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了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地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上好思想品德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感悟道理。多媒体教学能将音乐、图画、视频、文字统一在课件中,使课堂更加新颖生动,引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他们钻研教材的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对故事的感悟中自然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创新在我身边》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袁隆平的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习惯,就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快乐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找到相应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其重要。
例如,教师在教学《让生活充满阳光》这一课时,可以通过PPT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短片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视频内容则应该包括如何让生活充满阳光的具体做法,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以及进行体育运动等。通过视频能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用这种方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名人经典阅读
许多学生抵触对思想品德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不了解,没有发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所以,这时教师就应该开展名人经典阅读。
例如,教师在教学《珍爱生活、热爱生活》这一节课时,应该将内容的含义逐一进行讲解,并且应该在课前找好相关资料,利用政治家所说的名言来响应本节课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走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这样的哲理名言,并且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会有艰辛,不过应该勇敢面对,这样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三,小组学习模式在情境讨论中的应用
情境讨论是课程改革下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将小组学习模式与情境讨论结合在一起,要确保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高质量思想品德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为了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为了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情境讨论模式,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上述情境,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主体论文; 小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