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外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杨 悦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 文学旅游是文化旅游重要类型,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文献研究表明:该领域的主要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学旅游的概念、文学与旅游的关系、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学旅游者、文学旅游研究方法五个方面。研究结论有望为文学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并借此引起学术界文学旅游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 旅游;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文学旅游”(Literary tourism)是一个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但却极为重要的学术议题[1-4]。它涉及文化地理学、旅游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研究领域[5-6]。近年来,文学旅游的发展蒸蒸日上,多个文学旅游景点成为人们怀古感今、寄托诗情的抒发地,这也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契合。文学旅游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自信,突显国家形象。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和分析总结的方法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力求真实客观地展现近十年国内外文学旅游的研究动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文学旅游的概念
美国学者 Robert Mcintosh最早提出了文学旅游的概念,他将文学旅游定义为包括旅游的各个层面,赋予了文学旅游更加广义的内涵。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指出文学旅游的本质是人出于对文化的兴趣而产生的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包含探寻和分享的文化体验。如果从活动动机和地域范围来分析,文学旅游是旅游地以外人们的到访活动,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游客出于对当地历史、文化、生活方式、艺术、遗迹遗存的兴趣。同样在1996年Hughes提出不能将文学旅游片面地理解为历史旅游、民族旅游、艺术旅游或是遗产旅游,旅行地“文学性”,应更多地从旅游者的初衷、艺术形式或事件的吸引力分析,而不应该单纯地通过活动性质来定义。从旅游者角度来看,认为与作者相关或与作品相关的,能吸引旅游者的人文旅游就是文学旅游[7]。而兆康和刘德燕认为文学旅游是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他们强调了旅游的过程[4]。“文学旅游”不等同于“旅游文学”,文学旅游具有综合性、独创性、规定性和娱乐性四大特点。一味的对文学旅游概念内涵认定的偏差,都源于以“旅游文学”以偏概全地代替“文学旅游”,或者只从旅游文学作品的角度去审视旅游与文学的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以开展比赛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十个人为一组,两个人甩绳,八个人跳绳,然后集体跳绳,看看哪个组跳的多并且又具有创新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美好品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仅需要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还要求学生努力探索、努力创新,以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来提升自己,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开展跳绳运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教师一定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
二、文学与旅游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旅游的关系由来密切[8],由此产生了文化旅游(Culture tourism)的重要亚类——文学旅游(Literary tourism)。文学旅游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地以及作者生平关系密切,名人故居、纪念馆、宗祠墓地以及诗人行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均是文学旅游所依托的重要资源[9-10]。卢浮宫因为《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而闻名于世,眉山三苏祠由于苏轼而声名远播[11]。不论是莎士比亚的故居英国斯特拉特福镇,还是其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描绘的意大利小城维罗纳,均是文学旅游者(Literary tourist)趋之若鹜的圣地。代表性的文学旅游圣地包括:杜甫草堂、鲁迅故里、韶山等。早在 1996年,北欧地区就成立了苏格兰旅游信托公司,致力于挖掘苏格兰民族文学资源,开发文学旅游项目,将文学和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旅游业与文学相互作用,旅游文学能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起传播作用;旅游文学还能提高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品位。未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文学势必与旅游业同时发展,并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12-13]。除此之外,安宁等研究者通过实例说明文学对某地的文化建构有重大影响[14]。而从文学旅游与遗产旅游的关系来看,一些研究者认为文学旅游是遗产旅游的一个分支[7][15-16],而有些则认为文学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17-18]。但我认为文化旅游应包含文学旅游与遗产旅游,文学旅游是对文化旅游文学性的体现,不一定有遗产;而遗产旅游是指对遗产景观进行游览的旅游活动。
三、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从文学旅游研究内容看来,大多数注重研究文学旅游资源以及如何对资源进行开发。他们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作家思想为根本依托,根据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兴趣,开发出高品位的文学旅游景点[1][9][19]。如通过聚焦外来艺术三毛文学,对其在周庄古镇成长过程的考察,揭示了外来艺术地方再生产的内在机理,为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10][15][20-21]。结合各类现代文学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采用文学传播、教育修学、旅游体验、产业开发等模式,通过理清文学家底、实行分类开发、加强宣传营销、开发旅游商品等举措进行合理开发,从而加强文学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绍兴咸亨酒店为例,文学旅游开发的总体定位是:以鲁迅文化为主题,江南文化、越文化为背景的文化旅游产品综合体[22-23]。营销策略方面要多角度、全方位。