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达地区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模式——以温州的独立学院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学院论文,温州论文,为例论文,民营化论文,经济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8)12-0072-06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利用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探索了创办民营独立学院的新途径,拓展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1]经过近10年来的实践,浙江省已涌现出一批办学质量高、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独立学院,为全国各地试办独立学院所学习和借鉴。浙江省温州市的独立学院自产生之初便积极探索适合“温州模式”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独立学院民营化之路。这是独立学院产生之后的又一诱致性制度创新,它改善了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并为独立学院在缺乏持续的制度供给情况下解决低效率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2]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一步促进民营独立学院的快速、规范发展,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变化、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多途径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3]
一、独立学院民营化的理论分析
独立学院民营化是在缺乏系统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的前提下,由独立学院自身探索的自发性的改革方向。这一思路基于地方民营经济高度发展的角度,强调高等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依据市场调控吸纳民间资本并优化资源。
1.独立学院民营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办学模式——“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率先出现在浙江等省市,随后迅速扩展至全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在发展初期也产生了不少的矛盾与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与其所依托的母体高校之间关系不明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办学不规范行为。例如,很多二级学院没有独立的校园,办成了母体高校的“校中校”,客观上造成了收费“双轨制”的弊端。[4]2003年4月,教育部为此专门发文:二级学院必须与母体高校脱钩,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办学条件、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拥有独立校园、独立核算财务等“六个独立”的国有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民营化趋势即肇端于此。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学生186.62万人,其中本科生165.68万人,专科生20.94万人,另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0.87万人。[5]
2008年4月1日,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首次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者资质、注册资金规模等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6号令明确了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确认了独立学院是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纳入事业报表的统计范围;进一步强调了独立学院走内涵发展、质量发展、规范发展和有序健康之路。尤其是在产权归属方面,26号令进一步强调了独立学院的独立性。这将给单一国有型独立学院与混合制独立学院带来转型和改革的机遇和挑战。[6]
2.独立学院民营化的内涵及要求
从高等教育民营化的角度来看,独立学院民营化的内涵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质言之,独立学院民营化强调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广泛化和产权归属明晰化。在推动独立学院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独立学院民营化的内涵及其要求。
(1)实现独立学院民营化必须充分利用民营经济资源。实现独立学院的民营化,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和捐集资助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方式多样化,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投资模式;同时对高等教育产业开放各种融资方式,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扶助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融资体系,逐步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合理的投资机制。这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独立学院解决教育投入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提供可能。
(2)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必须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法律调适,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同时又允许出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独立学院吸纳了民间资本,必须体现资本的作用,也就是说,独立学院的股权结构应体现知识资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资本的作用和利益。独立学院的民营化,应当有利于按民办机制创办的独立学院利用市场机制运营,更好地发挥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功能。
综上所述,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就必须突出一个“民”字,从独立学院的纵向发展历程来看,民营化的过程就是产权明晰的过程,股权结构优化的过程,治理结构合理化的过程。独立学院必须走突出“民”字的创新之路,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前途无量。
二、温州民营化独立学院的产生背景及经验阐述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临近台湾,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不具备实力强大的公办高校作为独立学院依靠的母体,这就意味着在温州发展独立学院要走其他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格局是温州经济的特色之一,以股份合作经济、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创办民营化的独立学院是结合“温州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形成的具有温州特色的独立学院发展之路。
1.“温州模式”的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和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温州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截至2007年底,温州市共有民营企业14万家,民营企业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税收、外贸出口、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的99.5%、95.5%、80%、95%、93%。据测算,2007年温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74.14亿元,占全市GDP的80.7%,所占比重比浙江全省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左右。温州市依靠民营经济的推动,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形成了产业集群,相继建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4个国家级生产基地,已拥有80个中国驰名商标、3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57个国家免检产品,17家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7]
