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_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_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现代教育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赞同。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限于环境学、生态学的范畴,而是扩大到经济学、社会学等广泛的领域。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教育既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应该促进两者的整合。

一、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表述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的扩大, 人们对其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可持续发展本来可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但本文所说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泛指一般的可持续发展,并非单指狭义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第一个《关于人的发展报告》对人的发展作了新的界定,使用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扩大了人的发展的内涵。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序言的开篇就强调指出:“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 〕并将教育作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条件。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即:既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又能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也就是说,谋求肉体与精神的和谐圆融,身心发展的有序、均衡、协调,以保持全面的、长久的、强劲的发展能力。本文所说的人是指单个的人,并非指群体的人,确切地说指受教育者个体。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发展的归宿时,总是将它归结于人本身。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和为人的发展。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实质上是人们追求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3〕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社会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人的存在和发展又有其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于是人便从事劳动来满足这种需要,结果就产生了社会。人的劳动不仅创造和发展着社会,而且也发展和改造着人自身,人在通过生产劳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由此可见,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社会,离开了人的发展,社会也就无从发展,整个社会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人是社会赖以发展的诸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互为条件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既注重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又不能破坏环境、生态、资源,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离不开人。采用何种发展观、何种发展战略,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人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只有那些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会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而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人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可持续发展的人能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尊重相互间协调、平等、持续运行的规律,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均衡发展,富于个性,潜能存量丰富,精神境界高尚,这样便能理智地持新的发展观,注重人、社会、经济、环境等整体协调的发展。3.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既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些技能,又富有人文精神,在推动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不沦为“经济动物”、“科技奴隶”,并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精神空虚、犯罪蔓延等作斗争,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会给人留下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而优美的环境给儿童少年及青年以潜移默化的作用,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丰富的资源则为人的发展尤其是子孙后代的发展奠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在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和影响后代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得到迅速发展,还要提高生活的质量,这就要求人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能在发展中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能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这也就促进了人的可持续发展。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而且要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这便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人格的日臻完善与健全。4.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要学会负责,不仅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还要对地球和后代负责,且首先必须学会对自己负责,要保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5.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不能见物不见人,把人沦为物的奴隶,这就促使人要正确地对待人,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潜能,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

二、促进整合是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功能的新需求

教育的功能,即教育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对现代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下面从教育的基本功能来看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问题。

从经济功能的角度看,整合主张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等共同增值,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它并不否定经济增长,同样承认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教育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能一味只看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也不以培养出多少优秀的“经济人”而引以为自豪,而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要促使经济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增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充分发挥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最大限度地体现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价值。正如舒尔茨所说:教育“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它蕴藏在人体内,会在将来作出贡献”。〔4〕“空间、 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的才智的进化来决定。”〔5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6 〕这说明教育应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一致,不能失之偏颇,更不能势不两立。

从文化功能的角度看,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出一代新人,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有机结合,以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能转变观念,由对抗转向和睦、由自私转向公正、由眼前转向长远,譬如,从追求物质生活,转向注重精神生活,以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统一;从强调生存竞争、人天对争,转向注重生态平衡,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从绝对尊重个性自由、个人与社会对抗,转向个人与群体协调,个人与社会同步发展;从直线式的非可持续的进化观,转向螺旋式的可持续的发展观等等。实质上这就是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在文化功能上的新的体现。

从优化人口的功能看,整合主张教育要充分发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作用,以促进人口可持续的发展。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并努力提高人口质量,这也是现代教育新的功能。教育在人口的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对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认识直接影响其生育行为。青少年接受人口科学知识、生理知识等教育后,能树立科学的生育观,尤其是接受了人口再生产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教育,便懂得优生优育是事关国家和世界长治久安的大事。教育通过提高人口的文化素养,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人口总量。二是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具备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重视后代健康成长和良好教育。教育能够使人类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人能够可持续发展。人口质量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而人们受教育的状况决定着人口的质量。可见,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关键。三是可以优化人口结构。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人口的年龄构成,控制非生产人口增加,而且可以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使人口渐趋稳定,还能促进人口的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尤其能够提高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更多的青年接受高层次教育,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级优秀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三、促进整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的塑造、培养,促进个体身心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面发展,从而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总是希望教育既能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塑造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个人,又能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创造出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并且能够促进个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这就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确立现代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 〕现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人不仅要从一降生到就业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要在工作之后终生接受教育,否则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的需要。

