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拉美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各国在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在促进经济稳定,进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也预示着21世纪初经济发展有着较好前景。
一、经济的稳定与改革
80年代,拉美由于爆发债务危机,造成“失去的10年”。各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财政连年赤字、外债负担沉重、人均收入大幅度下降、对外结算不平衡等困境,经济发展严重受挫。80年代末以来,拉美国家一方面采取经济稳定措施,一方面普遍进行了以经济自由化为主的改革,使经济形势较快好转。
(一)治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曾是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痼疾。1980—1990年,拉美地区通胀年均增长率超过400%,严重制约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成了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总结了80年代通胀产生的原因及反通胀措施失败的教训后,90年代拉美各国集中力量加强宏观调控,实施了以治理通胀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稳定计划,削减财政赤字、实现财政平衡、缓解债务压力、稳定货币等,有效地遏制了通胀。拉美地区年均通胀率1995年已降至26%,1997年进一步降至11%,达到50年来的最低水平。通胀率的大幅度下降,为拉美经济的恢复及稳定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
反通胀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阿根廷和巴西。阿根廷于1991年4 月实行了以稳定币值为核心的“自由兑换计划”。该计划规定,由中央银行用相应数量的外汇和黄金储备保证汇率的稳定和阿币自由兑换,政府不能再靠发行货币或向银行透支、而必须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解决财政赤字。该计划实施当年,通胀率即由1990年的1344%剧降至84%,到1997年已降为-0.1%。巴西于1994年开始实施“雷亚尔计划”。根据该计划,巴西在货币、财政、工资和对外经济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分阶段整治,避免了大的波动。其具体步骤是平衡1994年财政预算,并从联邦税收中抽出20%(160亿美元)建立“紧急社会基金”;进而推出“实际价值单位”作为各经济部门的统一参考指数,再使“实际价值单位”演变成的巴西新币雷亚尔正式开始流通。其核心是以充裕的外汇储备为后盾,维持巴币与美元的相对固定汇率,以平抑财政。该计划实行后,巴西的通胀率大幅度下降,从1993年的2557%降到1997年的4%。
(二)推进私有化。拉美曾是国有化程度很高的地区,国有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闭关自守,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机构臃肿、福利开支过大等原因,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80年代后期拉美国家普遍开始了以私有化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进入高潮。1990—1998年拉美出售或改变为股份制的大型国有企业约1000家。私有化的总收入占同期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
拉美各国国企私有化一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先是对中小企业实行私有化,将企业出售给本国私人资本;继而分步骤对具有战略性的生产和公益服务部门如电讯、能源、交通、冶金等,实行程度不同的私有化,并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除直接出售外,国有企业还通过产权转让、出售股份、租赁等形式,交由国内外私人资本经营。拉美国家普遍推行私有化,使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有利于发挥政府的管理者作用;私人经济实力增强,外资实力获得更快的发展;促进竞争,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企业投资增加,技术改造加快;各国出售国有企业所得巨额收入以及企业改变严重亏损局面,使不少国家开始出现盈余。这一切对平衡财政收支、稳定宏观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三)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前,拉美各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遇到了一些共同性问题。如保险基金赤字严重,保险费用浪费和腐败现象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拉美一些国家按照智利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是:取消分散的按行业设置的管理部门,成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成立若干养老保险基金,完全按商业原则运营和竞争;增加企业支付的社会保障税在其利润中所占比例,把社会保障税的征收范围向尽可能多的企业扩大;设立个人帐户,职工将工资一部分存入某一基金;建立商业性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四)调整经济结构。从整体上看,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出口结构的调整仍显不足,但其中一些国家还是有了较明显变化。例如,秘鲁在90年代保持矿业、石油开采和渔业这些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天然优势的农业和旅游业;根据本国经济结构的特点,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智利经过多年调整,现已形成了以工矿、林业、渔业和农产品为四大支柱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了出口产品多样化和贸易对象多边化。
(五)克服金融危机。1994年底和1999年初,墨西哥和巴西分别发生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两国政府各自采取了有力的调整措施,使经济金融状况得到好转。
墨西哥的主要措施有:(1)整顿银行系统。 政府根据银行困难程度,采取扶持、整顿、兼并等措施,并在1995—1997年注入资金650 亿美元。(2)强化金融市场监控。实行浮动汇率, 对市场波动及时干预;扩大金融监管机构职权,规范市场行为。(3)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削减公共开支,防止赤字扩大;加强税收管理。(4)扩大国际合作。加速自由贸易进程,启动同欧盟的自由贸易谈判,与智利和阿根廷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谋求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
