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研究论文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研究论文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研究

严晗

(中共合肥市包河区委党校,安徽合肥 230051)

摘要 :特色文化街区是城市面貌与精神的体现,肩负着展示与传承城市文化的重任。在城镇化背景下,二、三线城市如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提高城市知名度与地位,如何突出城市特色应是当地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合肥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惑,面对资源要素、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推动合肥市特色街区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内需、增加税收,所以推动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该研究以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与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特色文化街区;合肥市;发展路径

特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与旅游的重要载体,映射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是城市发展的一张 “活名片”,其通过街区集中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现阶段,我国文化街区的建设既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需求,还可以发挥文化街区的文化功能。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街区建设大多持积极的态度。对于合肥等历史文化遗存相对较少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特色文化街区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在城市内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区域的价值,是提高城市知名度、宣传城市文化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

现阶段,合肥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化内涵进入提升期。文化街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筋脉,加强文化街区建设成为合肥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合肥市政府努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例如半边街、罍街等。在建设文化街区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以低端的物质消费为主,配套措施不健全,服务管理水平低下等,严重制约了文化街区的发展。

目前,合肥市比较有名的文化街区主要包括:第一,1912街区。1912街区为合肥市体验式文化街区,倡导体验式商业与消费,拥有很多体验式的业态以及很多的文化项目,艺术馆、咖啡馆、买手店,消费者能够坐在街区的外摆喝着一杯咖啡,看看书非常幽静。第二,黉街。黉街商业街区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7万㎡,其定位为合肥唯一的科教文化特色街区,是弘扬合肥本土文化的特色街区,是市、区两级政府重点打造的项目。第三,罍街文化街区。罍街文化街区为合肥市最大惠民夜市,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惠民美食街区,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安徽传统特色餐饮文化。目前,罍街已获得“新安(合肥)第二届美食节十大美食街区”“中国特色美食名街”等荣誉称号。

2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肥市文化街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对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的调研中,发现几个特色文化街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节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非正规金融一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在搜集借款者的信息上存在优势,融资规模较小,一般不需要抵押,存、贷款利率较高,借贷金额、期限和利率较为灵活,一旦借款者到期不能履约,通常采用非法律途径解决。非正规金融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可以肯定,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1 街区业态结构不合理

目前,合肥市文化街区的管理经费主要是来自国家以及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这些财政拨款的数量是有限的,虽然一些项目争取到了国家级别的专项资金,但是这些专项资金对于文化街区的管理与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合肥市近年来用于文化街区保护与管理的财政拨款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稍显不足。

2.2 定位模糊,发展层次低

当前,我国大批城市逐渐向“消费社会”转变,城市街区发展态势良好。在建设与发展城市街区过程中,政府、开发商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产业的引入,不断完善城市街区的功能,使城市街区发展焕发新的活力。随着文化产业地位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集文化、休闲、商业等为一体的文化街区蓬勃发展,这是市场、政府以及城市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合肥市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盲目模仿的问题,成为文化街区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一条知名的文化街区不是空有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吸引人群,而是需要一批喜爱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的消费者,根据这些人群的关注点与需求,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街区。当前,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普遍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这些年轻人的经济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因此他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希望借助文化街区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统筹规划。首先,不断调整与优化特色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鉴于合肥市城镇化过程中旧城改造以及新城发展的现状,在建设地域型特色文化街区的同时,也应该打造广域型的特色文化街区,完善特色文化街区的辐射网络。结合多元协调发展的理念,合肥市在建设特色文化街区过程中应该基于不同城区历史文化特点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兼顾历史文化与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例如半边街项目是基于原安徽省名人馆建筑旧址、附属长廊及周边相关区域改建而成,以大蜀山森林公园管理配套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为定位,打造一条安徽特色的民俗文化商业街,集商业、休闲、健身等全功能为一体,将“罍街”品牌引入蜀山,使合肥与大蜀山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价值融为一体。

2.3 街区管理不到位

合肥市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尽管对文化街区的规划与管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文化街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建筑维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管理问题。一是并未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在对文化街区管理过程中,主要是由合肥市当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用双重管理体系,即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不同的管理内容,例如城建部主要负责文化街区项目的规划与改造,文化和旅游部主要负责历史建筑的保护等,此外还涉及财政部、环境部等部门。从现实情况来看,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当出现问题时,由于一些部门职能交叉便会互相推诿责任,难以追责,给合肥市文化街区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文革”时期,所有怀揣沿理科发展而成为“科学家”之青年的理想都成为泡影;同时,在上山下乡大潮中,转而想当一名“赤脚医生”便成为时尚之风.受家学影响,自幼就背过些“汤头歌诀”(中药方)的我自然更是如此,并由此影响到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专业选择.

