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药改变三案例论文_邓佳

抗生素耐药改变三案例论文_邓佳

邓佳

四川易诊云医院管理连锁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我国是抗生素使用量的大国,也是抗生素耐药的重灾区,正确认知,适当准确使用,已经上升为国家要务。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性;正确认知;自我管控

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在一份受英国和荷兰政府资助的“获取药物基金会”于2018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发布《2018抗生素耐药性基准评分》的报告中显示,现有28种针对重点病原体的抗生素药物处于研发后期,但其中只有2种药物拥有完备的上市销售和合理使用计划。

报告同时警告称,研发新的抗生素药物意义重大,但新药数量与目前正在失去效力的药品种类相比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报告呼吁在加强现有抗生素供给的同时,还应该在新药处于临床试验最后阶段的时候就制定完善计划,保证一旦上市就能实现充足供给并合理使用。

可叹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型的antibiotics基本没有新的发现,而目前发行的抗生素是基于70年代以前发现的抗生素的母核改造,并且病菌对于新发行的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年限日渐缩短,研发越来越难。

重要事实

●抗生素耐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

●抗生素耐药性会影响到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和国籍如何。

●抗生素耐药性是自然发生的,但在人类和动物中间误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发生过程。

●越来越多的感染(比如肺炎、结核病、淋病和沙门氏菌病)变得更难治疗,原因在于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的有效性出现下降。

●抗生素耐药性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

●即使开发了新药,如果不改变行为,抗生素耐药性仍是一项重大威胁。

抗生素简史

第一个用于医学的抗生素是1928年fleming发现的penicillin,随后被Florey 和 chain 研究和produce penicilli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全球都很有帮助,而且这三位认为penicillin是天然产物,并且用于全人类的,所以penicillin 没有专利,他们三位分享了1945年的若贝尔医学奖。随后是schartz 在Waksman 的实验室做研究生时,从放线菌分离出的streptomycin,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而Waksman也因此独得了1952年的若贝尔医学奖。随后antibiotics 作为wonder drug真正的进入一个golden era,以至于我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

抗生素耐药问题

人体是细菌与细菌战争的战场,人体感染并培植了病菌,然后输入了药物,仅此而已。当然,除了人类自己使用外,很多养殖类产业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要远大于人类自己使用的。很多病菌出现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病菌大面积耐药性的出现也是由于人类普遍使用所促成的,这也就类似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在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中,那些拥有耐药性基因的病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生存下来。我们中国,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国度,也是抗生素耐药的重灾区。

抗生素使用科普

抗生素治疗炎症,并非是抗生素起作用。机体本身就有与生俱来的自动修复功能,炎症不是持续发展的,尤其轻度炎症,在防御机能的作用下,肿胀会逐渐退却,这时热度下降,疼痛减轻,而逐渐消退。中度炎症持续时间要长些,一般的炎症病人,来求医时往往是高热而来,正值炎症高峰期,本来高峰期过后,进入消散,此时用了抗生素,让人误以为的是抗生素的作用。而如果炎症正处发展期,用再多的抗生素也不可能将热降下来,这就是让人误以为是所用抗生素无效,而要用更新型抗生素的理由。而重症炎症,不管用多少多种抗生素都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抗生素不再有效,其结果是:

●病程更长

●疾病更复杂

●更多的就医

●使用更强效、更昂贵的药物

●导致更多的细菌感染死亡

抗生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然而,抗生素对病毒却没有效果。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 避免耐药性,见好就不用

擅自停药是造成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应用抗生素,先要明确患者有病原菌感染,并且治疗必须适量、适当疗程。

误区二 用药无效就是耐药,换抗生素

不少人认为感冒咳嗽发热就是细菌感染,就得用抗生素,服用抗生素几天后还是有咳嗽低热,没有药到病除,就认为选用的这种抗生素无效或者体内的细菌已经耐药了。频繁更换抗生素杀死的都是对选用的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不太敏感的细菌反而会被保留下来,结果更易导致耐药。

误区三 耐药后,从此不能再用这种药

细菌的耐药基因不仅可遗传给后代,还可传播给其他种类的细菌。一种抗菌药物,在某一区域内应用一段时间后,一些细菌发生了耐药,这时如果换用另外一类抗菌药物,则对耐药的细菌可以杀死,循环使用抗菌药物,是针对一个区域遏制细菌耐药的有效方法。

抗生素耐药患者非药物改善案例

案例一

袁XX,女,52岁,入院时间:2015年9月22日。病情摘要:患者因“反复咳嗽、咯痰10﹢天,加重伴发烧6天”入院。入院前患者在药房购买头孢克肟分散片、抗病毒颗粒服用三日无效,诊所输头孢噻肟钠五天无效。经查体、化验及影像学检查,诊断:左肺肺炎。痰培养+药敏试验显示多种类抗生素耐药。详细交流,该患者有妇科病史,甲硝唑、克霉唑等抗生素药品使用频繁,平时遇有生病就医经常会服用各种抗生素。

该患者治疗出院后,接受医生嘱咐,按医生要求实行多角度自我管控,生病后正规就医,尽可能使用中医药治疗,严格避免抗生素滥用。两年内按一定频率随访,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明显减少。

案例二

李XX,男,43岁,患者职业:公交车驾驶员。入院时间:2015年7月20日。病情摘要:患者因“反复咳嗽、咯痰7天,加重伴喘息2天”入院。入院前在药房购买头孢地尼分散片、蒲地蓝口服液服用三日无效,某民营医院输头孢美唑钠三天无效转院。经查体、化验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痰培养+药敏试验,提示多种类抗生素耐药。

该患者治疗出院后,接受医生嘱咐,按医生要求实行多角度自我管控,生病后正规就医,尽可能使用中医药治疗,严格避免抗生素滥用。两年内按一定频率随访,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明显减少。

案例三

陈XX,女,33岁,患者职业:某卫生服务站医生。入院时间:2015年10月2日。病情摘要:患者因“尿频,尿急,血尿伴发热1+天”入院。经查体、化验,诊断:急性肾盂肾炎。药敏试验,提示多种类抗生素交叉耐药。

该患者治疗出院后,接受医生嘱咐,按医生要求实行多角度自我管控,生病后正规就医,尽可能使用中医药治疗,严格避免抗生素滥用。两年内按一定频率随访,患者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明显减少。

抗生素耐药的干预方式

1.严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尽可能不用;

2.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适度的有氧运动;

3.良好的饮食习惯;

4.工作环境的改善和调整;

5.免疫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上述三案例患者,各有其特殊情况。在医生的帮助下,袁XX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严格谨慎地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改变喜欢麻辣饮食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起居方式,通过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养生饮食,免疫力获得提高。李XX戒掉抽烟习惯,在工作时,适当打开驾驶室车窗通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免疫能力,减少了公共环境交叉感染的几率。陈XX回到单位后,卫生站领导及时调整了她的工作岗位,减少了她在门诊工作的时间,作为医生,陈XX及时运用了中医养生保健的方式进行了综合调理,使身体状况大为改善。

从原理上来说,停用抗菌药物,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并且免疫力正常,大概30-60天,人体内的菌群基本可以恢复。

综上所述,良好的免疫力、开放清新的环境以及停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是菌群恢复的三大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运用中医养生调理的方式,通过中医的体质辨识,采用适宜饮食养生保健,能够大大改善和提高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文稿;[2]维基百科;[3]《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年―2020)》

论文作者:邓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抗生素耐药改变三案例论文_邓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