如文学应与传媒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报纸、影视等传媒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和宣传。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更要注意市场导向,考虑到特定旅游主体的发掘,具有较高的文学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游客是要着力发掘的群体。如教师、学生、记者以及有深厚文学基础的爱好者,这也有助于打开中高端的消费市场[24-25]。而从真实性方面看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得出旅游者和旅游体验理论建构主义真实性亦真亦幻的特点[26]。除此之外,还研究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地区的影响等,合理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文学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20][26-28]。但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破坏现象频繁。如部分浙江文学资源尤其是一些原汁原味的文学家故居(旧居)、祖居、活动地等被迁移、拆除,而仅留下了文学家纪念馆或根据后人记忆重现的文学“遗迹”。位于温州的朱自清旧居也因城市改造而往东北方向挪了200米。位于宁波余姚的楼适夷故居,不仅是楼适夷诞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某种程度上也是余姚市的党史遗迹之一,但最终还是“让位”于居民区;内涵发掘不足,一些文学旅游资源虽然因名家名篇而声名鹊起,但旅游者却难以从中感受文学家的情怀和文化的内涵[15][29]。以上研究有利于为文学旅游者旅游提供契合点,促进文学旅游的进一步繁荣。
四、文学旅游者
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主要通过田野作业、问卷调查与对象访谈等手段,对文学旅游者、文学旅游地、文学旅游真实性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既有从旅游者角度进行研究的,也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研究的[33]。如通过访谈和网络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收集网络数据,并对该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32]。除此之外,还可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潜在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再采用昂谱分析(RMP),以定量的方式,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等[33]。
五、文学旅游研究的方法论
Bourdie认为文学旅游者是一群有权力的人,他们把对文学的爱好和欣赏作为社会地位的一种标志,并以这种消费模式区别于他人。文学旅游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尤其是民族的传统文化[30]。对文学旅游者的研究主要通过定量、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旅游者的感知特征,进而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学旅游产品。如通过调查长三角地区七个城市居民对红楼梦文学旅游资源的感知度、出游意愿、出游偏好及信息渠道选择特征,并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对文学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7]。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文学阅读激发了人们去文学发源地消费的欲望,因此读者成为潜在的文学旅游者,并对文学旅游中的阅读和地理消费进行主题分析[31]。并且可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进而了解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现为审美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的有机融合[32]。这些实证成果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文学旅游研究的经验。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文学旅游的概念、文学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学旅游者、文学旅游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有助于拓宽研究者的眼界,为以后进一步的探索奠定基础。然而,纵观古今,中国文学虽博大精深,唐诗宋词元曲流传至今,但文学旅游开发模式过于单一,真正的文学底蕴并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开发,文学旅游发展缓慢,与我国是文学大国的地位不匹配。因此,要基于游客的真实性体验,积极探求文学与旅游的最佳组合方式,明确文学旅游者的市场需求,开发新鲜有趣的体验方式和文学旅游产品,如李白故里的开发要根据游客真实性体验进行开发,而不应仅局限于观光旅游,又如《红楼梦》作为一部能独立形成红楼文化的著作,若从客源地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更有利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定位;在文学旅游定义方面,虽有一定的表述,如“跟文学作品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旅游活动”,但尚未达到理论的高度;且国际上关于我国文学旅游的研究较少,因此还应主动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扩大视野,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及研究方式。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应拓宽研究点到文学旅游的发展进程、发展机制、可持续发展、游客的旅游动机等方面;应拓宽研究领域到文化地理学、旅游学、社会学、文学等方面;对于研究方法要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研究方法,提炼出高科学性和强指导性的新理论、新方法[25][34-36]。
致谢:论文得到了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唐勇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在使用金属托盘+木垫板的情况下,预紧力损失主要集中在预紧力施加后1 h内,因此对1 h内金属托盘+木垫板的预紧力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预紧力施加1 h内金属托盘+木垫板预紧力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预紧力在施加之后迅速降低,在50 s时预紧力损失率达10.73%,5 min时预紧力损失率达到16.11%,1 h后预紧力损失率达23.58%。综上所述,在使用木垫板的情况下,锚杆预紧力存在持续损失且损失比例远高于金属托盘,因此井下使用木垫板会较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效果,难以实现锚杆支护对高预紧力的要求。
多措并举 创新土地集约利用(黄小珊) ........................................................................................................ 6-50
参考文献:
[1]丁晨.论文学的旅游价值与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J].湖南社会科学,2006(2):125-127.
