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小学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朝鲜族论文

韩国中小学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朝鲜族论文

目前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师资队伍论文,中小学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05)02-0024-0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当今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延边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延边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延边的民族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前列,延边也因此享有“教育之乡”的美誉。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延边朝鲜族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延边朝鲜族中小学教师的大量流失便是一个非常突出而棘手的社会问题,已成为阻碍延边朝鲜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1 现状与问题

1.1 延边朝鲜族教师外流严重,师资队伍极不稳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延边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外流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大部分是骨干教师。仅1998年~2000年间,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共流失1145名教师,占朝鲜族专任教师总数的14.5%。其中朝鲜族小学教师流失604名,占朝鲜族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4.2%;朝鲜族初中教师流失393名,占朝鲜族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4.0%;朝鲜族高中教师流失148名,占朝鲜族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7.5%[1]。而这种流失现象至今仍在持续。

教师的正常流动原本无可厚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中的人力资源在全社会广泛流动。当然这种流动是有进有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双向流动。然而,目前延边朝鲜族教师的流动只是单向的流动,并且已处于失控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引发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首先,由于流失的多为优秀教师,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延吉市某小学在2000年至2002年间共外流42名教师,其中28人是市级骨干教师;龙井市某小学仅2001年一年就流失10名教师,其中6名是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非朝夕之功,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这些骨干教师的外流,不仅造成教学人才断层的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流失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十年来,调出去的是适合从事这一职业的优秀人才,而调进来的无论在学历、能力、水平等方面比较起调出去的教师都有差距,根本谈不上“择优”,甚至农村地区只能用代课教师来“填空”空缺岗位。2003~2004学年度,龙井市中小学仍有44名代课教师;和龙市有20名代课教师。[1]由于长年不断的流失,在农村地区有的是一身兼多个角色,有的是滥竽充数,谈不上专业对口。在连正常的教学都很难维持的情况下,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对农村学校来讲无疑是一种奢谈。

第三,教师流失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之职有其特殊性,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为其劳动对象,因此,教师工作需要相对的稳定。长年不断的单方面的流失,不仅使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现象,而且出现了走了一个人往往带走几个人甚至是一批人的现象,使留下的教师情绪也不稳定,造成他们心态失衡。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1.2 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应以中年教师为主体,形成两头比例较小的“腰鼓型”结构比较理想。但是,目前延边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是以年轻教师为主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据2002~2003学年度的统计,在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总数的6057名中,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54.4%;36~50周岁的教师占39.9%;50周岁以上的教师占5.6%。

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从目前延边朝鲜族学校师资配备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英语、计算机、汉语、数学等科目的教师短缺;另一方面,政治、历史、日语等科目的教师有超编现象,使得一部分教师所用非所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出现子功能性萎缩。例如,汪清县某中学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有24名,占教学人员总数的27.3%,其中数学有6名不对口,占数学教师总数的42.9%。[2]

三是学历结构不合理。据2002年的统计,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6.2%,初中为92%,高中为86%。仅从统计数字来看达标率还算高,但实际上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师当中,不少人是没有真正接受正规的大专或本科教育的,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是师范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并不多,且多集中在延吉市或县市政府所在地,农村学校寥寥无几。譬如,2002年龙井市某镇中学教师全都是五大毕业生;和龙市某镇中学35名教师中,师范专科毕业生只有5名。很多朝鲜族农村学校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四是教师城乡分布不均匀。相对来讲,县城学校教师待遇及条件较好,教师就比较多,甚至超编;而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缺编严重,很多农村学校一人兼几门课程,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师范毕业生也没有。譬如,民族联校细鳞河中学近几年来补充了8名汉族师范专业毕业生,而朝鲜族教师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再加上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还常常拖欠工资,稍有“出息”的农村教师千方百计地往城里调或拔高使用,而新分配来的师范毕业生宁可打工也不愿到农村去从教,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1.3 教师心态不稳,缺少敬业精神

除了有形的教师流失问题之外,朝鲜族教师队伍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形流失现象,尤其是敬业精神的流失。近年来,一些教师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忽略了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大损教师形象,这表现为:

一是不安心本职工作,托关系,找门路,盼出国,要调动。社会上的出国热、下海热,尤其是中国朝鲜族所特有的出国打工热造成朝鲜族教师的心态不稳,有的教师说走就走,有的甚至不辞而别。在岗教师也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人留不住心。我们在珲春、汪清、龙井、和龙、延吉等五个县市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对“您是否愿意一辈子在学校工作?”的问题,有46%的教师选择“有条件就离开”,珲春市竟高达63%,而选择“是”的只有34%,珲春市仅为15%。[2]

二是热衷于有偿家教和“带教”。教师之职,对不少教师来讲,早已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不是“天职”,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为了填补价值观上的失衡心态或填补教师的低收入,不少教师只是应付教书,无心育人,把精力放在有偿家教上,甚至带出国人员打工族的子女。在延吉市某中学的调查中,数学、英语教师全部“曾经有过或正在搞家教”,物理、化学、朝文、日语、汉语等科目的任课教师也除极个别外(因为健康方面或家庭方面),都有家教的经验。

1.4 师资来源单一,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学缘结构单一,近亲繁殖严重。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师资的主要来源是延边大学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的毕业生。随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实施,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和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招聘,以拓宽教师的补充渠道,但朝鲜族学校的现实状况及教师的低待遇,不仅根本招不进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或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连就读于延边地区以外的师范院校的朝鲜族毕业生也很少到延边从教,从而无法扭转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单一的局面。

