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国际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教育发展趋势综述_情报学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国际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教育发展趋势综述_情报学论文

综述 面向21世纪的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发展趋势论文,世纪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根据21世纪社会发展特点,重点探讨了世界高等图书情报教育在教育目标、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手段、办学体制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图书情报教育 发展趋势 世界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正规教育,在西方,是以杜威188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学院创办的图书馆经营学校(School of Library Ecomomy)为开端的。[(1)]在中国,是以韦棣华、沈祖荣等1920年在武昌文华大学创办的文华图书科(Boonc Library School)为开端。[(2)][(3)]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迅速发展,为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近十多年来,世界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危机出现了:1978年以来,美国已有14所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或系科相继关闭。[(4)][(5)]M.帕里斯面对图书情报教育日渐衰退的趋势,惊呼图书馆学教育遇到了百年来最严重的危机。[(6)]英国在70—80年代初也出现了图书情报系招生难、就业难的危机。[(7)]在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同样出现了图书情报学教育危机,专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日趋尖锐:招生难,分配难。[(8)][(9)]

面对上述危机,各国为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培养目标:社会化、综合化、创造化、层次化

1.1 社会化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社会化趋势是指面向全社会培养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图书情报机构培养人才,而不是面向全社会。[(10)]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11)],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信息活动的社会化是其主要特征。信息化社会不仅图书情报机构需要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而且社会各部门(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各类企业、经济管理、公关、经纪等部门都需要情报信息的研究、开发、组织、分析、管理和服务的专门人才。[(12)][(13)][(14)][(15)]目前存在的世界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危机,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经费不足,倒不如说是其教育目标、规格、教学内容等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6)]美国罗萨里学院图书馆信息学研究生院院长凯尼格(Michacl E·D·Kocnig)教授认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市场敏感性,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17)]信息化社会对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的需求是广泛的,据调查,1980年美国的信息专业人员约有164万,只有10%在图书馆工作,9%在情报部门工作,而其他人则广泛分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8)]日本有名的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是很宽广的。该大学本科专业毕业生1989/90—1990/91两学年度就职状况统计如下:企业占57.14%,各类型图书馆占14.28%,情报服务工作占3.57%,新闻出版占9.52%,有关计算机工作占4.76%,考取研究生占2.38%,其他占8.33%。而我国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窄,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1989~1992年毕业生企业就职率只占14.50%,其余大部分在图书情报单位就职。[(19)]总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否社会化决定了该专业的生死存亡,不适应社会发展者则消亡,适者则兴旺,社会化培养目标是信息化社会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发展新趋势。[(20)][(21)]

1.2 综合化

综合化培养目标,一是指培养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一体化综合化人才;二是指培养具有广博的基础学科、相关学科和方法学科知识,具有某一专业特长的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社会各部门各种文献信息教学、科研、管理和业务工作的综合型创造型人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22)]这就要求面对信息化社会培养的人才应是综合性的,此其一。其二是当代图书情报档案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所以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应以培养一体化、综合化的人才为主要任务。[(23)]其三,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于创造性,而创造性人才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效的智力结构以及政治、身体素质等,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又有多种才能的“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是各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日本学者松村民子1972年在国际图联举办的马尼拉训练班上著文指出:“其实,图书馆员、情报科学工作者、档案工作者、文献资料工作者,无论叫什么名称,全都执行同一个社会职能,即为需要情报的提供情报的利用。因此,在情报、图书馆和档案这类活动中出现的人为差别应该消除。”197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修订出版的《供图书馆员使用的统计法》一书绪言中指出,这儿的图书馆员包括情报科学家、档案学家和文献学家。进入50年代以来,前苏联也开始了图书情报的综合教育。前苏联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安排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三方面的课程,进行图书情报档案综合化教育。[(24)]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为摆脱“就业难”的困境,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趋势,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进行了大胆改革,其中,进行图书情报档案综合化教育,培养综合化一体化图书情报信息人才,是一个新动向。美国、前苏联、日本、英国、韩国、印度、中国等,为培养综合化文献信息学人才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主要改革措施:(1)更改校名(系名),将“图书馆学院(系)”改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院(系)”,或改为“信息管理系”;(2)实行课程改革,原只开设图书馆学课程,后又增加“情报学”课程、“档案管理”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3)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扩大选修课程,减少必修课程,实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学分制、博士后制等。[(25)][(26)][(27)][(28)][(29)][(30)][(31)][(32)][(33)]

