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论文_邹丽丽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论文_邹丽丽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意义重大,要弄清当前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农户;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的必要性

(一)这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四化同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农村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尤其是小农户的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小农户的发展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这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产业现代化,也是农民现代化。当前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户均耕地面积约5亩左右;以土地经营规模50亩为标准,全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有350万个,经营耕地总面积约3.5亿亩,平均经营规模100亩左右。小农户大量且长期存在,既是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与一般农业发达国家不同的地方。所以,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能否现代化,直接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

二、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面临的难题

(一)小农户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

与种植大户相比,有于小农户受到教育水平有限、认知能力不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获得信息金融等类的服务渠道受限;而大户自身经营者素质和运营能力较强,与企业、相关机构或者政策导向联系紧密,从而使两者在获得生产经营信息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小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的机会少

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分散经营,面临着土地分散,地块不连片、不规则的难题,2015年底,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仍然多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79.6%。2016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为4.7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5.1%,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远低于2012~2014年4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均增速,一些农民想出租土地却没人承接。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种植产品不一致,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等问题,因此,许多社会化服务难以对零散的普通小农户开展,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小农户无法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另外,当前社会化服务带来的节支增收效益没有吸引力。因此对于普通小农户而言,即便社会化服务供给条件齐全,也不会有强烈的意愿去购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对青年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以及务农收益低、条件艰苦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青壮年劳动力都愿意待在城市而不愿回乡务农,这就造成在农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都是老年人,这些人接受信息、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意愿也非常低,所以,如何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农村,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的建议和措施

(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党的十九大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给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执行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当前要重点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小农户更多地分享产权制度改革红利,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

(二)要重视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要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的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加快培养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加快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要加快调优种养业、调精加工业、调活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小农生产,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改善创业服务等多种方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增加小农户收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让他们更好地分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延长产业链条,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比较低。此外,我国农产品还存在加工过度和加工不足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策引导。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过程中,怎样协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使农民多得一分利益。

(四)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要发挥农业补贴的导向作用,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补贴,让财政补贴更多更广惠及农民群众特别是小农户。财政补助资金要重点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他们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也能分享财政支农的政策红利。

(五)逐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等内容。要构建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民就业服务体系。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农民创业创新保障机制,使每个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健全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以多种方式进城务工,让他们在城镇能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农村是农民的美丽家园,应该优先支持在家乡搞双创的农民。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构建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支持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带动小农户发展特色化、小众化、中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共同分享农村双创成果。还要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让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加入农业发展中,带动农村发展。

论文作者:邹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论文_邹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