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四个问题_党建论文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四个问题_党建论文

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四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务论文,队伍建设论文,非公有制论文,工作者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1-0023-04

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像农村党组织、城市社区党组织那样,被《党章》等党内权威制度赋予领导核心的政治地位,并拥有参与本地区重大事务决策等实实在在的权力,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天然地形成了对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依赖,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乃至企业党组织的生存前景。为了有效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更好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研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作用平台、来源、素质提升途径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四大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作用平台在何处

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除了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自觉按照《党章》规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之外,还必须以企业党组织领导者和企业党员代言人的身份,直接担负起确保党组织有为有位,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力的重任,由此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作用平台在何处的问题,即企业党务工作者应该借助什么机制、通过什么途径、立足什么岗位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否应该兼职和在哪些领域兼职或者说兼任什么职务效果较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作用平台的两个层次问题。

第一个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否应该兼职?从当前实践来看,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实行了党务工作者兼职企业其他各类管理职务的做法,且效果不错。但是,也有反对者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兼职制容易导致党务工作者真正投入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过于重视和强化企业管理事务而忽视和弱化企业党建工作的弊端。应该承认,在一些实行党务工作者兼职制度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轻本职重兼职现象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过,笔者以为,党务工作者兼职固然有其弊,但弊小于利。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这一工作职位并非天然地是企业内在组成部分,是其诸多生产管理岗位中的不可或缺者。可以想象,如果未实行兼职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几乎像空降兵一样进入企业,很难有机会深入企业党员和普通群众之中,也很难被企业管理层真正接受,赢得他们的支持。在这样的窘境之下,期望党组织负责人领导好组织好全体党员,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往往只能是空谈。相反,只有在实行党务工作者兼职制度的前提下,企业党务工作者才能因履行其所兼职务的需要,走进党员和群众,参与企业诸多事务;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及企业管理层所熟悉、所认可,赢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否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很容易陷入表面风光但实际空置、浮于表面、根基不稳、无所事事的境地。应该看到,当以党组织负责人为代表的企业党务工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赢得了企业党员和群众及管理者的普遍认可,积累了深厚群众基础和非权力权威之后,他们在企业的党务工作往往更加顺利。显然,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兼职制度势在必行。当然,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兼职制度可能带来的轻本职重兼职的弊端,我们亦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克服。应对思路和举措之一,就是凡遇党员参与企业党组织主办和举行的党内活动,都应突出和强调作为主办者的党组织地位和作为参与者的党员身份。

第二个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在哪些领域兼职或者说兼任什么职务效果较佳?就我国当前的实践来看,党务干部兼职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其中,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部门经理和企业副总居多。笔者以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人事经理(也有叫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和工会主席最值得重视和实践。这是因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人事经理,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党员应聘者,从而扩大企业党员队伍;另一方面,有助于把好企业员工招聘关口,不同程度地防止违法犯罪分子、法轮功分子、邪教分子、民族分裂分子等进入企业。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在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选拔干部”提供了有效保障,从而有助于党员的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有助于增强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至于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工会主席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在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工会主席的前提下,党组织的工作和工会的工作可以统筹计划、统筹安排,从而在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实现党组织工作和工会工作携手并进。此外,在《工会法》等既有法规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下,工会组织拥有不少维护企业员工利益的法定渠道和正式途径。随着工会组织法定职能的顺利履行,随着企业员工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和保障,企业工会组织及其负责人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必将越来越高。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从何来

近年来,随着地方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推进,兼之一些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打起了公开招聘企业党务干部的旗帜,企业吸引优秀党务干部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引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从何来的问题。从目前实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主要有三种来源。

第一种来源:企业聘请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退休干部担任企业党务干部。这一做法在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较为多见。由于这些企业党务干部源自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退休干部,因而他们往往具有知识面较广、党建工作经验较丰富、政策法规较熟悉的优势,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受到企业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尊重,经常得到企业主的礼遇,从而为企业党务工作者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在业主的支持下更好地发挥党组织作用,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和有力的支撑。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退休老干部的逐渐增加以及官本位意识的不断淡化,将有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退休干部加入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企业聘请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退休干部担任企业党务干部的做法可以持续实行、长期存在。

