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旅游开发方向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旅游开发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深圳市旅游客源市场构成及其需求特点
从空间结构来看,深圳客源的主体是国内游客。1997年接待过夜游客(宾馆部分)中,国内游客341.11万人,占71%。国内游客又可分成三部分:本市、省内、省外。本市居民有300万人, 旅游需求主要表现在市内、省内的周末度假、娱乐旅游,国内探亲、商务、休假旅游及少量的国际旅游。省内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居民除商务差旅外,主要对深圳作“一日游”的观光。至于外省前来深圳的人主要还是以商务、过境为主。其次是港澳同胞。1997年这部分游客是108.04万人,占22%,其旅游需求主要在于商务、探亲、访友、过境及观光,也有大量的一日游。第三是外国人,1997年有32万人,占7%。 在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为最多,其次是美国人、韩国人及东南亚国家的游客。他们到深圳主要以商务、过境为主,带之以度假、观光。
从旅游动机来看游客的构成,虽然深圳没有这方面的抽样调查记录,但可以从不同类型酒店出租情况加以推测。阳光、香格里拉、富苑、帝豪、粤海等商务酒店及银湖会议中心的出租率都在70%以上,而几个度假村都在40%以下说明深圳的旅游者仍然以商务会议为构成主体,度假观光客偏少。这是一个基本判断,与目前深圳在人们心目中的城市形象一商贸、工业城市相一致。
二、深圳旅游开发取向
1、立足深圳的经济发展优势,发展商务、会议旅游。 深圳快速经济增长造就了无限商机,深圳毗邻国际金融商贸中心城市香港而信息灵通,深圳还有国家各部委,各地政府和众多大企业的分支或派驻机构,有众多外商,特别是港商兴办的工商企业,深圳发展商务,会议旅游是应有之议。事实上,内地和海外的大部分旅游者到深圳是以商务为目的,这是深圳的现实。另外,商务、会议旅游者花费较高,停留时间长,对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有重要意义。商务、会议客人最看重的是商贸信息的提供,会议设施及其服务,交通条件,娱乐设施等。深圳已有多家上档次的商务型酒店,交通也很便利,现要发展商务、会议旅游,关键是要完善会议设施如建立大型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积极申请和承包国内、国外的各类产品展览、各种专业会议;同时努力熟悉和掌握商务会议的组织、接待和服务等业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这方面香港可资借鉴。据统计,仅1996年,香港就有700个国际会议、60 个大型展览交易会,每个交易会吸引海外商旅客人3000人以上,平均每人消费近2500港元。效益非常可观。
2、利用华侨城人造景区的基础, 积极发展参与性强的娱乐旅游项目。参与性强的娱乐既可以吸引外地游客,更可以吸引本地游客,还是商务客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且重游率高,只要服务跟得上,吸引力可持久不衰。此外,深圳正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根据国外的经验,娱乐项目往往和高科技、体育运动相关联,技术含量较高、轰动效应也大,若在开发娱乐活动项目中将这几方面相结合,互造声势,将别具一格,颇有特色。深圳目前的娱乐多是歌舞厅、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单调,规模小,又无品牌,形不成特色和吸引力。再看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以游乐项目为品牌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城市或景区还没有,深圳是个新兴城市,充满动感和活力,又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开发类似迪斯尼的大规模、高科技、高文化含量、参与度高、富于健康的游乐项目,并将其作为深圳整体大旅游形象的组成部分,将使深圳的大旅游更具特色。
目前深圳市旅游的重要卖点之一——华侨城三大景区,作为完全的人造景观,经营上已算非常成功。然而,人造景观吸引力的衰减是难以避免的,景区生命周期也相对较短,重游率低且易被仿造而失去独特性。况且华侨城三大景区连在一起,过于集中使游客游览时间安排极为不便,档次风格也相仿,难免相互竞争。因而以三景区为代表的人造景观,要想避免不久的衰退,必须尽快进行深度开发。根据景区娱乐的基本现论,人造景观在设计手法上有三个层面:基本层面为陈列观光型,景区风貌似露天博物馆,游客主要通过视觉满足。锦绣中华即属此。第二层面即提高层面,为表演欣赏型,是“景动人静”,游客在观光基础能通过欣赏歌舞表演获得娱乐,如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第三层面即发展层面,为主体参与型,游客通过动智动力的身心投入得到放松和愉悦,随着每次遇到的挑战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满足。这一层面可以细分为三人轴向,即角色置换性(如观光农场);亲和性(如浴场、翻斗乐)或对抗性(如部分机械娱乐);情节性(如迪斯尼之童话故事)。多轴向优于单轴向。人造景区随着层次的提高,游客的满足度和重游率逐渐上升,生命曲线趋于上升,周期延长。由此观之,三景区的深度开发当是娱乐因素的增加,要让游客觉得不仅好看,而且好玩。
