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谢林荣

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谢林荣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54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相关经验。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59例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151例(95%)均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4%)存在出血现象,2例(1%)引起穿孔。结论 对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无痛;电子内镜;结肠息肉切除术;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结肠息肉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无痛内镜下进行手术切除,但是临床中发现,患者经常在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配合不当,术后因为护理不及时导致并发症等问题的发生,显著影响了手术的治疗效果,严重者会导致手术治疗失败,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将本科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59例在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9例患者临床表现(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泻、腹痛及肛门坠胀感,多半乏力、面色苍白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高频电凝息肉切除确诊结肠息肉,其中男性106例,女性53例,年龄为11-88岁,平均年龄为49±5岁。息肉直径为0.2~4.0cm,结肠单发性息肉127例,多发息肉32例,病理学组织改变为增生性61例(38.9%),炎性56例(35.2%),管状腺瘤24例(15.1%),绒毛状腺瘤18例(1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术前需要了解息肉切除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息肉的性质是有蒂或无蒂以及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史及治疗情况,详细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如近期使用抗凝或刺激性药物等易出血的药物时,应停用10天后方可进行息肉切除治疗,术前常规行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肝炎标志物、心电图、测量血压、既往肠镜检查报告等,给予患者开放一条静脉通道,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方便麻醉药物使用。术前了解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排出水样便,肠道内无粪渣为宜。肠道清洁方法为术前3天少渣饮食,术前1天流质饮食,当天早晨禁食并遵医嘱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2包兑温开水1000ml,10~20分钟再饮用3000ml温开水,1小时内饮用完毕,排便5~6次,直至排出清水样便即可。施术前做好各项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息肉切除术的目的和并发症。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种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在无痛下进行,患者痛苦少,损伤小,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签署手术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施术时家属门外等候。

1.2.2术中护理

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完全暴露肛门,连接好内镜和各种附件,并调好所需要的参数。由吸引孔送入注射针,在根部注射配置好的亚甲蓝注射液,使息肉充分隆起,再送入圈套器,张开圈套环,套住息肉,轻轻抖动使息肉悬在肠腔中再切除。切除后用异物钳将息肉钳出做病理学检查,同时应注意观察切除创面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则使用德国金属钛夹止血,无出血则退出内镜。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1.2.3术后护理

术后做好复苏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便血情况。一旦发现有出血、穿孔,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待患者清醒后护送至候诊室休息片刻,交代注意事项:嘱患者当天禁食,适当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能量,3天内进食无渣流质饮食,禁食产气食物以免引起腹胀,可进食米汤、肉汤,之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云吞、肉粥。息肉较大,切除后禁食3天,期间静脉输液补充能量;内镜下息肉切除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息肉切除过程中易损伤肠壁导致穿孔,故术后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患者导致血痂过早脱落引起大出血;做好随访工作,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且易复发,切除后告知需定期复查,大肠息肉切除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3年复查一次。对于多发结肠息肉的老年患者,不能一次性切除或者患者肠道准备不充分应及时复查。

2结果

本组159例患者中,最短治疗3天,最长治疗8天。151例均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存在出血现象,经过钛夹夹闭止血之后未再次出血,2例因肠壁较薄在息肉切除过程中充气引起穿孔,经过转肝胆外科进行修补术之后住院观察,恢复良好。本组显效(便血、腹泻、腹痛、肛门坠胀感症状减轻)151例,占95%;有效(出血停止)6例,占4%;无效(穿孔)2例,占1%。总有效率为98.7%。

3 讨论

我国结肠息肉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据统计,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男性占66.7%,符合该研究。结肠息肉临床表现较隐匿,容易与痔疮、慢性肠炎混淆,导致部分患者忽视和误诊,本病较典型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因此,40岁以上男性若出现该症状应提高警惕,并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早期诊治。目前利用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是当前较先进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在操作过程中,医护配合至关重要。因此,力争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技巧,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才能确保配合医生顺利完成结肠多发息肉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董桂兰. 88例无痛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天津护理,2012,20(3):160-160.

[2]孙红英,常勤征,赵洁,等. 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内镜杂志,2012,18(3):301-303.

[3]葛慧,黎晓琴,焦威,等. 内镜下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后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4-156.

[4]高静,胡岩,张丽群.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76-76.

[5]李萍,邱忠伟.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J]. 微创医学,2015,10(4):560-562.

[6]姚象琨,周红,李莉. 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 淮海医药,2013,31(3):273-274.

论文作者:谢林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无痛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体会论文_谢林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