1.3 创造化

培养目标创造化,是指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造型、智能型人才最受欢迎。据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34)]另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5年之后就有一半陈旧过时,10年之后就基本全部过时。[(35)]科技知识的加速更新和老化,要求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把“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不但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实践去获得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能力。[(36)]因此,创造力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未来信息化社会文献信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据1992年一份调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十省、市30所图书馆的80%多的馆长认为我国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生缺乏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知识与应用能力。[(37)]“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无疑是我国文献信息学专业教育出现危机(就业难,生源少)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图书情报专家E.霍利认为,图书馆不需要专业理论家,而是需要掌握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干家。西方图书情报学院还注意加强专业化教育。在ALA支持下,美国的专业化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77年的59所被认可的学校中,有55所开设了专业化课程。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在专业化教育方面起步较晚,现在正实施专业化教育计划。[(38)][(39)]这些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信息技术、情报研究与管理等)对培养毕业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文献信息人才的需求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1.4 层次化

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而各行各业因类型、性质、规模、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这就导致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需求相适应,呈层次化发展趋势。

日本高等图书情报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专职教育型;司书;教育型。[(40)]前苏联则把图书馆学教育与情报学教育合在一起进行,采取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正规教育与业余教育并重的方针。[(41)],培养初级(中专)、中级(大学本科)和高级(硕士、副博士、博士)三种人才。[(42)]美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起点较高,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另外还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后硕士,本科生只占六分之一。新西兰分三个层次:相当于双学位制;中级水平专业证书;去国外获取高等学位。[(43)]印度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展全日制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学。大约有66所大学提供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其中39所设有硕士学位,25所以上正在或计划开设博士学位教育。[(44)]韩国设有图书馆学专业或文献情报专业并具有授予学士学位和二级图书馆馆员资格的4年制学院(系)共30所,具有授予学士资格的学院(系)14所,授博士学位的大学(系)有4所,另有6所2年制专科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大专毕业生(助理图书馆馆员)。[(45)]英国目前正开设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图书情报教育。[(46)]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目前分五个层次:专科、学士、硕士、双学士、博士。因各国国情不同,各层次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化也不尽相同。

2 教育模式:普及化

本文所论及的“教育模式”,是指为实现上述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所采用的教育的方式。普及化教育模式是指在上述教育目标指导下,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作为一种基础知识教育,把图书馆学、情报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面向各类型、各种规模学校,面向各专业学生进行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

这种普及化教育模式之所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新趋势,有如下主要原因:

(1)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模式普及化。教育目标的社会化、综合化趋势,实际上是信息化社会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个人和部门),不论任何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有强烈的情报信息意识,对情报信息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掌握获取所需情报信息、利用情报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如此,信息化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部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情报竞争、经济竞争中处处立于不败之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应面向信息化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开展普及图书情报知识的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

(2)信息化社会对科学研究要求更高,各专业、各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情报信息的获取能力,才能成功取得科研的成果。因此,应当把必要的图书情报信息知识、把获取情报信息的手段作为进行科研活动的有力工具,促进科研健康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迅速向生产力转化。

(3)图书馆学、情报学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在信息化社会中难以独自发挥作用,只有与其他专业技术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各专业领域,它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未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向创造化趋势发展。而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单靠单一专业知识是不能实现的,只有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有力的图书情报信息工具结合起来,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4)专业图书情报机构及有关情报信息部门更看重本系统的专业人才。理由是,“对情报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外语的再培训要比对科技专业和外语人员进行情报业务培训困难得多”。[(47)]

(5)从各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也可看出这种普及化教育模式的新趋势。

——面对美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危机,美国图书情报专家派瑞斯(ParisM)写了一篇博士论文,提出了几项克服危机的对策。[(48)]黑姆(Hcim,K.M.)指出,要提高课程的中心性,走出封闭与弧立,应着眼于21世纪信息社会的特点,应将图书情报学教育,部分改造成未来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49)]美国图书情报专家B.鲁宾认为,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应与计算机科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信息教育联合成一个“信息教育共同体”。夏威夷大学图书馆研究生院院长M·杰克逊在1987年ALISE年会上介绍了他们联合校内4个学术单位(图书馆研究生院、决策科学系、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系、传播学系)合办跨学科博士计划的做法。其它象匹兹堡大学等都有类似的合作博士计划。[(50)]这是图书情报教育普及化的一种形式。

——为发展科技情报事业培养所需专家,前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基辅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设置了培养情报专家的各有关专业。如古比雪夫工学院的“情报传递和情报处理过程自动化与机械化”专业,其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在基础课中突出数理化;技术基础课既包括理工科院校的主要基础课,又包括情报专业技术方面的基础课等;专业课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情报自动化系统所需的专家而设置的。[(51)]

