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巨大影响,绝大部分教师都认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在采用各种手段,希望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在具体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偏差。比如部分教师惯于运用游戏教学法,希望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但是却没有把握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出现趣味性或教育性不足等种种问题。所以,教师仍然需要加强教育实践,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在日常接触中更努力地去了解小学低段学生的特征,以发挥出各种兴趣培养策略的更大效果。
一、合理运用游戏教学
上文已经提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低段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前,部分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其实是缺乏充分了解的,有时甚至只是从其他渠道生搬硬套过来,与学生的兴趣或意愿完全不符,这种游戏在学生眼中也就没什么趣味,学生不愿意参与,教学效果也在连带影响下极大降低乃至荡然无存。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过于重视趣味性,几乎放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自己又很难深刻领悟到游戏中所蕴含的知识,同样会极大影响其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注意。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购物”部分就很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直接将其转化为一个游戏:制作一些代表钞票的小卡片,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每组自己构思一个购物场景,比如售卖什么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等。然后对小组进行随机配对,一个小组作为顾客,随意选择商品,然后计算商品价格并付款;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找零”。如果购买方计算错误,那就把此次花出的钱都算作售卖方的得分,反之亦然。最后看看哪方得分最多。这种方式兼顾了趣味性与教育性,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
二、丰富知识呈现方式
游戏化教学只是各种教学策略方法中的一个,不可能所有的数学知识内容学习都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教师应该善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场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是在小学低段,数学知识也是有理论或概念性内容的,学生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困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也应该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理解。比如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或者多媒体教学法,都可以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多加变化,以长期维持学生兴趣。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变化的图形”,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好机会。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态图片,一开始只是一条线段,然后围成了一个圆形,之后又逐渐变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线段围成的图形虽然在变,但其长度却是始终如一的。这种奇妙、连续且多变的呈现方式,是在黑板上做图或教具演示所做不到的。在演示完成之后,教师也可以再借助教具,比如给每个同学一条两边已经连在一起的线,让他们尝试按照多媒体演示的效果去摆出各种图形。
三、形成良好竞争氛围
通过彼此竞争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是很多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经常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手段针对的是小学生所特有的强烈好胜心,的确有其作用。但竞争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比如,有的教师会极力表扬在竞争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对表现不佳的则会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种竞争其实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矛盾的种子,还容易导致学生骄傲自满或丧失学习信心。教师应明白,表扬或批评虽然必要,但必须有所控制,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与同学友情,竞争的目的绝不是在班里造成“一枝独秀”等不正常现象。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方向与位置”,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组织这样一个竞赛:拿出一张地图,把学校和学生的住址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的家大概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表现最好的,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表现较差的,教师不要粗暴对待,而是可以判定他们已经“迷路”了,然后让其他同学替他们回答,先回答正确的表示顺利帮助那些“迷路”的同学回家,“迷路”同学要向对方表示感谢。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的行动必须与学生的意愿或需求相契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换言之,只要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不要闭门造车,也就一定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真正见到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嘉.新课程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9):43-44.
[2]杨建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101-102.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小学论文; 游戏论文; 竞争论文; 方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