第二种来源:企业自己培养选拔党务干部。这种做法在我国各地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经由这一途径选拔的企业党务干部,可谓企业自产的党务干部。总体上说,这类党务干部由于自己在企业已有或长或短的工作经历,因而他们在企业内部的群众基础往往不错。同时,他们也为企业主所熟悉和信任,因而几乎不存在党务干部与企业管理层的双方磨合问题。此外,这类企业党务干部对企业已有各类规章制度比较熟悉,对企业本身也有感情。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就使得这类企业党务干部往往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团结和带领党员打开工作局面。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自己培养选拔党务干部的途径,易为企业自身规模和员工队伍数量、素质情况所制约。如果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从企业员工乃至管理者队伍中培养选拔合适的党务干部也就往往成为不易实现的目标。不过,令人欣慰和振奋的是,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选择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众多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党务干部后备队伍不断壮大,进而预示着企业自身培养选拔党务干部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第三种来源: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务工作者。这是近年来随着企业党建工作的加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产物。这类应聘而来的企业党务工作者普遍比较年轻,多数为高校毕业生,而且有过或长或短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历。一般而言,这类企业党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好的知识基础,因而往往成为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生力军。特别是随着毕业大学生党员的日渐增多,以及随着各级组织部门的日益重视、企业党务干部招聘制度的日趋完善,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选择这一途径拓展企业党务工作者来源,充实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三、如何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素质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在专事生产和经营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务工作,代表党组织行使职能,且被置身于纵向有上级党组织和党员、横向有以业主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与广大职工群众的复杂权力结构之中,因而事实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对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具体说,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要比较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同时还应懂得企业管理经营,此外,他们还须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可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全能型的党务工作者,也唯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党章》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职能定位的需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在业主支持和职工拥护下,不断推进企业党建工作。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呢?笔者基于自己的调查与思考,认为以下三种途径尤其值得尝试和推广。

一是党校、行政学院或高校的业务培训。就全国多数地区而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并未像农村、城市社区或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一样,能有在党校、行政学院或高校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的机会。其原因除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外,还有培训经费缺乏这一现实因素。由于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缺乏出资培训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因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纳入政府财政资金作保障的党校、行政学院或高校培训范围,从而使他们和其他领域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一样,能够经常地接受党性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本领。

二是企业内部的“老带新”。这也是目前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为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者素质而采取的基本应对举措,即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老少搭配或者正规的拜师结对等做法,使经验丰富的企业党务干部向年轻的新一代党务干部传授自身工作经验,使年轻的党务干部在跟班学习、共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

三是企业外部的实践培训。其具体形式如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参观考察本地或外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使他们在考察观摩中,学习先进典型的好做法、好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各地亦可选择本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实习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非公有制企业的年轻党务工作者在这些基地实习学习。

四、如何建立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有效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已有一些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利益激励机制。这些利益激励机制大体可分为积极式的利益激励和保护式的利益激励两种。前者如,有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出台文件或者企业自己出台政策,规定企业党组织书记享受副总经理级别的经济待遇,其他各类党务工作者也分别享有相应级别的经济待遇,等等。后者如,有的地方规定凡是企业解雇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必须报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征得组织部门同意,等等。应该指出,这些既有的激励机制不仅有针对性,也取得了成效,为建设高素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巩固和加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和工作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深入分析,我们亦可发现这些激励机制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由党委政府所提供的利益激励不足或者空白;二是激励偏重利益,比较单一。第一方面的缺陷不仅不足以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这支重要党员干部队伍的关心和重视,也不利于充分地体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第二方面的缺陷则忽视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其中的年轻党务工作者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妨碍了激励效应的充分实现。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目前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可朝两个方面改进:一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职务津贴制度。这主要是基于非公有制企业广大党务干部事实上承担了诸多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故而有必要使他们与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一样,能够因其党务工作投入而获得一定的回报。当然,由于这些党务工作者本身是企业员工,无论是否兼有其他工作职务或职责,一般都有数额不等的工资收入,故这种由党委政府所提供的津贴数额不需很高,只要能够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鼓励即可。二是实现领导干部选拔培养链向非公有制企业的延伸。要将为数不少的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纳入领导干部培养选拔对象之中,使他们和农村、城市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一样,能够获得定向公务员招考的机会,能够沿着领导干部选拔培养链成长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之所以有必要实施这样的政治性的激励举措,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一是这些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务干部有基层工作经历,熟悉群众工作,对工人群众有感情,了解工人群众需求,能够更好代表工人群众利益。二是在国有企业工人队伍在工人阶层队伍中所占比例日渐缩小、非公有制企业工人队伍日益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体现党的性质和先进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合理程序将非公有制企业的优秀党务干部选拔到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来。这是于党于国都有利的战略之举,是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的应有之义。

收稿日期:2009-11-02

标签:;  ;  ;  ;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四个问题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