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子超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子超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将结构零件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后,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新型建设项目。BIM技术的技术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而且能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BIM技术

1 装配式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结构施工的优势和特点

1.1 概述

装配式建筑是相对传统的现场施工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建筑工程所有部分的从无到有都由相关人员、设备在施工场地内完成,从而一方面要求施工现场配备复杂的设施、设备,对环境空间的大小与布局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随着城市构建筑物密度的不断加大,加之新的工程中高层和大规模的建筑激增给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与装饰材料等的预制,因此形成的噪音、建筑垃圾以及粉尘等都对周边的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装配式建筑理念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将传统建筑工程施工的大部分工作转移到工厂化管理的场地进行,从而大幅简化现场施工的工序并依托这种模式的先进设计和施工理念,缩短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

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特点简介

首先,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在设计阶段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拆分,根据建筑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要求合理的确定分解方案与具体的参数,才能进入下一步的预制加工阶段。其次,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还有结构钢材和保温隔热材料等绿色建材,可以让这些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更多出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形状和尺寸设计非常灵活,能够创造更加丰富多变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可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以及个人的审美需求。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BIM技术又可以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对工程项目数据、资料信息的收集,能建设出与工程项目相一致的建筑模型,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参考。从当前来看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化建筑形式的一种,在施工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构件安装工作,BIM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能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首先,BIM技术通过信息收集建立装配式建筑立体模型,将理想的状态呈现在设计、施工人员面前,能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现场设备、人员资金等也加入到模型中,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与成本控制方案,方便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其次,BIM建筑模型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根据工程现场变化,相关工作人员能改变模型,通过BIM内部设定好的算法进行自动化调整,提高工程变更、调整的工作效率。最后,模型建立好后,BIM技术可以协助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不良隐患,及时发出警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当模型自身无法进行调整时,会第一时间对设计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整。正因为BIM技术所具有优势特点,受到很多建筑企业的追求和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1 工程设计阶段

(1)图纸绘制。图纸绘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稳定推进的重要依据。将BIM技术应用到图纸绘制中时,设计部门需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内容,对工程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建筑尺寸等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借助专家系统、大数据等技术对设计参数进行校验,确保图纸绘制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在图纸绘制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某些数据参数的更改,那么BIM技术会根据各参数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更新相应数据,借此降低图纸绘制过程中错误发生概率,对提高施工方案设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2)设计协调。BIM技术的应用价值是对设计方案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BIM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能实现多类型设计模型合并,并且能积极协调各模型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提高建筑结构模型的设计水平。另外,BIM技术在程序运用过程中,能借助分析系统模拟建筑结构的运行状况,根据各节点运行数据,对工程建筑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建筑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3)工程总量。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较多差异,尤其是工程总量的计算方式存在本质差异。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总量设计时,可以借助BIM技术统计的相关资料数据对工程总量进行初步预估。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各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施工工期,能提升工程总量分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管理水平。

3.2 施工组织阶段

施工组织主要由图纸设计和基础工作组成,虽然施工组织阶段属于较为基础的工作阶段,该阶段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进度推进的稳定性。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该阶段提供详细数据支持,使项目方案设计合理性提高,提升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例如,某企业进行图纸设计时,考虑到设计图纸需要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于是安排现场勘察人员对建筑现场施工环境进行细致考察,利用BIM技术统一所有数据参数,根据系统分析结果进行图纸绘制,提升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另外,该企业利用BIM技术对材料采购顺序进行调整,将部分重要材料进行提前采购,同时对材料使用情况和材料性质进行标注,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3.3 生产制造阶段

BIM技术在建筑构建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某企业设计人员将设计理念、设计方式、设计成果上传至信息共享平台,系统自动进行各渠道数据信息的整理和采集,结合其他数据资料信息对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设计人员进行方案修改提供方向,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技术人员将系统与3D打印设备相连接,可以将概念模型进行实物展现,根据直观感受对工程装配件结构参数进行调整,使其可以满足既定生产需求,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

3.4 运行维护阶段

就装配式建筑结构而言,其面临的最大安全隐患是火灾。通过将BIM技术应用到运行维护阶段,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火灾发生位置,提高问题解决效率,降低突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某企业借助BIM采集数据对建筑整体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建筑结构的防火能力,将初始数据作为参照组,对现阶段建筑工程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将两者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结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借此提升建筑工程运行维护阶段的工作效率。另外,该企业利用BIM技术对各环节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将采集数据应用到实际维护当中,对所有维护责任进行定义,借此降低工程运行维护阶段产生的能源损耗,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保证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安全,在其中应用BIM技术,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大数据、碰撞检查、协调沟通等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作业的一体化水平,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瑜都,孔文琼.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84.

[2]刘觅.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63-64.

论文作者:刘子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刘子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