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的车臣硝烟——车臣冲突对俄罗斯政局的冲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车臣论文,俄罗斯论文,政局论文,硝烟论文,冲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车臣的战火,虽然只是发生在高加索山脉一隅的局部武装冲突,但它的硝烟却远远飘出了车臣的地理范围。俄罗斯的政局和对外关系都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并发生了或可能发生某种明显或微妙的变化。
车臣冲突象一枚炸弹,使刚刚沉寂下来的俄罗斯政坛又沸腾起来。各种政治力量都对这一事件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加以理解,并确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从而使俄罗斯政坛上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
车臣战事爆发伊始,叶利钦在国内即遇到了一片反对声。议会两院、多数政党社团以及新闻舆论界哗声四起。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民主派也纷纷站到了反对派的立场上,同它们过去的领袖分道扬镳。不仅如此,在这次对叶利钦的声讨浪潮中,民主派甚至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其中态度最硬、言辞最厉的则是亚夫林斯基集团和由盖达尔领导的“俄罗斯选择”。
亚夫林斯基自叶利钦起用盖达尔主持俄罗斯的经济改革而把他冷落一边时就与叶利钦已生芥蒂。对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改革的各项政策亚夫林斯基也多有批评。在去年叶利钦精心准备的俄罗斯社会和睦条约上,亚夫林斯基集团是少数几个没签字的重要党团之一。车臣武装冲突发生之前,亚夫林斯基曾自告奋勇前往车臣,愿代替被俘的俄罗斯士兵留在车臣充当人质。因此,亚夫林斯基对叶利钦在车臣的行动反应强烈并不奇怪。
盖达尔的情况则不同。叶利钦对盖达尔有知遇之恩。盖达尔所领导的“俄罗斯选择”一直是叶利钦最坚定的支持者。在近几年来发生的每一次政治斗争中盖达尔都追随叶利钦。就是在不久之前,盖达尔还表示全面支持叶利钦,“俄罗斯选择”也早已表明将推举叶利钦作为1996年大选的总统侯选人。因此,盖达尔集团与叶利钦突然反目显得既突兀又费解。俄罗斯军队进入车臣后,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俄罗斯选择”的成员尤申科夫呼吁议会对叶利钦进行不信任投票,盖达尔则在莫斯科组织集会示威,抗议叶利钦出兵车臣,并扬言要对叶利钦进行弹劾。盖达尔从叶利钦最坚定的支持者变成了最激烈的反对者,使得叶利钦与“俄罗斯选择”的关系发生了180度的转变。那么,民主派为什么反对叶利钦在车臣动武并且态度如此之激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民主派并不否认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它们不支持杜达耶夫的分裂活动,当然也不反对维持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叶利钦并无分歧。民主派宣称,他们坚决反对的是使用武力的手段。在戈尔巴乔夫当政期间,曾有两次使用军队对付民族问题的记录,一次是在格鲁吉亚,一次是在立陶宛。这两次行动当时均遭到了民主派的激烈抨击。由此看来,不使用武力解决民族问题的一贯原则似乎是民主派反对叶利钦的原因。
不过,在1993年10月叶利钦炮轰“白宫”时,民主派、特别是盖达尔曾坚定地站在叶利钦一边。既然可以支持用坦克对付国家议会、为什么不能接受用武力对付分裂主义者呢?在使用武力上这两者并无差别,而且后者恐怕更容易理解。从这个角度说,价值观方面的概念并不能构成民主派支持叶利钦的障碍。实际上反对使用武力并不是促使民主派与叶利钦分手的真正原因,车臣事件本身也不是民主派与叶利钦的分歧所在。
看来,真正使民主派与叶利钦反目成仇的是车臣事件背后的东西,这就是叶利钦与民主派的逐渐疏远。这种疏远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车臣事件的爆发使民主派不仅产生了被叶利钦抛弃之感,而且引起了它们对于发展前景的极端不安。
其一,民主派感到叶利钦已被他身边的人包围,民主派失去了对总统的影响。叶利钦现在的情况,有人将之与“8·19事件”之前的戈尔巴乔夫相比,认为总统已被他身边的人所控制,失去了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也有人把叶利钦周围的小圈子比喻为“政治局”,叶利钦只通过少数几个人管理国家。这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对于民主派来说显然都不是福音。
确实,叶利钦的两位亲密朋友—总统第一助手伊柳申和总统卫队长柯尔扎科夫将军对叶利钦的影响并不是秘密。此外在车臣危机中,国家安全会议的作用空前提高,成为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安全会议的主要成员包括安全会议秘书洛博夫、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上院议长舒梅科、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内务部长叶林、反间谍局局长斯杰潘什、对外情报局局长普里马科夫。也就是说,民主派所最不喜欢的“实力部长”们构成了最高的决策机构,总统与他们做出最要的决策,民主派对总统的影响已丧失殆尽。或许可以这样说,在车臣危机中与其说是民主派抛弃了叶利钦,不如说叶利钦抛弃了民主派。
