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水资源管理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财产安全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借助信息化技术对传统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点
1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传统的管理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高要求
因为水文观测资料数据量巨大,特别是我国沿岸台站30余年的波浪资料大都是通过光学测波仪每日4次定时人工观测,给之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现阶段我国部分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水文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工作受到诸多影响,甚至会出现大量水资源浪费的情况,而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形势在高度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这就需要结合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另外还需要结合水文水资源利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有效整合水文水资源,保证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1.2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需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1981年东北三江平原打水、1984年合肥大水、1985年辽河大水等一系列的水资源监测中,遥感技术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地区面积广阔,再加上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各有差异,信息化建设体系尚未成熟,水文水资源管理体系与防汛抗旱和水土保护等工作的建设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城区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尚未有效开展,也没有构建一套统一的建设标准和信息化平台,导致整体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诸多问题,最终会影响整个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设质量,导致水文水资源信息体系,难以有效的监督工作。再加上信息减少系统的集成存在诸多困难,如果想要实现统一集成管理,就需要结合专业业务开展,建立水文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为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和系统建设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2 水文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主体不明确
当前缺乏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造成建设主体不够明确的重要因素。建立地市级水文机构,通常基于当地的流域系统,从而缺少各个区域间的联系,由此导致大部分地方的水文工作都隶属于一个地市级水文机构来负责的情况,进而极大影响到水文水资源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2.2 建设项目专业性极强且空间跨度大
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水文学和水资源的建设通常是在一个大空间跨度的、不固定的工作场所进行的,有的涉及到整个流域。另外,其建设项目内容非常多,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融合性极强。
2.3 水文监测设备技术含量不高且设备不足
目前,水文监测设备质量差,技术含量低,造成当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复杂且繁重,为建设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其他国家中,那些质量和技术含量高的水文监测设备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分布极为广泛,并水文水资源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较于发达国家,本国在水文监测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量上都普遍较低,加上资金不足等因素,导致采购数量也少之又少、能省则省。而且传统的工作国产中,不但效率低而且准确性不高,并且人员过多,随之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造成难以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相关部门不具备充分的项目管理意识
水文水资源建设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和传统的思想的影响之下,现行水文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建设项目的设置上,地区不平衡状况极为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的审批工作力度不够,为切实根据标准程序执行。一些地区缺乏基层管理人才,并且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之下工作细致度不够。而归根结底,就是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未将管理工作充分落实好,并且未深入理解和切实掌握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程序。
3 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基本思路
3.1 数据收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是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因此,紧紧抓住现阶段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在施工管理的好机会,努力按照目前国内“基站的办公室信息传输时间小于30分钟”的要求,进一步改变先前的水文遥测形式和运行方式,建立一个现代的、云,连接到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水文和水资源。为保证水文水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采用自记式远程水位计和固态存储式远程雨量计对水资源进行水位观测和降雨观测。
3.2 数据、信息传输网络
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公共网络的基础上,与计算机联网,建立一套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传输网络,是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相关终端站和分中心,自动采集的水文水资源基础数据将逐步进入各省水文计算机网络,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严格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唯一性。其中,信息的准确性和独特性是信息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同时,要充分满足防洪指挥、水资源监督配置、水质监测等基本要求。
3.3 数据存储、处理和检索服务技术
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主要是自动采集或信息处理的结果。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存储功能主要依赖于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以字段编码的形式将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库有效地组织在表结构中。当需要查询信息时,只需在表结构中输入关键词,保证在海量的数据库中快速查找有用信息,最终形成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系统,更快地实现水文水资源的管理。
3.4 洪水的预报决策支持技术
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和数据通过卫星,并加上遥感(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GPS)公共技术平台,建立全面科学的洪水预报信息自动分析,预测参数过滤系统,预报方案比较法,专家经验综合参考系统,预测结果综合分析系统,洪水预报结果的初步分析和预测系统,全面的输出和测试分析系统,确保你能够真正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见期,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3.5 枯水期的径流预报技术
目前,国家气象局已经组织和开发了一套用于预测和计算河水状况的系统。该技术能有效地提供国内长期(10天、月、季)水文概率预报,更好地帮助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河流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中国的技术人员应积极学习和在中国学习先进的水文预报技术,积极开展径流的预测和研究工作在干燥季节,并试图以它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水资源管理在当前阶段,以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改进的水文和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优化资源的科学分配并合理管理资源,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使水的利用最大化,以采集信息为依据,管理者可以迅速做出正确决策,促进管理水平与水资源调度效率的提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提高水文和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减少管理难度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春梅.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22(15):220-221.
[2]党鹏,张蓓,沈晓舟.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措施问题探讨[J].工业c,2017(21):00243-00244.
论文作者:黄玉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水文论文; 水资源论文; 信息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