[2]饶艳.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特征及当代价值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238-239.
[3]范能船,郭本厚.近十年山水旅游文学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1991(4):39-42.
[4]兆康,刘德艳.论文学旅游[J].旅游学刊,1993,8(6):43-46.
[5]蔡晓梅,苏晓波.社会文化地理与旅游研究[J].旅游学刊,2017(10):11-11.
[6]张文,安艳艳,李娜.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17-24.
[7]高倩,姜洪涛,刘娜.南京红楼梦文学旅游的客源市场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01-203.
[8]孙杰.论文学与旅游的勃兴互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1-32.
[9]张畅.论文学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开发策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7(2):62-64.
[10]王柳芳,孙伟.论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作用[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0(1):112-115.
[11]毛建华.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眉山三苏[J].文史知识,2001(7):80-86.
[12]莫明星.旅游和文化语境下的广西京族民间文学[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4.
[13]李孟娜.旅游与旅游文学的关系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18-19.
[14]安宁,朱竑,刘晨.文学旅游地的空间重构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12):1462-1469.
[15]张维亚.文学旅游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和王谢古居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3):40-44.
[16]HOPPEN A,BROWN L,FYALL A.Literary tourism: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marketing and branding of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Management,2014,3(1):37-47.
[17]李刚.文化认同与旅游者的身份体认:以《美食家》为例的苏州文学旅游论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5(1):56-62.
[18]丁鹏.文学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以沈从文的湘西书写对凤凰古城的影响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9]崔建勋.文学名人资源集聚式旅游开发研究:以豫北地区“竹林七贤”为例[J].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2(3):50-54.
[20]姜辽,李甜甜.旅游目的地外来艺术的地方成长机理:周庄古镇三毛文学案例[J].旅游学刊,2016,31(2):109-115.
[21]WANG H J,ZHANG D.Comparing literary tourism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The Lu Xun Native Place and the Lin Yutang House[J].Tourism Management,2017,59:234-253.
[22]傅祖栋.浙江现代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0(4):124-128.
[23]潘丹丹.基于文学背景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24]廖高会,任占文,王明端.山西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2):37-39.
[25]徐翔.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陕西当代文学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2):42-44.
[26]贾鸿雁,王金池.从建构主义真实性看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以界首镇“汪曾祺水乡风俗园”项目策划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5):26-30.
[27]STIEBEL L.Hitting the hot spots:Literary tourism as a research fiel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KwaZulu-Natal,South Africa[J].Critical Arts,2004,18(2):31-44.
[28]JIANG L,XU H.The growth of literary places in ancient town tourism destinations: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Bourdieu,Danto and Dickie[J].Journal of Tourism&Cultural Change,2016b,15(3):1-16.
[29]林美珍.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分析[D].泉州:华侨大学,2004.
[30]喻学才.中国旅游文化传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1]JIANG L,XU H.Reading,tourism,and geography consumption in literary places[J].Tourism Geographies,2016,18(5):1-20.
[32]姜辽,徐红罡.文学旅游的审美消费:以水泊梁山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5):71-79.
[33]仲婷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高密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4]韦国兆.近十年中国旅游文学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7,18(4):619-622.
[35]隋新玉,刘兴双.中国文学旅游研究综述[J].作经济与科技,2018(9):32-33.
[36]张瑞娟,鲁炜中,潘昱州.四川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17):58-60.
The Summar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Literature Tourism in Recent Ten Years
YANG Yue
(School of Tourism and Urban-rural Plann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
Abstract: Literary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cultural tourism,which has attracted academic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Literature review shows that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mainly focus on the concept of literary touris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ourism,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ourism resources,literary tourists and literary tourism research methods.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ourism and to arouse the research interest of literature tourism in academic circles.
Keywords: Tourism;Literary Tourism;The Summary of Researches
中图分类号: F59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66(2019)02-0083-05
DOI: 10.16069/j.cnki.51-1610/g4.2019.02.012
收稿日期: 2018-09-06
基金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校级项目“成都杜甫草堂文学旅游体验真实性研究”(2018KJC0426)
作者简介: 杨悦(1994—),女,四川广元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责任编辑、校对: 方忠]
标签:旅游论文; 文学旅游论文; 研究综述论文;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