——在日本,各高校的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系和理工学系等都普遍设有图书情报教育公共课,注重对非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图书情报工作能力的训练,在教学、科研和实验工作中,经常向学生讲授图书情报知识。总之日本比较重视情报普及教育。[(52)][(53)]

——在印度,目前大专院校图书情报学已成为一门公共课。[(54)]

——各国都在加强双学位教育。一些图书情报大学招收已获得理、工、农、医等学科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再系统学习图书馆学情报学两年左右,取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或情报学学士学位。这也是图书情报教育趋向于普及化的一种新趋势。如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等都在发展双学士学位的普及化教育。[(55)][(56)][(57)][(58)]

——各国的研究生教育,正转向从非图书情报学毕业生招收。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生源,一部分来自图情专业学士生,另一部分则来自非图情专业学士生。如上述,一些专业图书情报信息机构更看重本系统的专业人才,因此,“本系统的专业人才”(受过本系统专业教育)且又接受过图情专业教育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在信息化社会中特别受到专业情报信息系统(机构、部门)的青睐。因为,这种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强,创造力强,应用能力强。[(59)][(60)][(61)]目前这种研究生生源非图书情报化趋势正在不断发展和扩大。

各国都重视继续教育。这里包括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图书情报在职继续教育(培训等)和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图书情报在职教育。1985年8月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图书馆和情报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会议,这标志着继续教育已成为图书情报人员终身教育的一个基本因素。美国图书馆学院

协会aaLS)继续教育委员会1981年修订了1973年的《图书情报继续教育政策声明》,《声明》鼓励图书情报学院发展继续教育计划。1985年,在ALA认可的59个图书情报学院中,有39个提供硕士后证书计划,用以培养在职人员,以更新在职图书馆员和情报专家的知识。[(62)][(63)]前苏联重视用户教育:一种是面向未来的专家(用户)——学生的初级情报教育;一种是面向社会各专业部门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普性情报学继续教育。以高校为基地建立起来的规模巨大的继续教育系统,每年可以使200万各部门的专家和各级领导得到进修的机会。[(64)]英国在70年代图书馆学校稳定下来之后,开始为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作出贡献。1968—1980年,利兹大学开设了100多期短期课程,有4000多人参加。威尔士图书馆学院在过去10年里已开设94期短期课程,时间从1天到13个星期不等,有2700多人参加了学习。[(65)]日本也很重视在职教育,举办函授和讲习班,对文献信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66)]中国非常重视成人教育,截止1988年,图情专业成人教学点达33个,对在职干部进行业余教育和短期培训。1983—1985年,全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图工委组织脱产学习一个月以上的达八九千人次。高校图工委已逐步建立了全员轮训制度和各类培训基地。[(67)]图书情报学专业继续教育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普及化的一种表现,目前有正在扩大和加强之趋势。

3 课程设置:信息(情报)化、技术化、专业化、时代化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指为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安排。21世纪的图情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如下发展趋势:

3.1 信息化

信息化社会中,人类教育活动的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人类活动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各类型教育、各专业教育同样趋于信息化。图情专业教育也不例外。为实现信息化社会中图情教育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呈现信息化趋势。

目前,全球性图情教育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图情教育课程设置老化、陈旧,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各国也都把课程设置信息化当作摆脱图情教育危机的重要举措。