(2)“民外合璧”已成为温州优化提升民营企业的捷径。近4年来,温州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1.5亿美元,相当于温州市在此之前近20年实际利用外资总和的两倍,外商投资项目中属于“民外合璧”的占2/3以上。在2005年温州市新批的22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143家,中外合作企业4家,外商独资企业77家;在147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仅有2家中方是国有企业,其余145家是民营企业(包括自然人)。“民外合璧”占2005年温州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4.7%,占新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总数的98.6%。[8]由此可见,2005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为优化温州投资软环境提出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已成效初显,“民外合璧”已成为温州市招商引资的新特色。
(3)敢为人先是“温州模式”的精神内核。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人发扬“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全国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率先创办专业市场,率先探索股份合作制,率先试行城市建设市场化,率先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率先发展民间行业协会,率先引导民营资本兴办教育等等。这些率先探索和试验,为温州市赢得先发性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3月初,浙江省确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温州市入选其中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
2.民营化独立学院是温州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等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应当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因此,独立学院作为我国优化高等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战略调整。
温州市独立学院的民营化趋势正是在温州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探索完善的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其发展演进表现为一种逐步强化的过程。近10年来,温州市依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调整高等院校的布局、学科结构,组建了新的温州大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办本科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创办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瓯江学院和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等3所独立学院。温州的独立学院抓住机遇发挥名城、名企等优势,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2005年,温州大学在其下属的经济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民营资本,优化原有资源,创建了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该学院成立之初即确立了“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制定了“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经过3年的发展,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本科专业从2004年的4个发展到14个,本科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650人增加到2647人,在校学生人数达到7000余人。民营化的运作模式使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质量及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2008年教育部发布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的属性、设立、组织、管理等方面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并提出5年过渡期后予以验收审核的硬性规定。这一办法的实施对产权关系不明晰、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独立学院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而对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而言则是机遇大于挑战。首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民营化的运行模式和办学体制,已经符合《办法》规定的“民营”要求,无需进行大范围的改革,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其次,《办法》明确规定了独立学院“公益性事业”的性质,这将有利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在现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有利于吸纳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办学。
独立学院产权关系的不明晰,一方面给政府行政部门的监管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增加了举办者对资金安全的疑虑,影响其投资办学的积极性。[9]温州市在其独立学院民营化的过程中坚持产权归属明晰,并积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一是落实民办学校的事业法人身份。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出资主体上的不同不能成为改变民办学校法人性质的理由。民办学校从事的也是公益事业,理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事业法人登记。温州市政府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创办过程中积极发挥宏观调配资源的功能,鼓励该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二是分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温州市政府对要求给予合理回报的独立学院制定了独立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务部门在征税时有法可依,也使独立学院明确了自身的纳税义务,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温州市政府创设了有利于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环境,保证了教育市场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四是逐步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为保证民办学校的平稳运行,在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时,温州市政府首先用法律文件保障土地与校舍的长期使用权归学校;同时由教育与财税、银行和土地等相关部门充分协调,一致行动,做到免除相关的费用,简化相应的手续,以鼓励和支持举办方办理财产过户登记。
温州的独立学院根据“大众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职业定向的弹性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壮大自身的产、学、研能力,以增强所培养人才与民营经济人力资源需求的契合度,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探索建构“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温州的独立学院积极按照社会对各专业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规格,并将它们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各独立学院建立了对社会人才需求变化敏捷的反应机制,根据学生就业领域和温州特色产业来调整或增设对口型专业,以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各独立学院充分利用自己灵活的办学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二是努力壮大自身的学、研、产能力。温州的独立学院在推进民营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自身有效的智力资源参与生产活动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参与收入分配,分享教育劳动的后续增长;另一方面利用本校参股资源的优势,着眼于学科力量强、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项目,引导企业注入资金和劳动力,兴建科技工业园区,开发校办产业,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加强同产业界的合作,不仅为生产服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人才支持,从而使独立学院民营化之路越走越宽。
