事实。因为,任何一种学说和理论,人物和学派,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只有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象和事实,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把握它们。
历史性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进行。在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对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分析和领会,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于研究的选题,问题的讨论和正确认识各种人物和理论是有帮助的。历史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能力,它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心理学史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学习心理学史的过程中培养历史性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