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李战争,江振华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李战争,江振华

身份证号码:41272319780818XXXX,河南省商水县 466122 身份证号码:41272419901121XXXX,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在城市中,给排水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仍存在的雨水堆积问题,故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运用于建筑排水设计,以缓解雨水堆积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文章结合工作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相关内涵,介绍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就海绵城市理念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体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建筑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各地区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城市用水量及排水量也显著提升,这对城市给排水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排水能力不足也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缓解排水压力,在进行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时,应该加入海绵城市这一发展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消化能力。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新型理念,在国际上,他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可见,海绵城市需要从雨水系统构建角度出发,城市被比作海绵,意在使城市具有如海绵一般的“弹性”,能够如海绵一般吸收、存蓄、渗透大量雨水,将吸收后的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与释放,实现科学的回收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指出,要提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应从将留下有限的雨水这一角度出发,借助自然力量进行排水,构建自然式的雨水存积、渗透与净化。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与城市给排水系统之中,可有效提升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科学性,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同时,减少城市发生内涝的机率。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2.1人行步道的设计

首先,对人行步道的施工区域铺设防渗水土工布,防渗水土工布是铺设在人行步道区域的素土之上,其具有较好的防渗透能力,铺设防渗水土工布可以有效防止水体向土层的渗透,铺设时需要保证施工地段的地面平整,搭接防渗水土工布的长度不得低于2m。铺设好防渗水土工布后,应该在防渗水土工布上方铺设碎石层,碎石层的压碎值不得高于25%,其碎石个体直径不得高于25.5mm,碎石材料中直径小于0.08mm的个体不得超出材料总量的4%;铺设好碎石层后,在人行步道区域的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立壁及地面是由高分子树脂、固化剂等材料制成的新型材质,由于排水沟的施工材料具有较高的密度,可以让排水沟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杂质滞留在排水沟沟壁的可能,新型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和抗腐蚀性,其使用寿命较长、利用率较高。其次在碎石层上浇筑具有透水性能的混凝土,搅拌时,需要保证胶结料与碎石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通常为30-60s,胶结料与碎石混合完成后,分批次加入适量水体,具体次数为2~3次,加水后继续搅拌20-25min,加水操作禁止一次完成,避免水灰比例出现偏差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制备好后,应该保证可以在15min之内投入使用,因此需要合理的设计运输路线及加工地点。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具体厚度控制在15cm左右,浇筑后应该使用平板式振捣器对混凝土层进行均匀的振捣,每个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得超过10s,保证混凝土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进而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透水混凝土层后,养护1周,养护时禁止踩踏混凝土层,保障养护工作质量,养护结束后在透水混凝土层上铺设均有渗水能力的土工布,铺设标准与防渗水土工布一致,进而完成人行步道的基层建设。基层构建完成后,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铺设形状不同但带有透水能力的路砖,最终完成人行步道的建设工作。

2.2透水铺装

区域内的广场地面、停车场地面、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均采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铺装;对于机动车道,铺设透水砖,以此促进雨水向下渗入,起到排水和涵养地下水等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建立水系统

水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水系统建设和水资源收集处理和循环使用的重要前提。在水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案来进行。一是根据河流等湿地进行水系统建立,二是建立绿地广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对湖泊、河流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2.4绿化带的设计

绿化带时间隔两侧车道及人行道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具有美化市容的作用,利用绿化带的结构特点,加入绿化带的排水设计,不仅可以为绿化带中的植物提供水分供给,也可以利用土壤实现自然吸水。在建设绿化时,可以在绿化带深层铺设导流层,导流层终端连接附近的水库或河流,这样可以将通过绿化带渗入到地下的水体引导到水库或河流,进而实现水资源的调配。

2.5路牙石开口

对生态设施的周边进行竖向调整,形成1%~2%的坡度,坡向调蓄设施,以此保证雨水可以自流汇入;设于生态调蓄设置附近的所有路牙石,都应以降雨量等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口数量,选择适宜的开口宽度,并在开口的位置设置缓冲带,以减慢流速,避免管道被大块异物堵塞。雨水从侧石过水孔通过,进入绿化带当中,用于植物的灌溉,并涵养地下水,真正做到排水和综合利用一举两得。

3海绵城市工程实例

以某新建学校为例,在设计过程中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在设置校区天面时,采用绿化屋面的形式,同时将下凹式绿地设置在校区周边,并在铺装路面时采取的为透水铺装材料,并且对路缘石进行了细节处理,设置了疏水孔,并且实现了溢流井在绿地中的合理设置。当路面出现遇水堆积时,可以经由疏水孔向下凹式绿地处排放,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下渗,部分雨水经由处理后会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有效容积为371m3,对于收集的雨水,经过净化后为校园提供灌溉用水,实现了对雨水的有效净化与高效利用。

4海绵城市建设未来发展展望

城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在未来必定向海绵城市方向发展和转变。工程与学术界和政府都正确认识传统雨水排放和利用模式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然而,从相关经验来看,新体系的引入和建设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又十分艰巨的工程,需要在基本的管理理念和政策机制上给予重视,寻求突破,建立能为新体系引入与建设提供基本保障的理论、技术和人才队伍,在短期内快速实现恐欲速则不达。在试点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偏差及错误,对此,需要将海绵城市作为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它在城镇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从而为国民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的理念对促进城市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提升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在当前阶段,我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强化对相关技术的重视程度,优化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博渝.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21):120.

[2]陆亭颖.城市给排水建设长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2):222-223.

[3]李灿波.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141.

[4]谭旋.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162.

[5]孙喆.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7(16):27-28.

论文作者:李战争,江振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论文_李战争,江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