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和谐社会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和谐社会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和谐社会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界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和探讨,推出了一批理论成果,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也应看到,理论界虽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但深度和广度不够,并存在一些意见分歧,亟须对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与指导性、社会状态与发展理念等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进行了论述:

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针,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所实现的社会则必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二者角度不同,一个是从发展理念讲的,一个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讲的。作为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也是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

当前,亟须在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轨迹和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问题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体现和检验科学发展观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

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学术界已经从价值目标与历史过程的统一、长期历史过程与特定发展阶段、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等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统一和深化发展关系进行了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种替代。“小康”相对“贫穷”和“富裕”而言,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而“和谐”相对于“矛盾”与“冲突”而言,主要是指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发展目标,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和一系列的指标评价体系,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目标;而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我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要更高、时间要更长、任务要更重。

“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社会”是对“全面小康”的坚持、发展和完善。

当前,亟须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古代的“小康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还是包含各个方面的总体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有什么阶段性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哪些条件等重大问题。

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理论界已经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角度、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论述和谐社会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不少学者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形成了诸多理论观点,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多党合作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中国有没有可能最终建立起“和谐社会”,要看中国能不能在政治民主的道路上持续地获得进步,等等。

当前,在经济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制度基础是什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之间、公有经济内部各类劳动群体之间、非公经济内部各类利益群体之间能否实现和谐、怎样实现和谐等问题。在政治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如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如何发挥法治在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等问题。在文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遏制“噪音”和“杂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如何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和谐社会建设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理论界已经从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地位和作用、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本质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执政党建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我们党今天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功能,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初是作为执政党加强其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建立和建立的好坏,直接反映着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强与弱。要以创新精神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遏制消极腐败现象;如何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问题。此外,如何在非公经济中建立党的组织并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党组织和党员怎样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企业主的合法权益,合理解决劳资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标签:;  ;  ;  ;  ;  ;  ;  

和谐社会研究:有待深化的几个理论问题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