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4D施工模拟方面,在传统的工程进度安排上,横道图对于建筑施工的情况可以进行直观掌控,但是在工序表达上逻辑关系不清晰,计划时间没有明确计算,许多计划的调整和工作量都比较大,重要的工作和关键的路线都很难适应工程进度实施。BIM技术模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弊端,将建立的数据模型导入Navis works中,对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实行顺序模拟,通过直接移动位置实现变更过程,可以有效调整工程参数的关闭和开启工作,达到工程施工的良好效果。BIM技术的4D施工模拟通过动画形式,将项目直接展现在人员面前,对于施工细节做出了具体的描述,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3.钢结构的辅助施工。BIM技术在钢结构的辅助施工中主要包含调整钢结构的施工顺序、辅助交底、焊缝统计和异形件验收。本次施工工程的钢板墙施工共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建筑区域的钢板墙安装都需要确定具体的施工顺序。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BIM技术通过实际需求,安装生成的动画,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施工流程,对于施工的安装进度做出有效统筹。在辅助交底工作中,传统的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过程中,一般都由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通过图纸为施工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误解施工意图的情况,导致建筑施工出现错误。通过BIM技术向建筑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能够有效传达建筑施工的交底成果,便于施工人员直观感受建筑设计意图。在焊缝的统计方面,传统的二维图纸累加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BIM技术可以通过电脑实现累加数据,准确区分不同位置的板材数据。在异性件的验收工作中,构件尺寸直接关系焊接质量和构件安装。在传统的构建验收过程中,通过图纸进行查看构件尺寸,非常容易出现数据误差,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在BIM技术模型中,可通过三维参数设计,发挥最大的空间测量优势,自由选取测量位置,为建筑的监理和总包验收工作提供巨大的便利,提升施工验收质量。 4.BIM技术在碰撞检测中的应用。无论是土建还是机电安装的设计中,总会有一些设计考虑不周全而发生碰撞的情况,特别是机电安装的复杂管线排布、设备房等地方往往会存在管道碰撞,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管道碰撞,再通过设计变更更改管道线路,不仅耽误工期,而且影响整体布置。通过BIM软件可将水、电、暖通等建立模型,通过碰撞检测,找出碰撞部位,提前与设计院沟通。芜湖侨鸿项目在地下室及裙房施工阶段,发现多次安装要在型钢梁上开孔、预应力要在型钢梁或是型钢柱上开孔、钢筋无法从型钢柱中穿过也要开孔,开这些孔首先要与设计院沟通,设计院同意后,监理才会允许开孔,由于这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所以这不仅会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带来工期损失。另外,很多安装管道开孔过大需要加强,但是现场不具备加强条件,最后无法开孔,只能更改管道线路。后期由于采用BIM软件建模,加强安装、钢结、土建等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很好地避免了在型钢梁和型钢柱上的开孔,让开孔在加工厂加工完成。 5.BIM技术在钢结构深化设计、预制件加工中的应用。通过建立BIM信息模型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以一种直观的三维模型(效果图)与业主、设计、分包单位沟通洽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洽商成功的概率,还可以通过建模发现设计不合理部位,及时与设计院沟通解决。通过建立BIM信息模型,对预制件进行建模和深化设计,然后把这些3D模型通过图片的形式转交给钢构件加工厂,这样可大大减少加工构件错误率,从而达到节约工期、成本的目的。 总之,研究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IM技术通过深化建筑设计和模型整合等协调,及时调整工程进度和节点管理,在信息维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BIM的生命力是整个项目周期,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运营维护阶段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优势,如实现多个系统的设计协作、提高设计质量、灵活应对设计变更、提高可施工性、施工前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利用三维施工模型优化施工方案、实现预制加工工业化等。参考文献[1]刘智静,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2017.[2]郑元齐.浅谈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2017.
论文作者:俞彬滨1,曹熠烽2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技术论文; 钢结构论文; 工期论文; 模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