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信息传播新技术使世界呈现一片崭新的景象,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再也没有哪种技术像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希望(如信息高速公路)和如此普遍的恐慌了(如千年虫)。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日益成为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甚至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对社会成员提出新的角色期待,并向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提出挑战。社会科学也由于新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在发生变化。事实上,如今几乎没有哪个研究领域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正确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社会科学家面临的新课题。
计算机在社会科学中的早期应用——一种得力的运算工具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使用的还是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大型计算机。80年代初,供个人使用的PC机问世,并迅速占有了市场。此后,经过不断改进更新,PC机的功能急剧增加,成本逐渐下降,并带来了计算机软件业的繁荣。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其中包括社会科学界。
长期以来,计算机曾主要被作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工具,用于分析定量数据。计算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益普遍的应用来自几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使用计算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精确计算得以进行,而这是手工操作难以做到的。因此,计算机在社会科学中的早期应用主要表现在对数据的量化分析上。其次,计算机可以被用来储存大量的数据——无论是数字的,还是文本的——并可以随时检索数据。它还帮助简便而廉价地复制数据。对于依据数据分析的社会科学家来说,计算机提供的这些便利是不可忽视的。此后,随着计算机功能逐步发展和扩大,它又通过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比较等逻辑处理,逐渐被用于定性分析。而计算机的一些附带功能,如图像制作、参考文献的排序处理、书目和索引的编制、起草报告、编辑加工等,则为研究人员节约了大量时间,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正由于计算机的上述优点,使得它在社会科学众多学科中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以经济学为例。美国在大萧条时期之后,计量经济学建立了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将观测、统计技术与对经济理论的数学解释结合起来研究经济问题成为一种趋势,并对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普遍的影响。此后,建立模型成为实证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和规划强调数据基础和复杂的数据分析,以作出经济预测、评估和决策。这些分析要求进行复杂的运算(如投入—产出分析),而这些运算用传统的人工计算方法是绝对难以完成的。正是计算机使得这些运算成为可能,而计算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可。
在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这种研究就像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一样,可以按照非常严格的实验条件进行。行为主义学派相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由于传统的统计技术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心理学家采用了新的统计技术,其中多数技术今天都可以被纳入多变量分析。于是,量表技术、成群分析、因素分析和各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均由于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的兴起而发展起来。这些方法的采用对计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进了计算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体质人类学采用了多种由计算机进行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社会人类学中运用这些方法则要晚得多,但在量化运动的冲击下,在跨文化研究中也逐渐采用了制作量表等定量研究方法。而计算机在处理大量田野调查资料方面带来的便利使得它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了立足之地。
政治学领域中的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也在发展。它们在博弈论和团队理论中已经得到应用,如用于对竞选资料的分析,对得势方和失势方的研究以及社会计量方法在选举研究中的应用等。这些研究涉及十分复杂的数学运算问题,因此需要使用高级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量资料和计量分析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研究社会结构及其机制的历史变迁,数量史学取得发展,统计学和数学方法被日益广泛地用于史学研究,如使用模式搜索法分析历史数据。计算机技术与对古老历史的研究正日渐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地理学和地区研究中,最佳地点、路线安排和分配等问题是研究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例如在地区研究中划分区域,或界定有类似特点的地区,以便为各个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制作地区的投入、产出表和决定在某一地区内如何最合理地分配资源等,均需要计算机的帮助,靠手工是难以完成的。
上述事实表明,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早期应用主要表现在对复杂数据的处理上。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一旦在某个学科中被成功地使用,其姊妹学科也会纷纷尝试使用它,尽管在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计算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功能变化——从运算工具到公共传播媒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被视为一种单纯的运算工具,而成为处理多种信息的手段。对社会科学研究起着改造作用的技术指提供和处理信息的技术,特别是:(1)以计算机作为获得、 储存和管理数据的更方便的工具:(2)将传统的媒体形式——数字、文本、 声像和图画——用一种媒体来表现;(3 )通过计算机系统促进与他人以及研究小组内部的交流,并可获得广为传播的信息资源。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支持的数据收集、计算机对文本和录像数据的分析、大型数据库系统、统计分析的新发展、制作模型和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大型计算机系统、数据档案、超级文本、多媒体和可视化技术等。(注:Raymond,Lee M,
1995,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ocial Scientist,London: UCL Press Limited,p.1.)计算机的功能不再仅限于进行定量分析, 而扩展到定性分析等方面。正如一位英国社会学家指出的,“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机革命将会破坏传统的极性,如定量与定性研究、宏观与微观分析、理论与方法等”。 (注: Raymond,Lee
M, 199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ocial Scientist,London:UCL Press Limited,p.10.)
