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科夫教师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林 莘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
[摘 要] 赞科夫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师思想。他认为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强调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赞科夫的教师思想对我国教师的发展仍具有学习与借鉴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活动;正视教师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
[关 键 词] 教师;思想;当代意蕴
赞科夫(1901—1977),苏联教育家及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通过长达20 年的教育实验,他发现教师仍然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基于实验研究的基础,赞科夫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师思想。
一、赞科夫的教师思想
(一)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
1.以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根本宗旨。“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赞科夫认为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大都偏向知识的传授与背记,以“机械灌输”“重复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认为“只要进行教学就能充分使学生在发展上取得预期的成效”。这种固化的教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漠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他认为教师、教学、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主张学生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之前,培养学生在发展中所需的各种能力。这将是其后顺利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从事任何一份工作的基础。
2.充分尊重并热爱学生。在赞科夫看来,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理想与独特的个性品质。这是他们的特点,也是实现“一般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其身上。他强调热爱学生就是爱包括“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传统的教学把掌握知识混同于发展,教师通常认为考试成绩差的学生难以有所成就,没有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而赞科夫却认为:“在全体学生都有其发挥精神力量的广阔领域的教学条件下,每一名学生也都有着其漫长的发展路程。”教师必须给予这些“差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二)教师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1.知识与能力。从知识层面来说,赞科夫认为:“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厚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当在他所教的那些学科方面拥有足够的知识”。另一方面,发展性教学体系以尽可能多、广、深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的知识面需进行扩充,了解日常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对能力层面来说,赞科夫强调教师要具备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他认为:“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或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这个过程主要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充分理解并把握每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再从中进行选择。
2.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赞科夫认为,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变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无法预先掌握处理课堂问题的全部方法,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环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强调,实现学生一般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蓬勃向上的创新精神。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学习材料的创新,还要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这样才能根本贯彻发展性教学思想。
(三)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赞科夫认为,教师的工作往往具有复杂性、偶然性,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有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积极思考新的解决方法。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意识将会支配教师去完成相应的创新行为,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我国,部分教师存在着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这阻碍了教师个人水平的提高。因此,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刻不容缓。
赞科夫认为教师培训对培养教师的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处于逐渐增多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及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教师主动参与其中。但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排斥教师培训,认为参加教师培训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在浪费时间。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视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既可以学到详细的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也可以进行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明确自身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所处的水平;最后还可以与同事、专家、学者等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输入尺寸为512×512的图片样本进行测试,选取0.5作为置信度阈值,比较DSSD算法与其它目标检测算法的mAP值,结果如表4所示。
同时,赞科夫认为教师还需要利用“集体”进行“自我提高”。他试图让所有教师处于一个“大集体”之中,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或是在各种研究会议、讨论会议、经验交流会议、公开课上学习更多的知识。“集体”可以提醒处在团队之中的教师不能松懈、不能怠慢,给予教师一定的压力与动力,督促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因此,赞科夫认为“集体”与“自我”这两者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关系。
二、赞科夫教师思想的当代意蕴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旨在纠正“应试教育”现象,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及时进行转变,由注重知识转向注重发展,形成态度、知识、能力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教学发展观。教师不能片面地通过知识灌输来追求升学率,而是应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水平的提高。教师应时刻谨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某些方面的特质会随着心智的成熟而逐渐显现出来,必须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赞科夫通过长达20 年的教育实验证明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这是赞科夫针对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与自己的研究发现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一般发展”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既包括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活动
“当然,人不是天生就会当教师的。甚至像热爱儿童、热爱教师劳动这样一些品质,也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系统的教师培训则可以相应解决这些问题。赞科夫认为培养师资的学校的工作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包括没有重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忽视教师理解教学以及缺少对教学方法相关内容的讨论。针对这些问题,赞科夫提出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理论知识要指导实践、用于实践才算真正发挥作用。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反过来又为理论的发展提供方向和依据。他强调,在培训过程中要让教师养成主动反思、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对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细致分析,及时做出调整,提高教学水平。
日常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教材的使用上可以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内容,应把生活中的事物与教材结合起来,加入个人独特的见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或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或者重组教材。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进行创新。根据教学条件灵活应变,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把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引入或呈现教材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自觉参与到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中。课程开发本质上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还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文化底蕴与传统优势,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创新出适合本校的课程。
(三)正视教师培训,构建“学习共同体”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比较,TGF组OD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GF组比较,Tβ4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HLFs细胞OD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赞科夫也非常重视“集体”对提高教师个人水平的作用,这与目前所提倡的“学习共同体”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群体性、集体性组织,目的是实现个体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相互合作、共同解决,以此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教师的发展建立在学习型集体发展的基础上。教师的个人发展融入专业性教师集体组织的发展中,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持。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宏观上受到了安培力,探究其产生原理,则需要考虑导体中呈整体运动的电子受到磁场的作用而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并不直接作用于导体本身,而是作用在微观态的单个电子上,因而并不是安培力的直接来源,在电子整体定向运动之前,更加无法描述其整体的合力究竟是朝向哪个方向。有必要对安培力和洛伦兹力做出必要的分析,并且从受力的物理意义上进行区分。
概而言之,赞科夫的教师思想对提高我国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善于从不同教育家的思想中吸取经验,并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自我完善,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好教师。
(8)昨晚那六十两银子,原恐怕他乔腔,就要拿出见物来买告,见他有个体面,不好当面亵渎。(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
参考文献:
[1][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赞科夫.论小学教学[M].俞翔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苏]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俞翔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刘黎明.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4):68-71.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24-02
作者简介: 林莘(1995—),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