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并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对今天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陶行知 教师专业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1],并留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名言,对中国的近现代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专业化现今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1],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亦蕴含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实践都有所论述,对现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亦有指导意义。
1 专业化发展的思想
1.1 服务精神。陶先生认为“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教育者应当指导给予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教师的服务精神源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的献身精神,最后,陶先生指出,“最足破坏教师职业尊贵”的是金钱主义。而在现今的教师教育队伍中,为经济利益成为众多教学工作的者的第一要务,为此借招生,补习的机会获取利益,而扰乱教育工作的一片净土。
1.2 爱生精神。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加倍关爱之中。“待生如子”、“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于人有益, 牛马也做”。他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关心并爱护每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尤其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不应当以学生的品格顽劣评价,而是应当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1.3 求进精神。陶先生指出:“教师的灵魂,是事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增长,这就需要我们每天把教材教法一点一点提高”,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做决定,不能盲目的相信书本。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不断的求进求新。
1.4 求真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陶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师的天职。对于求真精神,要“有真知灼见而无偏见,敢说真话,不说谎话”,号召“教师要有勇气站起来驳假话。”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把自己和学生的成见,武断,私心,偶像主义,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从头脑中肃清出去,并把客观环境和头脑之间的门户开的好好的,使得真理可以清楚正确的反应出来。”“只知道压迫学生读死书,夺高分的学校,结构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一点用处也没有”。[1]
2 对教师的职业要求
2.1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过程。终身教育就是不断造就人的一个过程,即指使人的知识和才能不断得到拓展,不断培养人类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它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关键钥匙,应当被置于社会中心位置之上。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表现,作出不同的处理方式,拓宽终身教育的真正意思则是指使得教师不断适应教学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以更好的达到终身教育。
2.2 教师应是持续的学习者。陶行知认为每一个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教好课,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要“不误人子弟”。就要切实掌握自己教授科目的知识要点。他指出:“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卓有余裕矣。”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的学习自己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断洗去自己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应当边教边学,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永远没有尽头,永远卖不尽,我们做教师的也和学生一样,需要天天学习,天天进行继续教育,才不会应为教学而感到痛苦。如果我们天天用的都是就只是,总有一天不要说学生了,就连我们自己都会感到厌烦,因此,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2.3 教师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的知识体系应由三部分构成: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教师要有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陶行知对他所处时代忽视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从前人对于教育问题都是囫囵吞枣,犯了一种浮泛的毛病,各个人都会办教育,各个人都可以做教育总长,都是教育专家。究竟教育问题是不是如此简单呢?还是无人不会呢?我们知道教育在先进国家里是一种专门科学,非专门人才不能去办。”[2]
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为人处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的发展,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伯兴.陶行知关于教师专业精神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爱满天下,2005(1):10~13
2 林永希.终身学习不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1(6):13~15
3 杨鹤鸣.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2009;12(112):9~10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论文作者:罗玉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教师论文; 行知论文; 思想论文; 学生论文; 精神论文; 都是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