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彬[1]2000年在《试论早期共产国际、俄共(布)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苏俄利益中心”倾向》文中研究表明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个总结。 第一部分:通过对共产国际早期列宁确立的集中组织体制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并联系斯大林时期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组织体制的形成,阐述了早期共产国际集中组织体制和后期高度集中组织体制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产国际集中组织体制可以说是“苏俄利益中心”的载体。共产国际集中组织体制发展到后来的高度集中组织体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部分:分析了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思想,尤其是考察了列宁对世界革命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差异性估计不足造成的实际后果,斯大林在此基础上将世界革命利益等同于苏俄利益,从而将中国革命利益置于苏俄利益之下,进而评述了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第三部分:详细论证了十月革命后,俄共(布)在外蒙古和中东路两个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上,以苏俄利益为中心,不愿放弃帝俄时代所取得的既得权益。这是共产国际、俄共(布)指导和帮助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苏俄利益中心”的具体表现。 结论部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原则。从中苏关系的历史来看,中苏关系的融洽与否是由苏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民族利益相协调抑或相冲突所决定的。当苏俄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民族利益相一致时,中苏关系是亲密的,苏俄对中国革命就具有积极的作用;当苏俄的国家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一致时,中苏两国的相互关系就会出现矛盾冲突,对中国革命就会有所不利。在党与党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共产国际领导,这种特殊的关系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不能离开苏俄国家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是否一致这一标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共产国际、俄共(布)在指导各国革命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与兄弟党的关系,应该尊重他们,不能强求一致。否则,各国党就会脱离本国人民,革命必然失败。 中心思想:本文从共产国际集中组织体制、世界革命战略指导思想、及外蒙古问题和中东路问题,三位一体(组织原则、指导思想、实际表现),集中论述了早期共产国际、俄共(布)指导和帮助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苏俄利益中心”实际上是中后期共产国际“苏联利益中心”的萌芽形态或前身。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胡晓会[2]2011年在《1921-1935年中共早期对外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对外政策研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党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中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将通过分析1921到1935年间中共就有关国际问题所制定的宣言、决议、口号以及就相关问题进行的论述、为了实现其任务而从事的有关宣传和活动等,来考察该时期中共对苏联、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政策及其演变过程,探讨这一时期中共整个对外政策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影响中国对外政策形成的因素和由此产生的影响。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考察中共早期有关联合苏联、反对一切帝国主义政策的确立及其嬗变过程。第三部分析中共早期在对外政策中呈现的三个特点,首先,中共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认识和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其次,中共在处理中苏关系时具有苏联利益中心倾向;最后,中共是以阶级利益标准处理中文关系。第四部分讨论国际环境、共产国际和苏联、中国革命的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对中共早期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第五部分评价中共早期对外政策在促进反帝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废约运动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第六部分为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1]. 试论早期共产国际、俄共(布)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苏俄利益中心”倾向[D]. 王小彬. 中共中央党校. 2000
[2]. 1921-1935年中共早期对外政策研究[D]. 胡晓会. 赣南师范学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