美国图书馆学院面对一些大学相继设立了信息学教育计划,自己也不甘落后,开设了信息学课程,1967年41所ALA认可的图书馆学院(其中3所在加拿大)中有22所新增了85门新课程,其中16门是信息学。[(68)]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学课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图书馆学院纷纷改名,在原有名称上再冠以“信息学”、“信息研究”或“信息管理”等字,有的完全改为信息学院。1981年内就有9所图书馆学院改名,1990年,ALA认可的61所美、加图书馆学院中,90%的图书馆学院都冠以“信息”两字。[(69)]一些没有改名的学院正在课程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向信息学倾斜。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尤其是ALA各院校的不断变革,“信息”将可能从课程名称、内容到院校名称上最终取代“图书馆”。[(70)]英国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近十年来在图书情报教育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新的课程设置把情报技术、情报交流与人际间的交流以及情报管理和市场营销作为课程的三个基本内容。[(71)]前苏联,在二十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培养情报专家的各有关专业。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技术基础课既包括理工科院校的主要基础课,又包括情报专业技术方面的基础课;专业课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情报自动化系统所需的专家而设置的,如有关数据库和系统与网络的课程等。[(72)]德国,情报信息专业教育兴办之初,就和程序控制、数据处理、计算机等新学科联系在一起。目前所开课程,特别强调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在教育中的比重(后两门是技术情报学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学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今后在大学教育中与情报相关科目会增加,要求强化与情报有关的教育。[(73)]韩国目前多数图情专业教育中的教师对现在课程设置不满,要求设置新课程,他们一致认为新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六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大学应多设信息学,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74)]近几年来,中国图情专业教育也不景气,一些专家意识到面向信息化社会培养文献信息学专业人才,必须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于1992年在全国率先改名为信息管理系。该系教授吴慰慈认为,这种更名,不仅正视当前的现实,而且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前景。他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内容必须转型,即对原有课程作较大调整,向信息科学倾斜。[(75)]从中国国家教委高教司1993年7月颁布的“专业目录”和一些图书情报大学(系)的课程改革看,也有向信息科学倾斜的趋势。[(76)][(77)][(78)][(79)]

3.2 技术化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促进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不仅对信息经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其它各方面(包括教育、社会活动方式等)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向21世纪培养文献信息学人才,就必须培养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必须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的信息专业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是情报信息处理、网络和服务的支撑手段。图书情报学教育应该着眼于情报信息管理和情报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技术需要,着眼于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实施的需要,追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将信息技术及其它现代化技术融入自己的课程体系中。[(80)][(81)][(82)]

吴慰慈教授在调整、改革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中指出,要增设信息科学方面的课程,例如《信息资源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要注重计算机与情报技术课,专业重点应偏向计算机。[(83)]信息技术教育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美国一些图书情报教育专家批评图书情报学院缺乏适当的实践教育。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些专家和研究报告的有关建议在美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美国图书馆学院协会(ALISE)1985年发布的《图书馆和情报科学教育统计报告》表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在新增设的课程中占主要地位。[(84)]德国的图书情报教育的课程和技术科学的新学科如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学等近乎相融为一体。[(85)]日本在1987年对今后的图书馆情报教育的预测中指出,今后在大学教育中与情报相关科目会增加,尤其计算机科学和经营学比图书馆学更为看好。[(86)][(87)]前苏联为培养科技情报事业所需专家,在二十几所高校所设置的培养情报专家的各有关专业的课程中都包括了情报专业技术方面的基础课和情报自动化技术课。[(88)]总之,课程设置内容技术化是各国为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培养文献信息专业人才的新趋势。

3.3 专业化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图书情报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化。专业化课程是培养图书情报人员专家化的课程,这些专家很受社会青睐。现代情报服务的专深性也要求情报人员专家化。

一些发达国家在图情专业教育中都加强了专业化教育。1977年美国59所ALA学校中,有55所开设了专业化课程。他们还在计算机科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等专业开设了信息专业教育计划。[(89)][(90)][(91)]欧洲一些国家现在也正实施专业教育计划。如英国正在制定两个教学计划:一个是获得情报学与药物化学、材料技术、人类工程及其它学科的理学硕士学位;另一个是为理科硕士生开设情报管理课。[(92)]日本在情报工程专业教育中重视基础课教学,并强调情报工程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有机结合,目的在使所培养的情报技术人员,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而且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从日本庆应大学、图书馆情报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可看出专业化趋势。[(93)][(94)][(95)]中国近年来专业情报学教育也有所发展,如吉林工业大学的情报工程学专业、南京农大的农业信息专业、湖南医科大学的医学情报专业、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外文图书情报专业等。[(96)][(97)]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这一趋势还将加强。

3.4 时代化

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事业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因而它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时代不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然不同,所以,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置也应不同。如果时代变了,社会发展了,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仍不变,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脉搏,这种教育必然会发生危机。目前发生的世界性的图书情报教育危机以及各国为克服此危机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就很能说明“课程设置具有时代化特征”这个道理。

