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辅导;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意义
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重,同时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冲动,难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就使得中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班级管理不能一味的采用强制性的措施,而需要从心理辅导出发,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凝聚班级力量,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一、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心理
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背景以及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之间难以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同时还会表现在日常的人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消极或者自卑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与调节,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明确学习的目标,防止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不利于成长的心理动态。此外,借助心理辅导,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建立和谐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中职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辅导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涣散的班级氛围凝聚起来,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机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感
在以往的中职院校中,班级管理以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为主体,其对班级事务具有绝对的领导权或者发言权,通常会制定很多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条例,规定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或者必须要完成哪些任务等。这种管理形式比较僵化,对学生的束缚性很大,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将心理辅导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出发,为学生制定适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更加民主与自由的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管理,自觉为班级的管理与建设贡献力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
二、加强中职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权利与自由
加强心理辅导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权利与自由,正确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防止过度权威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管理空间。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是追求个性,释放特长的阶段,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严格的束缚只能压制学生的潜力,难以使教育的目的最大化。其次,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可以借助幽默的语言以及平和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心理辅导不能一味的说教,应该借助课外活动、班会等时段举办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诗歌朗诵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同时还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加清楚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加强心理辅导需要建设更加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要把握管理尺度,既不能高高在上,也要让学生自觉遵守管理规则,这样才能实现班级高效化的管理与建设。
(二)下放管理权力,让学生自我管理
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不能采取压制措施,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与自由,让学生能够明确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班级管理条例,形成稳定、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首先,教师应该将管理权力下放,让学生管理学生,充分发挥班长以及小组长的作用,并在班会中让学生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将纪律、学习、活动等融入到条例中,班级条例自主制定的模式下,学生就会更容易遵守,同时相互监督,促进共同提高。其次,班主任还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该给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与关注,引导其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寻找学习的乐趣,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要给予肯定,不能打击学生,更不能轻视学生。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好榜样,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中职班级管理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展示出个性,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成长,并及时予以调节与关怀。
(三)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中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应该教师使用科学的心理干预对学生的心理做出正确并有效的指导。首先,心理干预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消极或者自卑的心理状态,通过为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人物故事或者借助演讲、朗诵等活动形式,干预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其次,班主任还应该深入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使用一对一谈话的形式疏导学生的消极心理。心理干预是对中职学生心理辅导最直接的手段,班主任要注意干预的形式与方法,善于聆听与疏导,循循善诱的开导学生。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具有积极的意义,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主动并自觉的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消除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及自卑心理,养成了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与进步的班级氛围,对中职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调整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案。其次,还应该下放管理权力,让学生自我管理,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鲁效峰.试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57):283-285.
[2]张丽,郎彬彬.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职班级学生管理有效途径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34-136+155.
[3]李秀娟.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 中职班主任营造健康安全班级环境策略的实践探究 ”【课题编号:XJKX-19B381,课题类别:B】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作者:谢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学生论文; 中职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班级论文; 心理辅导论文; 心理论文; 班主任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