巴西的主要措施是:(1)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 通过谈判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15亿美元的一揽子贷款和欧美银行27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2)促使议会通过紧缩计划。 推动议会通过了政府制定的三年压缩840亿美元预算的紧缩计划。(3)调整金融体系。对效益不好的银行合并或接收,坚持浮动汇率制,取消原先的利率走廊,实行统一的市场利率。(4)宣布加快私有化步伐,降低外资金融操作税。
二、对外开放
拉美国家长期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它曾经促进过拉美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战略逐渐显露出弊病,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经贸形势的发展。多数拉美国家80年代末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90年代这一进程加快,吸收到了更多的国际资本的国际资源,其在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逐渐改善。
(一)实行贸易开放。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包括开放国内商品和金融市场,推动出口,以投资和出口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为开放国内商品市场,拉美国家普遍降低关税,并逐步以关税取代进口许可证制度,取消对进口的数量限制。拉美国家平均关税从改革前的44.6%降到1995年的13.1%;最高关税从平均83.7%减少到41%。拉美国家还降低了非关税壁垒。开放前,非关税壁垒涉及拉美国家33.8%的进口,1995年已降到11.4%。这为拉美国家的国际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拉美国家还发展新产品和大力推动出口;重视签署双边和多边的贸易互惠协定,积极参加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等。以此为基础,拉美地区共有25个国家成为90年代创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
实行贸易开放促进了拉美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额大幅度增加。据美洲开发银行统计,1990—1996年,拉美地区的进口增长了127%,出口增长了76%。1997年拉美外贸总额达到6805亿美元。贸易依存度(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4%上升到1997年的36%。
(二)开放金融市场。拉美国家的金融部门在90年代中期以前进行了十分重要的改革,金融系统进一步自由化。在金融外汇管理制度方面,秘鲁政府撤销了以往执行的“银行国有化及有关规定”,允许黄金买卖,允许自然人和法人在国内自由持有、使用外币和携带外币出入境,允许外国投资者将所得利润、股份转让等收入以自由兑换的外汇汇往国外。巴西允许取得许可证的进口商按官方汇率从银行兑换外汇,逐步实现外汇自由化,还允许外国银行管理少量巴西外汇储备。智利通过放松限制使金融资本活动局部自由化,建立许可机制,确定银行汇率的界限,放开美元证券的供应。拉美金融市场的开放使越来越多的外国银行得以进入拉美。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巩固金融体制,为避免银行业陷入困境,许多国家加强了金融管制。
(三)鼓励吸引外资。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加大了引资力度,使外资流入不断增加。1991—1996年,每年流入拉美的外资达400—500亿美元,1997年达到创记录的735亿美元。其中, 外国直接投资也连续增加,1997年达440亿美元。巴西、 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拉美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巴西过去已对外资开放汽车、电力等部门,90年代又增加开放了电信、石油、 采矿和金融等部门。 外国对巴西的直接投资从1995年的50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240亿美元。 墨西哥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投资要求相适应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并开放投资禁区,扩大外资股权比重,因而倍受国外投资者的青睐。阿根廷修改了外国投资法,规定将外资和民族资本平等对待,在电信、电力、石化等领域逐步扩大外资自由进入比重。仅在1991—1994年,吸引外资总额就达362亿美元。
三、地区一体化与跨地区经济合作
90年代,伴随着许多新贸易协定的签署以及区域内贸易的大幅度增加,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重现生机,与地区外经济合作也加速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拉美地区经济集团化趋势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以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为核心的地区集团化结构。各次地区集团之间还都表现出互动和互融的势头。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4 月南方共同市场与安第斯共同体签署了建立南美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另有30多个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经济互补协定。1998年4 月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趋势。
集团化趋势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地区内贸易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国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明显增强。例如,拥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正式成员国的南方共同市场,自组建以来表现出强大的活力,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卓有成效。南方共同市场4 国面积1186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占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4国间的贸易额从1990年的35 亿美元猛增到1998年的210亿美元。目前,它是世界第四大区域经济组织。
(二)美洲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12月,克林顿发起的美洲国家(不包括古巴)首脑会议宣布要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参加这一经济集团的国家总共有8.5亿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13万亿美元。1998年4月, 第二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承诺在2005年前逐步取消关税,最终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由于美国是拉美最大的贸易、投资和债权国,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可望使拉美出口商品能稳定地进入美国市场,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获得可靠的资金与技术。据专家估测,美洲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起来,将使拉美地区的经济年均多增长1.5个百分点。