其次,师范专业报考生素质非常低。过去,由于师范教育有国家和政府的扶植与倾斜,使许多优秀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尤其是中师。但是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和对师范生的各种优惠待遇的消失,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实在无法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才勉强报考师范院校。近几年,延边大学师范分院的录取线比重点高中延边一中的录取线低170分~200分,比一般高中也低130分左右。师范院校生源少,质量差,加上朝鲜族师范教育的近亲繁殖,不仅直接影响师范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朝鲜族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基础教育的质量。

第三,师范毕业生到位率低。负责培养朝鲜族小学教师的延边大学师范分院每年平均有200名~300名左右的毕业生,但朝鲜族小学在毕业生中录用的教师2002~2003学年为59名,2003~2004学年为27名,且都限于延吉等条件较好的县镇小学,敦化、珲春、和龙、汪清、安图等五县市在2003~2004学年度录用的毕业生均为零。有的毕业生即使到任,结果还是“飞鸽”派。譬如,龙井某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县城朝鲜族中学,1998年~2000年间,新分配到的物理、数学教师有9名,但一年内却外流了8名。[2]

2 原因分析

2.1 经济待遇低

经济待遇低下是教师不安心教育的主要原因。如今各职业的人们经济待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教师待遇日渐菲薄,与其支付的劳动极不相称。即使是同样的教师,延边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与长春、吉林相比仍较低,而且时常出现拖欠现象,如龙井市教师长年只能领70%的工资,致使一些教师连日常生活也难以保障。同时,县市间工资差额也较大,龙井等6个县市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延吉、敦化200元左右。教师的工资不仅低于大多数其他专业的工作者,而且也低于一些简单劳动者,再加上其工资的“含金量低”,没有“隐性收入”,与其他行业名目繁多的各类补贴相比更是远远不及。延边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偏低,在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方面都有很多困难。菲薄的经济收入、较低的社会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不少优秀教师只好离开心爱的教育行业。

2.2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延边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且与韩国、朝鲜有独特的血缘、族缘关系。凭此优势而来的朝鲜族出国打工热以及国内市场经济大潮,自然而然地冲击着教师队伍。在流失的朝鲜族教师中,不少人是选择出国留学或出国打工。这些人在国外的“镀金”或高于教师收入十几倍甚至二十倍的打工收入,对仅靠不足1000元的月收入来维持生计的教师来讲,不能不是一种诱惑。面对着这种身份上、经济上的极大反差,有的教师难免心态失衡,价值观发生扭曲。

2.3 朝鲜族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剧变

由于朝鲜族人口大量流动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加之部分朝鲜族学生转到汉族学校,使朝鲜族中小学的生源,特别是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不少学校面临合并、调整或关闭的结局。1990年专设朝鲜族小学数为234所,1995年减少到134所,2004年则减到70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教师感到前途渺茫,不安心工作,一些教师则干脆趁早弃教“跳槽”,另谋职业或借钱出国。

2.4 教师的培养培训与中小学的师资需求相脱节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无法分配,而朝鲜族中小学急需的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却无毕业生可分配。加上由于种种原因,延边大学的师范性逐渐削弱,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受到良好的师范教育,专业思想不端正,专业能力不强,中途改行的多,到位率非常低。另外,师范教育的近亲繁殖、师范院校报考生生源短缺、素质偏低以及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条块分割等,也在无形中影响教师的素质提高与基础教育的质量。

3 对策

目前,延边的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5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在其他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少见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仅延边朝鲜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将全面下滑,以致长期以来形成的延边民族教育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延边朝鲜族的民族素质,影响到延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到边疆的巩固与稳定。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3.1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报刊上的口号,而应落实到行动上,要舍得为这个“本”出大力,多投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和各县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不断提高教师工资标准。延边8个县市教师工资标准应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逐步接近吉林、长春的工资标准。除了提高经济待遇外,还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要为教师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譬如,优先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使其安居乐业;妥善解决教师子女的入托、入学、就业等问题,以解除后顾之忧;为教师创造带薪进修提高的条件;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给予优厚待遇;对农村教师,在评职晋级方面应给予适当的倾斜与照顾,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等。

3.2 切实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教育条例》明确规定:“自治州自治机关保障朝鲜族教育的优先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各县市政府都要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要确实保证民族教育适度优先发展。“自治州人民政府应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以朝鲜族为主的素质良好的双语兼通的教师队伍”。[3]为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首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农村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在适当减免他们的学杂费的同时,对特别贫困的学生予以资助,以确保生源质量。其次,用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来保障朝鲜族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

3.3 加大教育投资,引进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应重点放在内“培”的基础上,重视外“引”,鼓励延边地区以外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延边来从教,而且也要吸引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加入教师行业,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通才”与“专才”、“教”与“研”的相结合。

3.4 对现有教师培养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教师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新格局。延边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有延边大学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延边教育学院以及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由于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要适应师范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和调整师范教育体系,使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走上一体化的轨道,以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相互联结。[4]

3.5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活办学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朝鲜族与朝鲜半岛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族缘关系以及同样的人文背景。利用这一独到优势,用结队、结缘、访问、进修等多种渠道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引进设施,引进资金来搞活朝鲜族教育,充分调动朝鲜族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以稳定教师队伍。

收稿日期:2005-02-24

标签:;  ;  ;  ;  

韩国中小学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