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电厂主控室操纵人员的培养需要经过全面的模拟机培训。模拟机培训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安全理念与行为习惯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枢纽。本文从全范围模拟机场景开发、授课方式开发、教员教学方式开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核电厂模拟机教学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保证模拟机培训效果,提高操纵人员的职业技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关键词:核电厂;全范围模拟机;教学方法开发
引言:
在核电厂中由主控室操纵员负责控制机组,为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操纵员的能力水平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提升操纵员能力,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尤其是全范围模拟机培训是最为重要的。在培训过程中,如果想产生较好的效果,让操纵人员能力不断进步,那么需要科学的场景开发、合理的授课方式和教员的正确引导。在模拟机教学期间,如果教学方法不合理,培训效果就会产生较大偏差,将影响操纵人员处理事件或事故的方法,从而影响核电厂正常运行。同时教员可以根据培养方案和以往经验,全面分析学员能力和表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场景开发
通过调研国内核电站的模拟机课程设置,同时考虑到不同人员在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制定了模拟机课程体系框架,包含模拟机初训课程、模拟机复训课程、其它人员培训课程三个板块。
其中模拟机初训课程中的RO/SRO综合工况和模拟机复训课程中的综合复杂工况是培养和检验操纵人员能力的重要课程,而科学的模拟机场景开发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必要条件。我们的模拟机教员将全程参与模拟机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FAT以及SAT。这是其它电站模拟机教员所不具备的条件,是我们的创新和优势所在。
在测试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模拟机的运行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反馈给模拟机开发人员,最终体现在模拟机的场景开发里,确保了模拟机场景开发的合理性和全面性。此外,在长期的测试过程中,我们与模拟机开发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确保了模拟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反馈,保证了所有问题能够在后续的模拟机升级中得以解决。反观国内某些电厂,模拟机设置的故障点和场景设置在模拟机出厂后已经固化,教员并未完全参与其中,导致模拟机的实用性偏离要求,将直接影响模拟机培训效果。
2 授课方式开发
为了保证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的良好融合,我们调研了中核、中广核及国家电投多家核电站模拟机培训模式,收集了在各电站受训学员的反馈意见,结合自身培训经历,最终确定了4小时上机课+2小时分析课+2小时理论课的授课方式。相比于国内其它电站采用的4小时理论课+4小时上机课(总计3个月)或者3周理论课+3小时上机课+3小时分析课(总计4个月)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 4小时上机课
上机课是模拟机培训的重点,只有保证足够的上机时间才能确保良好的上机效果,因此4小时的课时安排是必要的。模拟机考试分两个场景,每个场景各2小时总计4小时。为了尽量模拟出考试氛围,在平时的培训中就应该按考试标准来安排课时。而3小时上机课的课时安排,练习1个场景显冗长,并且不能保证每位学员上机的机会,练习2个场景又略显仓促,不能保障上机效果。因此4小时的上机课是合理的。
2.2 2小时分析课
分析课建立在上机课的基础上,通过场景回放的方式帮助学员发现操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由教员对错误进行分析点评,从而纠正学员的错误,帮助学员掌握处理一个完整场景的能力,因此分析课是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比没有分析课的授课方式,教员只在上机课上进行场景分析总结,很少进行场景回放,分析总结时长不超过30分钟,如果时间仓促,教员往往会省略分析总结这一环节,这会导致学员对自身错误认识不深刻,不利于纠正错误,上机课的培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课时设置方面,根据学员反馈,3小时的分析课显冗长,往往会空出时间上自习,为了最大化分析课的培训效果,上机课与分析课的课时比例为2:1较为合适,即分析课的课时设置2小时为宜。
2.3 2小时理论课
理论课内容与上机课紧密相关,主讲当天所用规程,包括规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等,保障学员上机效果。而集中授课3周的方式失去了理论课对上机课的支持作用,虽然可以让学员在上机之前就能了解规程体系和重要操作,但弊大于利。如果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通过实践来加强理论的记忆,那么理论课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就失去了设置理论课的意义。在课时设置方面,根据学员反馈,4小时的课时太长,规程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的讲解通常只需2小时左右,其余的时间往往用来逐条过规程或自习,浪费了课堂资源,所以理论课课时设置2小时为宜。
理论课的规程分析讲解、上机课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课的归纳总结三位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链,学员只有经过这一完整的培训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培训标准。这种授课方式避免了只有理论课或只有分析课的弊端,兼顾了理论课和分析课的优势,通过调整上机课、分析课和理论课的时长,提高了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不增加学时的基础上确保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员教学方法开发
3.1 活跃气氛
理论知识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如何在其中找到乐趣并传递出去是教员必备的技能。教员不能一味的念课件,课堂气氛沉闷。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化、幽默化的语言来描述职业化的过程。例如,将蒸汽发生器称为“水壶”,产生蒸汽可以称呼为“水烧开了”等词语,便于理解和记忆。培训不仅是接受的过程,同时还是改进的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寓教于乐,融教于趣,化教于心。
3.2调动积极性
教员本身要以身作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积极钻研的心态来面对学员。怎样调动积极情绪和认同感是关系培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成年人对事情的目的性较强,动机产生的基础便是需求。我们以STA的培训方法为基础,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开发的管理模式。
3.3 旁侧敲击
教员不仅是技术上的专家,还是学习上的辅导者。教员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引导学员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眼观察、动手操作,激发知识的火花,激起认知的内驱力,展示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出现某个自动调节失效,并不是要直接告诉学员失效的具体位置,而是需要学员通过观察现象判断失效部位,然后通过查询逻辑图等相关资料判断失效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4 结语:
我们接受了多个电站模拟机培训,全程参与了模拟机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FAT和SAT),独立建设了模拟机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开发等),这些都是我们所具备的优势,也是确保模拟机培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培训体系具备开放性,培训方法并不单一,随着培训工作的开展,会延伸出很多的培训方法。我将秉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理念,继续总结培训教学方法,持续开发精品课程,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不断追求卓越成果,为模拟机项目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鹏飞,尚艳菲,温庆邦,许斌亮.核电厂全范围模拟机教学方法开发[J].山东工业技术,2015,06.
[2]陈军.核电站模拟机教学浅谈[J].中国科技纵横,2014,09.
论文作者:金砚秋,王璟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6
标签:模拟机论文; 教员论文; 小时论文; 学员论文; 场景论文; 理论论文; 课时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