3、以东部沿海一带的海滨资源开发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度假是休闲生活的重要特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深圳发展海滨度假旅游,首先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东部沿海有属于基岩港湾式海岸,沙滩、岛屿、礁石、海蚀崖、洞、桥、柱等海积海蚀地貌发育齐全,是东南沿海海岸风光最优美的地段之一。其次有充足的市场需求基础。构成深圳客源的港澳、本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都相对收入水平高,生活档次高,度假需求较大。而且一般而言,近距离对度假者吸引力更大。深圳若能够把东部沿海、大鹏半岛的度假品牌打出来,相信客源不愁。市旅游局副局长池雄标先生称要把这一带位于西涌的区域建设成类似南非“太阳城”那样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是有远见的。东部的开发,有两点应加以重视,一是在开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营造幽静安全的环境,不能追求热闹,这样也可以节省投资。度假是一种休养,人多、商铺多、商贩多,是度假旅游开发的大忌。二是交通问题。目前东部开发的主要制约在于唯一一条公路等级太低,交通不畅。相信盐坝高速公路的开通将解决部分问题,同时亦可以考虑把现有公路加宽到双向四车道,并注重公路环境的清洁和绿化,使客人未入度假区,身心先已进入平静的状态。
4、以本地、省内、港澳为开发的重点市场。 就现时深圳旅游业水平、市场定位及知名度而言,除商务会议旅游之外,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所要面对的必然都是以上三地的旅游消费者。总体来看,三个市场都具有消费能力强,档次高的特点,旅游需求大。尤其是香港市场,与深圳仅一河之隔,商务公干、娱乐、度假都极为方便。香港有600 万人口,且出游率高,每年接待上千万的海外旅游者,许多港人已在深圳置业,深圳可以发展成为港人的后花园,市场潜力很大。不过,港人见多识广,旅游质量要求较高,深圳的旅游开发必须具有相当的层次,独具的特色才能成为港人周末度假,娱乐消遣之首选。深圳本地市场以目前收入水平看,近郊周末驾车旅游、短期内的度假、出国旅游已日渐风行。长假期则仍以回内地探亲旅游为主。省内市场有大量的“一日游”观光开发,要通过更多的娱乐旅游项目,吸引他们住下来,玩几天。无论哪个市场的开发,都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搞清市场需要特点,二是要配合开发适当的旅游项目,三是要有足够的促销经费和不间断的宣传促销活动。
5、尽快建立全市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这设想虽在市“九·五”计划中已经写明,但许多人对这种服务系统并不清楚。它是一种信息网络,可以是公益性的,也可以是营利性的,或者两者的结合。通过在深圳市各车站、码头、机场及市中心人流较大的地点、主要旅游景区、点设立全市连网的旅游信息中心,并把这些中心和旅行社、酒店、宾馆、招待所、度假村、旅游景区、景点,剧场、演会中心、艺术中心、名牌饮食餐馆、名牌工艺品厂、航空公司、车船厂公司等涉及向旅游者提供各方面服务的单位、机构的电脑联网,按旅游者的要求向其免费提供查询、订房、订票、订餐、联系导游和车辆、散发宣传册子等多项服务。这种服务网络大大方便了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应了近年来的旅游散客潮流,也是旅游企业销售产品的另一种网络化渠道。建立这种网络的技术已不成问题。
6、强化合作,联合促销。 深圳所处的大的地域及本身面积不大的现实,决定了深圳的旅游开发必须和周边地区联手配合,共同促销,在合作中创造机会,以求发展。这种合作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深圳和香港的旅游合作。首先是利用好已有的到港外国人有组织来深72小时免鉴证政策便利。对香港居民则应简化入关手续,加快过关的速度。这都需要加强和海关的协调。可以考虑在关口设立旅游特别通道,以便吸引更多的港人和到港澳的外国人来深旅游、消费。其次,共同开发和组织深港旅游线路,联合促销。深港两地,一河之隔有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那种融合两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香港回归后神秘感削弱的损失,同时也可以提高深圳旅游的品位和知名度,对双方都有利而无害。第三,深圳应加强内地到港旅游客源的组织力度,并设法使更多内地居民在香港旅游行程中把深圳包括进去,避免绕过深圳而直接去港。第四,借鉴香港发展旅游业及行业管理的多年经验,提高深圳旅游业的行业管理水平。
二是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合作。深圳和珠三角地域文化特色相同,深圳是广东的深圳,而就广东省内人的看法,深圳是一个外省人聚集的移民城市,并非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氛,这一点反倒构成了深圳对珠三角区游客的吸引力。深圳与珠三角的旅游合作,主要体现在将深圳密切地镶挂在广东旅游的线路中或以深港为中心的区域旅游中,并突出深圳鲜明的个性特色——多元文化,充满活力,娱乐好玩,海滨休闲度假胜地。最终达到广东游必游深圳的效果。
三是深圳与内地的旅游合作。第一,深圳可以利用距海外市场近的便利,积极到海外市场组织前往内地旅游的客源,为深圳更为内地输送多一些海外游客;同时协助内地开展出境旅游业务。第二,加强向内地的宣传和促销,在内地民众心目中确立深圳是旅游热点,旅游胜地的形象,争取内地旅游业界在针对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组织区域或全国的旅游线路时,将深圳包括进去,稳定发展国内旅游接待业务。第三,深圳旅游业界不应忽视本地300多万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 积极开发国内旅游客源组织的业务,与内地旅游业界充分合作,使深圳游客成为某些景区或城市的主要客源地,成为深圳人的旅游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