其二,民主派担心军方的力量乘机崛起。
军方的力量不仅是指军队,也包括军工界及它们在政界的代表。
在车臣危机爆发之前,民主派与军方的斗争已持续很久并几达白热化的程度。在《莫斯科共青团》报记者霍洛多夫被谋杀后,民主派终于搞掉了原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布尔科夫将军,但他们更大的目标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车臣战火一起,叶利钦必然倚重军队,军方的力量势必上升,而且相应会获得行动自由。这不仅将影响到今后军队的改革和军事拨款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军方在政界和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莫斯科所流传的军队可能发动政变的说法,其实正是反映了民主派的这种担忧。
其三,民主派怀疑叶利钦会利用车臣的紧张局势实行独裁,或是车臣的紧张局势导致独裁。
民主派中认为叶利钦的车臣行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大有人在。盖达尔预言,车臣危机将导致俄罗斯成为警察国家。著名的政论家拉齐斯也断定,车臣战火将毁灭俄罗斯的民主制度。叶利钦总统在车臣危机中表现出的几乎不受限制的权力确实使民族主派忧心忡忡。如果车臣的战事旷日持久并引起社会动荡的话,那这对极权体制无疑是一种诱惑。
叶利钦的大权独揽看来也使民主派对1993年10月帮助叶利钦战胜议会并通过了一部使叶利钦拥有如此巨大权力的宪法感到悔意。《独立报》主编特列季亚科夫说:车臣事件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没有1993年10月的流血就不会有今天的流血,二是无权的议会对于俄罗斯来说不是更好,而是更坏。《莫斯科新闻》编委会主席卡尔平斯基也认为,车臣流血的发生是由于总统剥夺了议会的权力。正因为如此,亚夫林斯基强烈要求修改现行宪法,改变国家体制,以限制叶利钦的权力。
在车臣危机中,叶利钦坚定的支持者民主派与叶利钦决裂,而不妥协的反对派——以日里诺夫斯基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却站到了叶利钦一边。这又是一个带有戏剧色彩的场面。不过,日里诺夫斯基支持叶利钦虽富有新闻性,但却远不象民主派与叶利钦分手那样突兀。
尽管如此,日里诺夫斯基支持出兵车臣,并不能表明叶利钦与极端民族主义者已捐弃前嫌或是结成同盟,也还不意味着叶利钦已获得极端民族主义者政治上的全面支持。日里诺夫斯基曾多次呼应过叶利钦的主张,比如武力驱散议会,签署社会和睦条约,不主张提前大选等,但在政治分野上,他们仍是两家人。日里诺夫斯基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与叶利钦言和修好,同分一杯羹,而是要取而代之。
俄罗斯共产党和中派力量对于确定自己在车臣危机中的立场似乎有过犹豫。在保持国家统一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本是俄共和中派的一贯主张。原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就曾多次提出过对车臣采取制裁行动。但现在叶利钦采取了这一步骤,却使得它们踟躅再三。站到支持者一边虽符合其一贯的主张,但帮助叶利钦渡过难关、失去一次大好的打击总统扩大影响的机会却又于心不甘。最终,俄共还是以叶利钦不妥协的反对派出现。俄共继民主派之后也组织了抗议出兵车臣的示威。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还表示,俄共已征集到了100万居民以上的签名,要求进行全民公决,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综上所述简而言之,如果对车臣危机发生之后俄罗斯的政局做一个总体的估计,可粗略概括如下:
车臣危机打破了俄罗斯政坛原有的脆弱平衡,并且为各政治力量摆脱社会和睦条约的承诺和实施自己的计划提供了机会,因此俄政坛将出现新一轮的斗争和新的局面。民主派失去了叶利钦,内部再次分化,其影响和势力不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决策层来说将继续下降。
叶利钦失去了民主派的支持,同时也未自动获得反对派的支持作为补偿,车臣战事不利对其在上层和社会上的威望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国内外对他的压力也将增强,因此,叶利钦的处境将十分不利。这种状况有可能促使叶利钦强化自己的权力。
民族主义和共产党的势力和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在去年的地方选举中,民族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如果民族主义者与共产党人联手,其势力会改变俄政坛的力量对比。
中派力量由于民主派的衰落和车臣危机的契机,也有可能逐渐恢复活力。
何时举行大选可能是下一阶段俄罗斯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各党派将从对已有利的角度重新提出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政治领袖人物可能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