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流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丘陵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造成山体滑坡、洪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国家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开始着手处理。水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地形地貌与人为干扰是较为主要的方面。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问题;技术
1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
1.1 农耕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许多农户长期采用单一的种植方法,没有在种植过程中对农田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降低了农田中的营养含量,进而影响农田的蓄水保肥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对防护措施以及保护工作进行规范,很大程度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
1.2 过度放牧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十分重视区域内的经济建设,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治理与保护工作则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水土沙化的问题。牛羊散养下的过度放牧一定程度上会对草木造成不可逆性的破坏。
1.3 治理技术落后
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对水土保持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水土保持技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积累,同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由于乡村居民自身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治理单位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使相关的治理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
2小流域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分析
2.1准备前工作
在进行综合治理前,有关部门需要与当地的水土监督机构取得联系,要求设计部门与水土监督管理站共同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规划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在对材料进行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对土地、交通、林业以及农业等部门的具体材料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设计单位也可以与第三方技术团队展开合作,对工作流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各地区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全面配合治理工作,积极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在野外调查方面,部分山林地区的土地范围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规范,已经设置好的治理沟道需要得到有效的维护。由于水土保持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周围村民的经济利益,参与野外调查的全部工作人员需要加强针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当前的工作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要争取村民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同时也要将治理工作对农民利益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工程设计团队需要对沟道的治理方法进行更加有效地分析,使山洪安全排泄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进而使渗流方面结构具有充分的牢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增强山区抗旱能力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沟岸扩张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水土保持在山区抗旱方面的积极作用,一定要向村民详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争取村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关部门需要从村民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消除村民们的顾虑,使村民们更加积极踊跃地为水土保持工作献计献策。
2.2林木措施
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性因素,合理的植被覆盖率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速度。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减少土地受暴雨溅蚀冲刷的影响,也能够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有效改变土壤的物化性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翻整土地,使土壤条件适合林木生长。二是确定合适的林木种类,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林木也会有所差异,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林木种林,使其不仅能平衡生态还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三是确保林木发展的可持续性,林木对水土保持的作用是长期的,林木的持续发展关系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成败,当地政府要林木保护工作,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农业措施
农耕方式也对水土保持有着不小的影响,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就是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基础上演变而来。这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高耕作与垄沟种植,能够改变局部地貌,增加局部地表的粗糙度,在降水过程中能够就地渗入,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其二是间作套种,改变了地表的植被结构,增强了土地的抗冲抗蚀能力。其三蓄水聚肥、等高垄作,这是结合前两者并且加上改土培肥技术发展而来。
2.4 沟道方面的治理措施
2.4.1 制定坡降与过流宽
沟道方面的坡降与过流宽度对于山洪的排泄与安全将会造成直接影响。在对实际过流宽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小流域的实际比降以及面积等情况。在暴雨环境下,洪峰的流量情况与洪水产流的时间均要依照现行的保沟道宽浅标准进行判断。施工方式以裁弯取直为主,严格控制折角与转弯的量。尽量将坡降维持在 2%左右,严格控制洪峰的流量,一方面要能够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严重的排泄安全问题。
2.4.2 消能池的合理设置
许多情况下,沟道沟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在对消力池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陡坡式设计。虽然陡坡式消力池成本相对低廉,但经过反复冲刷后,很可能会出现真空损坏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对消力池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其坡降率进行适当的控制,在 3~2.8 m 区间范围内进行落差设置,同时也要确保上下游齿墙具有合适的入土深度,进而完全阻断渗流通道,使渗流结构达到预期的稳定性。
2.4.3 护岸的修建
长期扩张情况下受到水流冲刷的沟岸,需要于沟道两侧位置专门设置一个护岸。在选择边墙护砌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决定好护砌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供选择的材料主要为砼、块石等。若所选择的材料为块石,在进行砌筑的过程中,很难对护砌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多数情况下小流域沟道位于窄小区域,块石材料的应用场景又受到了比较大的局限。因此,需要将一部分小塘坝设置于沟道上游位置,沟道中设置一些口径较大的井,可用于截取浅层地下水及蓄水等工作,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防旱方面的效果。
2.5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土保持思路,是一种能够科学的解决现代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性方案。该技术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手段为辅,通过政府下令严禁在要恢复的区域内采石挖土、伐林盗木,然后人工种草造林。在小流域使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区域内生态坏境与经济效益,使区域内群落数量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土壤成分得到改善,地表抗冲抗蚀能力大大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治理水土流失的意义极其重要,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经济效益,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针对小流域水土治理,水土治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保障小流域治理效果。建立健全小流域治理机制,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融入到小流域治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设置消能池,保障护岸的质量。积极在小流域附近造林植树,实现涵养水源、保护土壤的效果,促进临夏州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鹏飞.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绿色科技,2017,(10).
[2] 王伟,陈丽.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7,(7).
[3] 韩罡.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工业 B,2017,(2).
[4] 马强.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运用[J].甘肃农业,2015,(24).
论文作者:谢小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沟道论文; 小流域论文; 林木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