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八小学 830000
摘 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试唱教学从感性入手,形象生动,层层铺垫,深入浅出,积累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识谱视唱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将这些有效的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识谱视唱教学变得简单、生动、直观、有趣,让学生乐于拥有识谱视唱这把金钥匙,提高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做音乐的主人,逐步进入音乐的殿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识谱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它又是一个始终困扰音乐教学的突出问题。“怎样教?”“如何教?”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老师关注。传统的教学过程重灌输轻思维,重形式轻实质,重结果轻过程,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新一轮的音乐课改后,曾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在人文性主题的统领下,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导致了老师们对识谱教学有了一个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老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
二、对识谱教学难的学生原因分析
1.导致学生识谱难的一个原因。
小学中段孩子的注意还很不稳定,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任何新异的刺激,也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他们的注意还经常随情绪的变化而转移。孩子的记忆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许多事物是通过无意识记而记住的。他们以机械记忆为主,背诵的本领很高,而意义记识还不大会运用。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记得牢,对抽象的事物就记得差。
2.教师的识谱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
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一味讲述学习识谱及有关音乐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用提问题的方式来教他们识谱。激不起他们对识谱及音乐知识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民工家庭教育的缺乏。
我校大多数家长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于音乐更是不为重视。认为孩子只要语文数学学好了就行了。
三、归纳识谱教学的多变策略
1.在演唱教学中识谱。
从熟悉的音乐中识谱。很多歌曲学生听了后会有所回忆,很想跟唱,教师不妨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先唱歌词。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歌曲的形象美,对歌曲的美有了一定的体验后,加强了学唱的积极性,再让他们识唱乐谱,唱出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音符,而是富于美感的音乐了。
2.从典型的音乐中识谱。
典型的音乐是视音乐而定的。或强弱对比强烈,或速度对比强烈,或特殊演唱符号集中,等等。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铃儿响叮当》的弱起音符、《阿童木之歌》的切分音、《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中休止符都较有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新鲜感中学唱曲谱会更有兴趣。
3.以形象识谱教学调动学生的识谱兴趣。
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来说,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是他们的特点,教师要用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可以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课堂中通过游戏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中段学生好奇、好动、自制力弱,我就从趣味、新颖的游戏入手,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于是我们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如;小音符找朋友、水果音符、送音符回家等来帮助低段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将学生领进门。
5.运用多媒体辅助,生动识谱的策略。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音乐课堂,通过强烈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和效果也提高了。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3]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4]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5](加)乔克西 柯达伊教学法1(原文版 第三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6]赖达富《中国音乐教育》,2008,9。
[7]祝海燕 让音乐愉悦每一个人.文化传播网,2008,7,6。
[8]占惠枚 游戏教学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9]海西教育网,2010-11-01。
论文作者:席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音符论文; 小学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