3.温州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温州市独立学院的发展力求与温州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相适应,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就温州市现有的高等教育规模及其人才需求量来看,温州市独立学院的民营化之路还有更多可挖掘的空间。
(1)高等教育规模与民营企业需求的差距。温州市现有的高等教育规模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温州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步伐,教育的规模、层次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与其他“全国十强城市”相比,温州的高等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差距。[10]以杭州、宁波为例,截至2007年6月,杭州共有普通本专科高校53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5所、独立学院10所、专科学校28所),宁波共有普通本专科高校15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3所、独立学院2所、专科学校10所),但温州只有9所普通本专科高校(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专科学校4所)。[11]因此,温州的独立学院要抓住机遇发挥名城、名企等优势,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努力缩短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
(2)人才培养质量与民营企业需求的差距。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人才吸纳能力逐渐增强。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四个层面:高素质的高层管理型人才、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人才、一般技术工人、一般熟练工人。而温州的独立学院在人才资源和实验实习等教学条件上依托于母体高校,甚至某些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做法,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母体高校的模式[12],导致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毕业生如出一辙,换汤不换药。由于未能突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因此在就业竞争上与公办高校本科毕业生相比就难免处于劣势。
三、经济发达地区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民营化是独立学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的大势所趋。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独立学院可借鉴温州市独立学院民营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规避温州市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所在区域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自身的发展策略。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独立学院的民营化发展,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1.充分利用现有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吸收民营资本
经济发达地区民营资本丰富,因此尤其适合独立学院民营化的快速发展。以温州市为例,温州现有14万家民营企业,35万家个体工商户。据人民银行统计,温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600多亿元,民间资本有4800多亿元。温州现有40多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有部分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13]如果这部分企业依据其参与国内外竞争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采用独立学院的形式积极投资办学,可迅速办起一批高起点、高规格的本科院校,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加之市政府继续出台有利的办学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沟通和协调的力度,以强有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从政策上、宏观上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独立学院的民营化发展将大有可为。
2.名校、名城、名企强强联合,创办高水平的独立学院
经济发达地区应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良好机遇,利用自身名城、名企的优势,用活特殊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的知名高校与本地的名企强强联合,创办高水平的独立学院。
经济发达地区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的开放,吸引国外和国内的知名高校与本地的名企合作举办高水平的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把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于公益事业,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许多成员国把谋求丰厚的经济利益作为其政策目标,两者严重脱节。[14]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国外合作方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国内合作方在办学过程中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应积极寻找以教育援助为宗旨的国外教育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坚持办学的公益性价值取向,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名校、名城、名企强强联合创办独立学院,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新型的独立学院,应成为我国“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应积极举办当地急需和新兴的学科专业;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新的校内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敏捷地反映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3年3月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正式成立宁波诺丁汉大学,树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15]诺丁汉大学选择在宁波落户,是因为“宁波模式”走的是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混合经济发展之路。由此,宁波诺丁汉大学走上了一条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办学道路。这种合作办学实现了办学高水平与公益性的结合,管理模式跨文化与服务性的结合,教学模式全英化与中国化的结合,成功的几率大,风险小,见效快。
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成功经验,为名校、名城、名企强强联合创办高水平的独立学院提供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特别是要落实已有初步合作意向的大院名校,实现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地雄厚民营资本的结合。
3.参与社区教育,形成新概念下的社区教育体系
独立学院可以深入社区,根据社区类型及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类教育。我们不能把独立学院仅仅看成现有公办高校本科教育的补充,独立学院的发展应适应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明确不同的发展方向,既可以向私立大学的方向发展,也可以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实际办成社区大学。因此,部分独立学院可与地方合作,转变身份成为社区学院。一方面可以弥补社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窘境,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为社会培养更多层次、更多规格的人才,形成新概念下的社区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办学经费的渠道。如在高档社区、普通社区、传统社区、城中村型社区等为不同的学习群体提供适切的教育,既可着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也可兼顾普教、职教;既可重在科教兴农,为社区农业生产服务,也可进行闲暇教育等。
收稿日期:2008-09-06
标签:独立学院论文; 民营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温州论文; 温州交通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论文; 温州银行论文;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