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双东小学校 张 华
【关键词】山区;学困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矫正方法
提高全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
一、山区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如果再受到同学、别人的嘲笑、冷遇、更觉得无地自容; 二是智力方面。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虽经过努力,还是无法赶上,于是自怨自艾,甚至 自暴自弃;三是家庭方面。由于家庭结构的残缺,引起这些学生有低人一 等的心理。近年来,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根据我 们的调查,学困生中家庭结构残缺的占 43%;另外,由于农村经济 收偏低,经济情况出现困窘。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多,父母双双出 去打工,将子女交给祖辈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根据调查,学困 生中父母双双外出占 51%,一方外出打工的占 75%。这样,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温暖,是导致这些学困生心理失衡重要原因。
二、自卑心理障碍的山区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或因功课不好,或曾犯过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 的埋怨,家长的训斥,经常 处于一种“冷”的环境氛围之中,他 们在班里感到抬不起头来,老是不如别人,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平 衡,心态消极.
三、自卑心理障碍山区学困生的矫正方法
通过三年多对学困生的研究,我们摸索出预防和转化自卑心理 的学困生的一些方法。
1.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平等。也就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 中的首席”,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去接 触学困生,主动地理解他们,通过谈心、劳动集体活动等活动方式,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促使感情上的融;要真正教育转化这些学生, 缩短与学困生的情感距离是一个关键。缩短与学困生的情感距离, 必须“以情动人”,取得他们的信赖,对于学困生的教育,不在于 说理开导,而在于情感相通,相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了这个情感基础,他们才会 信赖教师和接近教师,并有可能接受教师的开导和教育 ,教师要 为实现以情动人,必须满腔热情地关心自卑心理学困生的各个方 面。
2.激发兴趣,以榜样的力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1)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自卑心理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薄弱密切相关,学困生真正在学业上 取得进步、成功,没有顽强的意志是不行的,而意志的产生,光有 一般性的号召也是不行的,人的意志行动是自觉不确定的,学困生 最自觉的学习活动之一是兴趣爱好,老师要解决对待这些具有自卑 心理的学生的态度问题,帮助这些学困生,必须真正从情感上亲近 他们,用期望的春风融化那些覆盖在他心灵上的冻土,让美好的种 子发芽、生长。在兴趣被激起后,学困生的情感将会产生一定的兴 奋性,教师必须抓住时机,进一步以成功的“可能”来引导他们,战胜自己,即战胜他们自身存在的内部困难,如相反的愿望、动机 和性格弱点等。
(2)以榜样的力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介绍先进人物的 事迹,对学困生产生一种感染和激励作用。学困生一般比较注重具 体的,实际的东西,对老师空洞的说教,常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要 他这样,他偏要那样。所以,单凭说理是难以见效的。针对这一心 理特点,常向他们讲述徐悲鸿、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名人原来学习 基础也不算多好,由于发奋努力,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应特别 注意在本校本班级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但进 步较快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不仅促使这些学生加位努力,而且也使差生看到进步的希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宣传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创造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使自卑 的学困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自卑心理的学困生由于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而学生群体也 会因为他们的“差”,而报之以“白眼”、“嘲弄”和指责。学困生 与 班集体之间就会产生隔膜,从而引起班集体 “遗忘”与“排斥”学困生的现象,以及学困生“抛弃”集体和与集体唱反调或搞恶作 剧的现象,要改变学困生与集体这种不协调的现象,教师应对集体 进行说服教育,使集体从认识上和感情上“容纳”学困生,给学困 生以必要的温暖和关心。同时,教师也应特殊关照学困生,让他们 有为集体奉献自己才能和力量的机会,从而获得集体对学困生的理解和欢迎所以在转化学困生时,我们要把学困生吸引到集体活动中 来,并让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加活动,增强其责任感,学困生在 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应肯定,以增强其上进的信心,降低自卑心理。
4.多和家长联系,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使自卑心理学困生生活在希望之中。 从前面得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是自卑心理障碍学困生出现的客观原因,单靠学校或家庭一方的努力,学困生转化效果可能不大好,如果以学校为主导,和家庭密切合作,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这类学困生感受到学校、家庭的温暖,让 他们知道大家都在关注他们,这个世界充满着爱,只要你努力就有 成功的希望,使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 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 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 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 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它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在教育过程中 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指导丛书 刘以林 张文珍 马克诚主编 华 语教学出版社.
[2]《转化学困生理论与方法》 何芳主编 知识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 林建华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估与矫正》 刘翔平著 江苏教育 出版社.
[5]《德育理论与实践》屠关雄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学困生论文; 自卑论文; 心理论文; 教师论文; 集体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