校友是学校的社会名片,做好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传播高校品牌的重要渠道。开发校友资源,挖掘校友潜力,充分利用好校友这一学校的特殊资源,使校友资源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适应新的办学体制、增强学校办学实力、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验型文化街区虽然有一些商业内容,但其基础仍是文化,如果文化街区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毫无疑问脱离了文化街区建设的“初心”。在对合肥市文化街区调研中发现,不少文化街区存在业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1912文化街区为例,首先是非体验类产业过高,1912街区现有的购物业态经营主要包括食品、服饰等,而食品类店铺数量最多,其次为服饰类店铺,整体看来购物类业态中文化元素的店铺减少,且一些店铺经营业务、主打产品十分类似,消费者文化体验较低。其次,购物业态占比过高。在1912文化街区业态中,购物业态占比最高,文化休闲娱乐业态的比例最少,整体上而言1912文化街区业态失衡。此外,在调研中还发现1912文化街区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了做文化而做文化,忽视了本质,文化街区的基础是文化,商业是建设与发展文化街区的一个策略,建设文化街区的根本是服务于市民、大众,以及弘扬地域文化,这个逻辑和概念是不能颠倒的,它必须是完整的,但实际情况显然与这一理念相悖。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除尘器科技成果“走”遍大江南北,一款可移动式、单一除尘器让铁路施工者远离尘肺;在那个时代,煤炭设计院成为地铁设计的主力军;除此之外,还有北京电光源所与“星光影视设备集团”的合作,让中国生产的影视器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当前,合肥市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的规划大多为一些政策性文件,部分文件描述过于笼统,缺乏更详细的规范,而且一些管理规范于几年前编制,其内容早已不适应目前文化街区实际情况的需求,可行性不高。与此同时,在管理一些文化街区内项目活动时,审批制度相对较松,也没有定期对文化街区的市容市貌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较轻。

2016年山西农村广播与乡宁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苹果红了”大型直播,这次活动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当时直播间就设在乡宁的一个果园里,通过与太原直播间的联动,短短2个小时就为果农卖出了几百箱苹果,现场很多果农都表示没想到媒体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们需要对农媒体的推广和助力。

从管理制度层面上来看,当前关于文化街区运营、管理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阶段,缺乏较为完善的全国性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大多为行政性规章制度,专门的法律制度不多,造成合肥市文化街区的管理保护对行政管理的依赖性较强。由于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在管理与保护文化街区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给文化街区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推动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积极调整业态结构,创新业态模式

因此,合肥市在发展特色文化街区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优化特色文化街区的业态结构,坚持文化这一条主线。在调整业态结构过程中,需要当地政府、开发商等参与主体改变以往的商业特色街的认知与理念,应该积极推动其向文化特色街区发展,合理地增加美术、工艺品等文化业态的比例。具体而言,可以着重发展以下三种文化业态: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在发展过程中不妨合理地借鉴国内其他文化街区的经验:例如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抓住地域生活精神这条主线,宽巷子业态分布主要为酒店业、主题情景消费、特色餐饮;窄巷子以品牌餐饮、艺术休闲、文化主题商铺为主;井巷子以甜品、特色零售为主,使现代文化与成都传统文化以及民俗生活较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南京1912特色文化街区主打集中式休闲娱乐业态,休闲娱乐业态占比约为49%,餐饮业态占比约为33%,剩下的依次为服务业与零售业,街区整体文化体验度较高。从宽窄巷子与南京1912街区中可知,文化是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的根本,在继承与保护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创新,进一步传播文化、弘扬文化。

虽我最近才发现完美的真理存在于佛教中,但注意发现这点并非最近才开始。明治初年早已有此意愿,尔来刻苦努力十余年,其间一心专注于这点,未尝一日忘之。然而,我并非自一开始便相信佛教为完美的真理。尚未发现其为完美的真理时,却相信其非真理,诽谤排斥,并无相异于常人所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肥市政府可以通过替换、退出补偿等手段减少非文化主题业态,尤其是应坚决取缔非法经营、多次违法违规的店铺,为更多的文化主题类业态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适当降低购物业态的比例,尤其是减少一些同质化的购物店铺,同时减少一些无特色的零售店铺,将更多的经营面积留给地方老字号餐饮店。除此之外,积极引进一些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室等,使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可以动静结合,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