如果说在20年前,计算机技术还只是作为一种得力的计算工具被社会科学接纳,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许多社会科学学科已经发现计算机系统是分享数据、组织专业讨论、与同行保持联系和散发文献资料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科学家广泛利用电子邮件、讨论列表、万维网等服务——这些服务与计算机系统联网而成为因特网。他们将因特网视为专业交流的媒体。今天的社会科学家可以在网上进行学术讨论、查找多方面的学术资料、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人(而不仅是自己熟悉的同行)发生符号互动作用。可以在网上公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复发表以前的研究成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因特网还使从事教学的社会科学家得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料。以社会学为例,目前在因特网上至少有数百种国外社会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曾是属于个人所有的文献,教员们虽然愿意与同行们分享他们的教学大纲,但很少能够出版。那些希望开设新的课程、更新教材或追踪教学中的最新发展的教员会发现这些大纲是很有帮助的,他们可以通过万维网来了解不同的课程设置思想。其中有些人不仅在网上发表他们的教学大纲,还有详细的讲课笔记以及参考资料。因特网还提供了机会,将课堂讨论扩展到网上论坛。许多教员在网上组织专题讨论。这类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得身在不同地点的学生可以共同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总之,因特网已成为一种使社会科学家有可能进行多种促进严肃的研究和教学的公共传播媒体,它将计算机、网上交往、社会联系、知识分享与不断变化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系统——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20世纪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惊人发展向人类社会中传统的角色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在这一技术的巨变面前,人们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正如美国休斯顿大学的C.怀特和T.沃尔克指出的,“亲技术派对技术采取了毫无批判的观点,认为技术为解决当前和未来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答案,并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地盲目联网。恐技术派则对技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技术是危险的, 因此所有重要的部门都应该避免联网。 ”(注:White, Cameron and Walker,Trenia,Technorealism: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Technology in Social Studies, http://www.cssjournal.com/journal/cwhite99.html.)怀特等人提出了所谓“技术现实主义”的立场,主张以一种折衷的态度来看待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以避免亲技术派和恐技术派的弊病。他们认为,“技术不是中立的。这条原则不仅针对技术,也针对整个工业时代。正由于技术是无生命的,因此难免带有偏向性。伴随着对它有意识的利用,会出现许多无意造成的后果。包括技术在内的每一种工具都会改变它的使用者。而随着使用者个人的改变,他们所属的群体乃至整个社会也会发生变化。技术变成了自己的推动力。我们不能设想有一个不发生快速技术变迁的世界,因为这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我们这一代人还无法断定这些变迁是好是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正如石器时代的人无法预知轮子的发明最后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一样。技术现实主义者赞成探讨这种偏向性,或者说是探讨各种技术无意造成的后果。这应该成为将技术与社会研究一体化的首要原则”。(注: White,Cameron and Walker, Trenia,Technorealism: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Technology in Social Studies,http://www.cssjournal. com/ journal/cwhite99.html.)他们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对技术进行有意义的调查或批判的分析。
怀特等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科学家对信息技术的关注。事实上,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不仅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为社会科学家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科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新的社会现象,探讨计算机技术对劳动生活的影响。到了90年代,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社会科学家开始把网络世界作为一个社会空间,并着手研究现实社会中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虚拟世界中的反映。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诸多社会科学学科开始从各自的角度研究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在发达国家,一些社会科学家注意到,因特网已经成为一种商业、休闲和多种公共交往的媒体,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重要话题。因特网具有的这种突出的社会性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并向社会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政治学、科学学等学科都先后开展了关于社会信息化的研究。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社会信息学,即对计算机化(包括因特网的形成和使用)进行社会研究,其中包括研究计算机系统使用者群体的结构和交往中的社会变化以及从事计算机系统工作的人员和组织结构。(注: Kling,Rob, WhatIsSocial Informatics and Why Does It Matter,http://www.dlib.org:80 /dlib/january99/kling/01kling.html.)
从以下一些例子中我们即可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拓宽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科学家将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行为视作社会行为,而这正是人类学家研究的对象。一些人类学家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搜集原始资料,如网上关于某个问题的讨论的全部资料。网络为人类学家提供了从事廉价的“田野调查”的场所——尽管通过它获得的资料仅限于文字说明而无法目睹参与者的自我表现。(注:Kling,Rob,The Internet for Sociologists,in Contemporary Sociology,July 1997.)对于从事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家来说,网络文化更是需要他们认真了解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不单纯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开发和采用这一技术时,必须考虑到它的道德方面,考虑到一旦信息技术被采用,所有受它影响的各方的权益和需要。也就是说,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不能采取单纯“技术—经济”的观点,而应采取“技术—社会—经济”的观点,在推进社会信息化的同时要树立伦理意识,充分考虑到它可能造成的社会代价。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鲍灵格林俄亥俄州立大学的W.曼纳就提出建立“计算机伦理学”,主张将伦理学理论应用到“因计算机技术而产生、改变或突出了的伦理学问题”。此后,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有一批著作问世,如哲学家D.约翰逊的《计算机、伦理学和社会价值观》(注:Johnson,Deborah,1994,1995,Computer,Ethics,and Social Values,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ew Jersey.);美国圣奥拉夫学院的社会学家C.赫夫等根据大量实证研究撰写的《计算机化中的社会问题:让计算机化就位》(注:Huff, C.,
1994, Social Issues in Computing:Putting Computing in Its Place,McGraw-Hill.);D.福勒和G.帕拉迪斯主编的论文集《信息系统中的伦理学问题》(注:Fowler,D.and Paradice,G.,eds.