(三)拉美与欧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1993年安第斯共同体同欧盟签署了以发展贸易关系等为基础的合作框架协定。中美洲国家同欧盟保持每两年一次部长级对话,探讨区域一体化和参与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合作。1995年12月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签署了“地区间合作的框架协议”。1996年6月、1997年12月智利、 墨西哥分别与欧盟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1996年4月,欧盟与里约集团举行第六次外长会议,决定在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加强合作。1999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拉美和欧盟首届首脑会议,会议强调了拉美和欧盟加强两地区合作的愿望。会上,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以及智利等,还签署了预计在2005年以前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拉美与欧盟的贸易额从1990年的569.25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931.19亿美元。
四、问题与前景
90年代拉美实行的稳定经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极大改善了宏观经济形势、贸易和投资环境,使拉美除了1990、1998和1999年外,保持了持续的“温和”增长。1991—1997年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5%,其中一些国家获得了5%以上的年增长率,拉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地区之一。但拉美各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如贸易逆差导致的巨额国际收支赤字、沉重的债务负担等使拉美国家的经济过分依赖外国资本,易受国际资本冲击;对本币高估给投机资本可乘之机;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以及官员腐败等因素造成社会矛盾时有激化,群众抗议示威活动接连不断,暴力恐怖和刑事犯罪时有发生。拉美经委会认为,为了使“生产发展和公平相结合”的目标得以实现,拉美国家需要年均6%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界人士预测,拉美国家要实现这样高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走上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道路,还要经历一段相当的调整时期。
近两年拉美地区经济遇到困难。表现为资金外流严重,股市低迷不振,贸易额增幅下降,经常项目赤字压力大以及外债负担依然沉重。从整体来说,拉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增长下滑。1998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3%。1999年拉美整个地区可能出现“零增长”,阿根廷、 智利、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等国还未走出经济衰退。 主要原因是:(1 )1997年7月暴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于当年10月蔓延到拉美地区, 对该地区经济造成了冲击。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指数连续暴跌,多数国家货币的汇率大幅下滑, 资金大量外流。 1998年下半年又受到日本衰退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巴西经济衰退对对南锥国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2 )流入拉美的国际资本总量减少。亚洲危机发生后,国际投资者对拉美高负债率国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3)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中石油、铜、 煤炭和农畜产品等的价格大幅下跌,造成拉美一些国家出口增速放慢、出口收入下降、外贸逆差增大。(4)自然灾害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 “米奇”飓风、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给拉美国家的农业和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5)许多拉美国家被迫采取了货币和财政紧缩措施, 实行经济增长调整性下降。
今后几年,拉美地区的经济前景还是看好。理由是:(1)2000年有复苏的希望。一是作为拉美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拉美,英国《经济学家》估计在500亿美元以上。二是墨西哥、 秘鲁和玻利维亚经济出现缓慢的增长,中美洲和加勒比一些国家经济形势不错,巴西在为平息金融动荡采取措施后其经济正在复苏。(2 )拉美国家通过实践对经济发展战略及自由化改革的认识较前成熟:经济自由化改革需要完善,以进一步适合各国国情;实行贸易开放并不意味着不加限制地洞开国门;私有化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未实行私有化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也达到了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3 )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经济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后,拉美国家吸取了教训,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恢复性调整,并逐步减少外资中“飞燕式资本”的比例,有利于防范外部冲击。(4)近几年拉美各国政府更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减少贫困和财富分配差异将是各国政府的重要目标。(5)美国和亚洲国家的积极影响。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一直保持强劲,而拉美在贸易和资金来源上离不开美国。东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创伤,但是其经济活力正在恢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1999年都出现4%以上的增长,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与美国、东亚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拉美国家均将因此受益。
标签:拉美国家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贸易金融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金融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自由贸易区论文; 经济学论文; 欧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