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数据人才“智力收割机”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江婷婷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张丽
持续创新和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在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智库建设、打造“智力收割机”等举措推动下,大数据人才源源不断涌入贵州。
对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抓紧抓好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出一支能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专业队伍,地方政府、大数据企业都在翘首以盼。
为进一步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贵州十分重视大数据人才建设工作,持续创新和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在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智库建设、打造“智力收割机”等举措推动下,大数据领域人才、智慧源源不断涌入贵州。
40年,铸就了一座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城,同时又是一座古今辉映的文化之城。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不足3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7万亿元,列全国第七;人均GDP由634元增加到15.9万元,列全国第三,超过葡萄牙等国家。与强大经济硬实力相得益彰的是,苏州又是一座古今辉映的文化之城,不仅是罕见的“双遗产”城市,还是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2014年,苏州因其在平衡经济发展与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出色成绩获得李光耀世界城市奖。
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全省已引进各类高层次大数据骨干人才2000 多人,新建大数据及相关业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 个,引进院士及其人才团队10 人,为大数据战略行动注入强劲动力。
2.1 感官审评 与传统工艺制作的黄观音红茶做对比,感官审评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新工艺黄观音红茶的综合评分(93.2分)高于传统工艺黄观音红茶(90.4分),具体表现在外形油润、花香持久、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光泽无花杂。
大数据让贵州越来越有吸引力。图为2018 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会场外景。
政策红利稳“贵漂”
为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贵州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相关咨询机构、高等院校、大数据协会、大数据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组建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智库,在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大数据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积极献计献策,共同推动贵州大数据健康、快速发展。
①观察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和腔隙感染的发生情况为进行评估;②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计分范围为0~100分,按照评分结果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完全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9分,不满意,得分<60分。其中的护理总满意度=[(完全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3]。
“贵州对人才的支持力度,让我看到了大数据的朝气与愿景。”张少华说。
因为有大数据等前沿产业支撑,2018 年,贵阳成为腾讯QQ 大数据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中的“最年轻城市”。因为大数据,贵州是一片“创新创业热土”,也已成为社会各界的一大共识。
“我关注贵州很久了,想趁着贵州引进大数据项目的契机,希望能够留下来发展。”在2018 年3 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唐新怀带着他自主研发的舆情大数据分析系统项目来到贵州。
杨义先在贵州大学完成了《安全通论》《安全简史》《黑客管理学》与《博弈系统论》等几部论著,为全球网络安全研究与管理提供了许多新理论,为他领衔的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积累科研成果。
贵州将大数据人才需求与高层次人才津补贴、高层次人才住房、创新创业资助等人才引进政策相结合,致力于为大数据人才提供更优质高效服务。
“各类人才可以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多种方式,参与贵州大数据发展。”贵州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对大数据发展引进的人才提供科研项目、职称评定、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的服务。
高效推进大数据智库建设
发展大数据产业,短期内可引入有经验的大数据人才;长期来看,必须建立稳定的人才供应通道。
作品改编权保护的历史之维 ..................................李 杨 06.32
杨义先研究团队的到来,让实验室有了“领头雁”。
在杨义先的带领下,公共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得以建立并迅速成长,目前已承担国家级项目16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 篇,培养博士7 名、硕士63 人,为贵州大数据行业提供了前沿研究成果与优秀人才。
考试大纲内容标准对各模块要求均衡,对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着墨更多,几套试卷也突出对高等数学知识点的考察,但至具体知识点,有所差异.即体现两个方面:(1)对于“极限与连续性”、“矩阵及其变换”、“概率与统计”内容主题,试卷考察与大纲标准的要求基本吻合(2)试卷 “导数微分积分”、“计数原理”等内容主题所占比例高于考试大纲的要求,意味试题强化了对这些主题的考察,同时弱化对“多项式”、“行列式”、“欧氏空间”等内容主题的考察.
贵州培育了大数据的丰沃土壤,为杨义先提供了良好研究环境。他说,“在贵州,得以静心研究”,认为在贵州大学的时光,是他在学术生涯中的效率“最高峰”。
自贵州开始大数据发展征程以来,仅贵阳市制定实施的与大数据人才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就超过30部,几乎覆盖了引才聚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全力为大数据人才发展开路护航。
“我们也算‘贵漂’了,只是这个‘漂’少了些漂泊意味,对我们来说,贵阳更像一个家。”在2016 年数博会期间,数景未来科技(贵州)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张少华初识贵阳大数据产业,从考察地点、办理手续,再到办公室装修,短短3 个月,公司便走完了法定程序。
目前,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已历经两届。第一届于2014年7 月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吴澄等专家领衔;第二届于2018年5 月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梅宏、吴曼青领衔。
构建稳定人才供应通道
“不来贵州,我就无法完成迄今为止最满意的几部著作。”2016 年,为申办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创始人杨义先签订柔性协议。杨义先因此成为又一位因大数据与黔地结缘的“新贵州人”。
今年2 月23 日,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将联合清华大学、贵阳国家高新区开展大数据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目前,首批30 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已入驻。
产学联动,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将为贵州本地及全国培养更多大数据专业人才。
“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仅是贵州大数据事业的一个高峰,也是我国在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杨义先说。
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将创新探索大数据人才培养新模式,采取“清华学习1 年+贵州学习实践1.5 年”“清华导师+贵州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等模式开展教学实践,旨在把清华优质教育资源与贵州大数据实践应用场景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和产学研融合,为全省引入优质智力与人才资源创造先机。
大数据人才匮乏,是当前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贵州需要建立自主培养人才的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大数据发展。
1)入院护理。接诊护士面带微笑迎接新患者,同时进行自我介绍,给家属及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备好床单元,护送患者至床前,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病区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同时完成入院时身高、体重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期间应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心理状态,具有同理心,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需要。
去年5 月,由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落户贵州财经大学。该学院致力于深化大数据与统计融合发展,培养大数据统计创新型、复合型高端人才,开展大数据统计理论、大数据统计应用、大数据技术及统计方法等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和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利用优质资源为全省培养大数据统计人才,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
而今,贵州省内8 所高校相继获教育部批准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贵州理工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华为大数据学院已实现招生2680 人。以此为重要基础,全省初步形成了从社会培训、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3)坝肩槽上下游边坡施工项目繁杂,关联性强,施工期存在相互交叉和重叠的问题,若未能统筹协调规划,相互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干扰。
在印度设立“云上贵州(班加罗尔)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在美国硅谷设立“贵州大数据(伯克利)创新研究中心”、在俄罗斯设立“贵阳高新(莫斯科)创新中心”……贵州的大数据“智力收割机”,“收割”着全球大数据人才,为解决人才培养周期长、适应过程长等现实难题探寻着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 / 岳振)
标签:研究生论文; 大数据论文; 大数据产业论文; 数据统计论文; 贵州省论文; 智库建设论文; 收割机论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