1991, Ethic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Boston: Boyd & Fraser Publishing Company.)等,论证了信息技术的道德和社会困境。这些主要集中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内的研究构成了第一代计算机伦理学,从概念上为这一新的学科打下了基础。到90年代中期,第二代计算机伦理学(亦称信息伦理学)开始形成。人们开始构建一个实际行动的框架,以减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西方伦理学家认为,计算机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或金融的革命,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场社会和道德的革命。因此,在开发和利用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明确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发展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必须有一种新的伦理学来为即将到来的赛伯社会提供指导和决策工具。(注:Rogerson,Simon
and
Bynum,Terrell Ward,Information Ethics:The Second Generation,http://www.cms.dmu.ac.uk/resources/general/discipline/ie_sec_ gen.html)他们指出,除了研究信息系统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之外,在确立信息社会的道德标准方面还有大量需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全球化、地区和正在出现的市场、管理和规定、社会一体化、人际交往和技术的社会形成。这项研究必须将专业实践、用户和潜在的用户所关心的问题、政策和战略的制定和技术影响结合起来。这项研究将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其中包括信息学、哲学、社会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日益普遍的应用也向教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通过学校联网,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任务是否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学生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以如此快的速度接触如此多的信息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信息是不是知识?由于计算机不仅可以纠正文稿中的拼写错误,还可以纠正语法错误,教师们究竟是在给学生评分,还是在给软件制造者评分?远程教育的发展将教育变成了一个高度赢利的产业,而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会造成什么影响?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无疑将大大增加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主导产业。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的,电子商务的出现“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经济秩序,改变了人们作为公民、消费者、劳动者和企业家参与社会的方式”,“全球网络的出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企业开展业务和政府向其公民提供服务的方式”。(注: ILPF ANNOUNCES SELF-REGULATION INITIATIVE: Observations on
the State of Self-Regulation of the Internet,http://www. ilpf.org/selfreg/whitepaper.htm)事实上, 今天信息网络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不仅表现为电子商务,而且表现为全球性的Internet经济。这种新型的经济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意味着什么?它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什么?它对于全球贸易、对于就业机会和劳动市场、人们的工作方式、企业经营模式、生产成本和交易程序有什么影响?发展中国家是否必须先走完工业社会才能进入信息社会?……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经济学家们作出回答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人们曾经希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能带来更合理的资源分配,更公平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但是,目前已有大量事实证明,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实际上,人们在接触和掌握信息技术从而获取信息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机会不平等。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许多差异,包括阶级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甚至民族差异等,在这个虚拟社会中都可以看到。以往对人群的分类(包括性别、年龄、以及种族/民族的背景)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正在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强化。事实证明,计算机网络化的潮水并没有将每条船都托起得一样高。近年来,许多社会学家已注意到新技术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并从各类社会群体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在新技术领域内所处的地位、新技术对其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决定平等竞争的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指出在21世纪内平等参与新技术领域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也向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社会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无疑以它传送信息的高效能增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绝非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文化的载体。它与飞机火箭等现代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影响不仅在于这一技术本身,还在于它所传递的内容。正由于因特网的这一特点,它在为发展良好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首先表现在它有可能加大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提供、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的差距,从而加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对于长期以来在物力财力和科技发展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的不少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快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要进行相当大的投资。这笔数目可观的投资对于那些连国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发展中国家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此外,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无比,但这些资源却大都来自少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所处的这种不利地位使它们无法与发达国家一样平等地获取和利用网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就是财富的今天,这一劣势地位导致它们在诸多方面被挤到更加明显的边际地位。在因特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中,语言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目前英语在因特网上占据的绝对统治地位,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从网上获取信息,也妨碍了它们向网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同时也引起发达国家中的非英语国家的关切和警惕。此外,某些国家利用在网络上的优势,干预他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另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国家机密。国际关系中的这一新的复杂形势也不能不引起社会科学家们的注意和警觉。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在这里,社会科学家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必须承认,与比较传统的传媒相比,我们目前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还知之甚少。计算机网络系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正确地认识、分析和研究这一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是当代社会科学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家的责任。
标签: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社会科学家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互联网论文; 电脑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