一是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业态。这一类型的文化业态主要包括主题咖啡馆、画廊、休闲书屋等,国内其他地方部分特色街区利用这一载体进行地方民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二是文化创意为主的文化业态。这一类型的文化业态主要包括手工工坊、个性化定制店铺等,突出产品、文创产品创新性。三是文化消费为主的文化业态。这一类型文化业态主要包括纪念品店、文创品牌店铺等。

3.2 着眼文化保护全局,全面统筹规划

在推动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合肥市政府始终需坚持理念创新,应该将特色街区建设纳入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中。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需要立足于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中,例如罍街在一期、二期的基础上,三期项目重点发展创意制造等业态,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重点,使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体验文化,从而促进文化消费。因此,合肥市政府可以通过特色文化街区内的代表性建筑或者古建筑建立专题展览场所,积极向居民宣传历史文化、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互动性强、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体验线路。

但在实际中,合肥市部分文化街区过度追求招商数量,民间小吃、咖啡馆、酒吧、服装店混杂在一起,缺乏整体的规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目标人群的需求,街区定位模糊。这些店铺在经营过程中也没有新颖的商业营销,甚至依靠一个招牌来吸引消费者,与特定客群的需求有一定的出入。同时,多数文化街区尽管积极引入艺术等国际时尚元素,但却轻视了对本土时尚创意力量的支持。

其次,加强对特色文化街区业态布局的统筹规划。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业态布局应该坚持互补、互惠、共赢发展理念。在政务区,依托华润万象城、银泰城等大型商超,结合地铁线路建设,科学规划与布局,建设专业性、中央商务区特色街区,形成集商品零售、购物休闲、商务办公为一体 ,富含城市文化底蕴,文、商相结合的特色街区。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应该引入城市综合体、主题公园等新型业态特色街区,使其成为合肥市一张亮眼的名片。

2018年1-8月,我国成品油消费量为21394万吨,同比增长1.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0.2个百分点(统计局口径);成品油产量为24269万吨,同比增长3.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0.9个百分点。国内汽油、煤油、柴油供需差均扩大,合计达2337万吨,较去年同期扩大538万吨;成品油净出口增速有所反弹,汽、煤、柴油净出口量达到2904万吨,同比增加645万吨,增长28.6%。由于产能扩张加快,尽管炼油效益较好,2018年以来全国炼厂开工率下降至70.3%,较2017年全年水平降低3.4个百分点。在结构上表现为主营炼厂开工率下降较大,地方炼厂开工率反而继续提升。

3.3 科学管理与保护

首先,合肥市应该尽快建立特色文化街区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完善特色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评价标准。特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建立科学的文化街区管理保护机制可以较好地保护区域文化生态。因此,合肥市相关部门应该在实地考察、专家论证、试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化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评价标准,通过合理的评价明确特色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为后续的管理与优化提供有力的借鉴。考虑到目前特色文化街区基本以行政管理为主,且部分街区古建筑等遭到人为破坏便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特色文化街区项目的审批、监督与处罚。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申请人上交相关证件与资料,再由部门、专家审批认可后方可举办或建设。对于需要改造与调整的街区项目,需由申请人上交拆除或改造申请,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审批条件应该比一般项目更为严格。

其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责任落实到个人。合肥市应该尽快建立特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同时完善部门运行机制,保证委员会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委员会由副市长、财政部、城建部等政府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与管理各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各个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使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保护成为日常性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特色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针对现有专门的法律制度不多,管理与保护文化街区过程中出现无法可依的问题,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出台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法律法规,使文化街区的管理与保护有全国性层面的法律制度支持。合肥市政府在实施国家法律法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 《合肥市文化街区管理与保护办法》,将管理内容、职责、流程等在制度层面规范下来,使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上非营利性组织参与,使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合肥特色文化街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提升管理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发展特色文化街区过程中,合肥市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着眼于文化保护全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打造独具安徽地方特色的文化街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梅,魏向东.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262-1278.

[2]朱圆玉润,程晓梅,郑加伟.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历史街区变迁及发展研究——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J].华中建筑,2015,33(12):171-176.

[3]胡浩,王姣娥,金凤君.基于可达性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808-816.

[4]苏勤,钱树伟.世界遗产地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8):1137-1148.

[5]宋立中,谭申.复合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路径分析——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为例[J].旅游学刊,2012,27(10):93-101.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1(a)-0190-03

基金项目 :科研项目名称:推动特色文化街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FDXKT201908)。

作者简介 :严晗(198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标签:;  ;  ;  ;  

合肥市特色文化街区创新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