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0例,对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出现的不良反应有:①过敏反应9例,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红斑、呼吸困难等;②消化系统反应11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③神经系统反应12例,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神志不清;④肾损害反应9例,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⑤二重感染7例,主要表现为耐药菌株大量繁殖;⑥其他2例: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水肿、白细胞减少。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广泛,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头孢菌素;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通过细菌细胞膜相结合,对细菌细胞壁进行破坏,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繁多,其抗菌谱及效果有一定差异[1],但随着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增加,出现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同时临床出现不合理使用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0例,排除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1~54岁,平均(35.1±3.6)岁;其中患者疾病类型:呼吸系统感染19例,外伤感染患者13例,术后感染预防患者9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有7例,其他2例。
1.2方法
由各科室医生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上报,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和收集,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患者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本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2结果
本研究出现的不良反应有:①过敏反应9例,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红斑、呼吸困难等;②消化系统反应11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③神经系统反应12例,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神志不清;④肾损害反应9例,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异常;⑤二重感染7例,主要表现为耐药菌株大量繁殖;⑥其他2例: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水肿、白细胞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3.1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生因素有患者个体因素,同时药物生产中可能有杂质混入,或由于药物代谢产物和体内蛋白等出现不可逆结合,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2];另外使用头孢菌素和其他药物联用,可能出现内源性反应,导致致敏物质聚合加快,出现过敏反应。
3.2消化系统反应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广泛,对肠道正常菌群进行破坏,导致凝血酶生成减少,从而易出现消化系统反应。
3.3神经系统反应
一般情况下头孢菌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在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能够拮抗γ-氨基丁酸和受体结合,导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在应用头孢曲松钠大剂量时,可导致脉络丛发生变态反应,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3.4肾损伤
头孢菌素类药物肾毒性较低,多数不易出现肾毒性,但在应用中头孢他啶易出现肾毒性,同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情况;造成最多肾损伤的药物为头孢噻啶;另外,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抗生素合用时,会增加肾损伤几率。
3.5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主要是由于难辨性梭状芽胞杆菌生长导致伪膜性肠炎逐渐增加,在长期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导致正常菌群出现异常,导致耐药菌群不断增加,出现二重感染。
4防范措施
4.1加强合理用药
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症,按照药物的剂量和方法服用,非必要情况下,不可过量使用;在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共同使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避免两药联用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同时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做好急救措施。
4.2预防措施
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均会导致抑制作用,产生维生素K,在应用时均有潜在的出血反应,在对肾功能障碍、溃疡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中应用头孢菌素时应尽量避免大剂量,长疗程用药,在用药期间应及时对维生素K进行补充,来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对于使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抑制凝血功能药物时,不可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在出现异常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5小结
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杀菌力强等特点,在临床治疗感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出现不良反应几率逐渐增加;其中有部分反应非患者自身造成,和临床不合理用药有相关性。部分医生对轻微感染患者治疗时,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菌群失调[3]。同时易出现过敏反应、肾毒性、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危害患者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时,不仅重视头孢菌素的抗菌效果,同时应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具有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张达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风险预防机制探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133-134.
[2]窦克英,杨斌,张克敏,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43例报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4):759-760.
[3]齐敏,冯焕敏,高轶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224-225.
论文作者:于慧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类药物论文; 表现为论文; 头孢论文; 药物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