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王晓玲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析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预防接种的儿童2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接种护理,观察组儿童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的疼痛程度、接种配合程度及儿童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疼痛程度及接种配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6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儿童的疼痛发生率,提高其配合程度,增加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22-02

预防接种是临床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主要方式,儿童接种疫苗可预防儿童患病,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1]。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儿童的抵触情绪和哭闹不止的现象,对接种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本文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预防接种的儿童230例,对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预防接种的儿童2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中,男童64例,女童51例,年龄区间为0.5~3岁,平均年龄为(1.5±0.39)岁;观察组中,男童65例,女童50例,年龄区间为0.5~3.5岁,平均年龄为(1.89±0.67)岁。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接种护理,安慰儿童情绪,并对其进行接种。

观察组儿童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接种前,向儿童家属询问儿的喜好,并给予接种儿童玩具或故事书,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儿童缓解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接种时,医护人员与儿童聊天、为接种儿童讲故事、放儿歌,通过多种形式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或使用玩具转移儿童注意力;接种后,在监测儿童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同时,陪伴儿童玩耍,并借用其他儿童的优秀例子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并表现出接种儿童自信、勇敢的一面。

1.3评价标准 接种配合程度[2]:较佳:儿童在接种过程中未出现抵触情绪及反抗现象;较好:儿童在接种过程中出现不强烈的抵触情绪;较差:儿童在接种过程中哭闹不止,不配合接种工作。

儿童家属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接种流程、医院环境、接种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工作态度等。满分为100分,80~100分:非常满意,60~79分:满意,59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接种配合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93.04%,对照组儿童的接种配合率为67.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3 两组儿童接种过程中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中,轻度疼痛发生率为91.74%(94/115),中度疼痛发生率为15.65%(18/115),重度疼痛发生率2.61%(3/115);对照组中,轻度疼痛发生率为66.96%(77/115),中度疼痛发生率为14.78%(17/115),重度疼痛发生率18.26%(21/1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在接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疼痛、哭闹等情绪反应,相关医护人员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注意儿童对接种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儿童在接种过程中的哭闹情况及疼痛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儿童的疼痛程度、接种配合状况以及儿童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3],可见,对预防接种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接种有效率,同时,可得到广大儿童家长的认可。

综上所述,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儿童的疼痛发生率,提高其配合程度及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月嫦.心理护理干预对52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29-30.

[2]周文娟.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151-152.

[3]耿恩辉,孙桂苓.新生儿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及护理需求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678-680.

论文作者:王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  ;  ;  ;  ;  ;  ;  ;  

儿童预防接种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_王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