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做出不利于社会发展与企业长期发展的行为。要保证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水平等,以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足发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在建筑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安全生产不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也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安全生产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生产中若是缺少相应的安全保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同样工作效率也就会下降,因此安全管理是各个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最为关键的组成,并且其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需要对每一个细节问题进行重视,以此保证安全管理能够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符合,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就是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对于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能够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目标能够实现。建筑安全管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贯穿,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内容,不但需要管理人员加强重视,并且还需要确保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同时还需要按照实际的状况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工程在管理中对于安全问题一定要有效落实,并且对于实际的状况进行上报,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反应,以此确保从源头上将安全问题有效处理以及解决。建筑工程不管项目大小都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有效处理,不能对安全管理人员随意调整以及调动,防止产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 桩基技术
目前,国内桩基技术主要包括灌注桩技术与管桩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混凝土管桩由工厂制造,每一根管桩在出厂前都经过了多道程序的检查,强度高,承载力强,抗弯性高,比灌注桩施工更易实施机械化施工,且管桩吊装方便、接驳迅速,施工速度高,在施工中又不会产生污泥、废水;但采用锤击法沉桩,噪音与振动较大;混凝土灌柱桩在施工时则不会产生噪声与振动,也不会造成地面隆起、侧移,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实际桩长、桩径、桩顶与桩底高程,加大承载力;灌注桩可适用于各种软硬岩层、土体,灌注桩的配筋率也低于管桩,造价比管桩便宜 30%~60%,施工设备也较为于简单、轻便,但施工工艺复杂,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施工中还会出现泥浆渗流与填土堆积等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择桩基技术。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钢结构施工技术环节中,需要在安装钢结构构件之前情理施工现场。不仅如此,还要在运输中保证道路畅通,做好钢结构构件吊装工作。精准控制起吊力度,准确运送钢结构构件到施工位置。另外,需要保持施工平台与工地的整洁性,提升作业效率,保障施工技术顺利实施。
2.3混凝土技术
在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浇筑是需要注重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技术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现场浇筑和预制。对现场浇筑来说,具备较强的浇筑及时性,在完成混凝土搅拌之后,第一时间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该方式在我国广泛运用。对于预制混凝土来说,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提前准备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该明确施工技术环节和混凝土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深基坑支护技术
现在城市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它们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上升,与之相应的是,高层建筑的基坑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必须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档,进行加固和保护。这就需要应用卜鲁姆法、盾恩法、相当梁法等极限平衡法进行基坑设计,应用弹性支点法解决变形问题,还要应用有限元法,让平面、空间、土体与结构共同发挥作用。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拉锚式围护墙;拉锚式支锚体系或内支撑支锚体系。施工企业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非软土地区,一般采用复合土钉墙;在软土地区,需要以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3.1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之下,工程配置的各个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所在区域肩负起责任,积极主动地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一旦找出安全隐患,则必须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到位,才能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靠的是责任心
只有增强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才有保障。很多事故,是由于责任人安全措施未做到位、责任心没有尽到而造成的。在施工现场,一些人常常有“得过且过、冒险蛮干、不计后果、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人身伤亡,应把施工现场变成学习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不要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也不再是“走着进来,抬着出去”的危险陷阱。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只有切实做到“严、细、实”,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3.3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员共同的目标,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管理同样重要。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全面安全管理。同时,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管理,施工现场环境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要采取多种管理手段适应新的变化,消除新的危险隐患。更为重要的是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使现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不断的螺旋提升,这也是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过程。
3.4预防为主、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中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预防为主,要把现场安全生产的侧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预防体系上,提前采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在施工现场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特点,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施工现场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动态控制。综合治理是运用科学手段,落实好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措施,充分发挥多方作用,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在实际操作中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建筑材料的足质足量,为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安全管理工作和建筑施工工作这二者绝对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能否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的水平和质量,也将会决定着日后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康晓宁,孟海军.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陕西建筑,2012(5):74-75.
【2】魏磊.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的问题[J].工业技术,2012(6):20-22.
【3】彭晓红.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探析[J].四川水泥,2016(2):151-152.
论文作者:王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