如前述,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院校的图书情报学系生源不足、就业困难、在校生人数很少,濒临关闭,发生了同西方70年代末至今图书情报教育出现危机类似的情况。[(98)]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其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不适应社会需求。请看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司在1987年和1993年编印的《专业目录》中确定的图书馆学教育目标:“培养能在各类图书管理部门从事分类编目、检索咨询、行政与业务管理等有关实际工作和图书馆学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再看1992年国家教委确定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育必修的12门主干课:图书馆学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文献编目、文献分类法与主题标引、目录学、社科文献咨询、科技文献咨询、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读者研究、图书馆管理、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现代技术。可以看出,培养目标就业范围太窄,课程设置太陈旧,缺乏信息科学课程。[(99)][(100)][(10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上述目标及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出信息时代社会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为摆脱这种困境,中国国内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寻求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改革举措。首先是改名,1992年以来纷纷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改为“信息管理系”。相应,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也进行了一些改造。如华中师范大学将图书情报学系改为信息管理系后,增设了“市场经济信息”专业,现共设“文献信系学”和“市场经济信息”两个专业,其课程设置出现信息化(情报化)、技术化、专业化新趋势。[(10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慰慈教授在调整、改革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中也反映出课程设置弹性化、时代化的新趋势。[(103)]日本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趋于时代化发展态势。从日本三所图书情报大学(学科)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处于信息化社会中的日本图书情报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管理和情报技术课,这些课程体现出了日本是一个很重视管理的国家。其课程设置具有信息化、技术化、专业化特点,是课程设置时代化的具体表现。美国的图书情报大学为克服危机,在挑战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仅采取“外引内联”,合作办学的方式,而且在课程中新增设适应社会需求强烈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从图书情报教育转向能在社会各部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信息专业教育。其课程设置更具有信息化、技术化、专业化色彩,是时代化的具体反映。[(104)][(105)][(106)][(107)]英国也在积极改革课程,采取模块化和科目相结合、革新课程内容等方法去适应市场变化了的要求,新的课程设置反映出信息化、技术化、专业化等时代化特征。[(108)]

总之,课程设置的信息化(情报化)、技术化、专业化是课程设置时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设置动态性、开放性发展的新特点。而课程设置的时代化是使课程内容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反映,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克服危机、摆脱困境、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趋势。

4 教学模式:个性化、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的方式、方法。

4.1 个性化

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模式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到必要的专业知识并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自己的需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能力并最终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随着新教育观的发展,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甚至严重阻碍了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衰退现象。为此,世界各国都在对图书情报学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改革,朝着教学模式个性化方向发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法,采用“个性化教学法”。虽然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这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主要角色、起决定性作用。新教育观认为,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或主体。教师的介入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学。高校的教学应当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能力为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这种新教育观,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进行了改革。如美国的图书情报大学,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他们提倡学生自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发表与教师不同的学术观点。重理论,又重实践,要求学生动手,不满足于背诵书本。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订教学大纲,提供参考书目,指导实习、课堂讨论等。[(109)]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重视和发展学生个性。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差异很大,而群体式的课堂讲授又只能讲授同一内容,这不可能满足各类型学生需求。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剧增、信息传递手段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要求迫切的时代。因此,世界各国的图书情报大学都在探索“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方法,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学生自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去中,将传授知识与知识应用结合起来。如日本的图书情报大学都安排了较多的实习课、研讨课和原著讲读课,使教学活动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其中,庆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会教学方法就很有特色。它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安排专题研讨,按领域分为若干组,由教师分头召集和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择业方向参加其中一组,第二学期做毕业论文。研讨中既探讨和交流了自己的有关研究成果,又为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做了有益的准备。[(110)]

4.2 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为实现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又一发展趋势。

为适应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社会化、综合化、创造化和层次化发展趋势,目前,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向多样化趋势发展。各国因国情不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等,采取的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1)双向式教学法;(2)课堂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问题教学法”;(5)讨论式教学法;(6)直观教学法;(7)指导自学法;(8)实习;(9)实验;(10)参观;(11)现场操作法;(12)社会实践法;(13)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教学法;(14)远距离教学法,等等。[(111)][(112)][(113)]

5 教育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改变落后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手段创造了最优越的技术条件,为推动图书情报教育蓬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现,为图书情报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最理想的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网上教育,可以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而多学30%的课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双向式教学,可以学到最好的老师讲授最好的课程,可以同老师进行对话,研讨问题,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目前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将于21世纪实现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欧共体、法国、德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及中国、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将为21世纪的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做出新贡献,带来新变化,并将不断推进图书情报教育的重大变革。[(114)][(115)]

(待续)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to Face the 21st Century

Ma Hengtong

(Library of Hebei Teachers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syste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at institution ofhigher learning based o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21st Century. It also probes the trend incuriculum development,teaching menthods,as well as school system and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the 21st Century.

标签:;  ;  ;  ;  ;  ;  ;  ;  ;  ;  ;  

面向21世纪的国际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教育发展趋势综述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