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新任务。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部分。这两者变化的整合就构成了人的发展的全部内容。表面上看,人的身体的发展似乎到青年初期就结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老年时期保护器官的机能及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乃至延年益寿,都属于身体发展的范畴。心理发展更是永无止境的,这是勿庸置疑的。有人误以为教育就是在学校里传授知识,亦或还包括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其实不尽然,教育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自生命孕育到终止的全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是终身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正如心理学家乔治·拉伯萨特所说:人类生下来就是“早熟的”。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所以从本质上讲,他是能够受教育的。事实上,他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9〕《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 更是充分地肯定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教育“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终身教育是“人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条件”。〔10〕现代科学揭示,人的潜能犹如一个巨大的富矿,开发前景极其可观。人脑包括10[11]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中的星球数数量级相同,而神经胶质细胞数还要高10—50倍。绝大多数神经与数以千计的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这就意味着人脑内突触总数至少达到10[14]~10[15]数量级。〔11〕早在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就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12〕不少科学家认为,一般人只运用了其潜能的5%左右,有的甚至估计更低。 从人的潜能的丰富性来看,人的发展具有无限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若能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规律办事,便有可能在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方面有惊人的作为,使全面发展尽可能地得以实现,不仅可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能为人一生的发展不断地助推和催化,体现其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

从促进经济发展到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个世界一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果然经济确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应归功于教育和科学技术。但纯经济发展的代价是沉重的,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森林被毁、耕地减少、生态失衡、臭氧层破坏、酸雨、贫富悬殊、犯罪蔓延、拜金主义盛行等。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一味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增长行吗?教育为代价如此沉重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到底是功还是过?也许对当代人是功,对子孙后代却是过。于是,有人便大声疾呼:“一种单纯追求提高生产力的模式必然走向死胡同”,“应使发展超越经济范畴,以便也考虑其伦理、文化和生态内涵”,“发展的指标不应限于人均收入,还应包括有关健康、饮食和营养、拥有可饮用水、教育和环境等数据。”〔13〕教育不能仅仅只为经济界培养人才,把人变成经济工具,不能“一切为了经济增长”,而要肩负起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公众认识和培训是使人类和社会能够充分发挥潜力的途径。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14〕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也指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的信息、教育和交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21世纪议程》更明确地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15〕“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16〕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本保证,人们对教育寄予厚望。现代教育不能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这种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必须努力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发展得依靠人来进行,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唯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前进。因此,现代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促进二者的整合。

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必须以人为本。众所周知,一切发展都是以人为核心的。任何发展都只是手段,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样也将人放在首要的位置。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则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曾强调指出:发展过程“首先应为发挥今天还有明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的一切潜力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级目标”。〔17〕这些都充分说明,发展的核心是人。同样,人的发展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现代教育要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也必须以人为本。要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重振人的精神,使人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能够用整体的、道德的、协调的观念来对待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整合的途径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看似新鲜,实际上我们早已如此这般,只是目的不明、行动不力、效果不佳罢了。今后必须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种整合。

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所以受到威胁,实质上是人的素质不高造成的,若长此以往,人类最终将自己毁灭自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将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既可以使人自身得以可持续发展,又能让这些高素质的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两者的发展都统一在提高人的素质之上。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培养一代新人。古代教育始于人文教育,而近代以后教育则十分重视科学教育,现代教育应将两者融合。在信息化社会,搞现代化建设,不重视科学教育是寸步难行的,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但事实证明,忽视人文教育,轻视人文精神,就会使人失去灵魂,缺乏精神力量,社会也会失去灵性和理智。这表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犹如现代教育这部飞驶之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一代新人,也方能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整合。

教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面对充满暴力、冲突、偏见和严重贫富不均的世界,教育必须培养一种有责任感的人,使他们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客观地认识自己,善于发现他人,尊重生物的多样性,能与各种各样的人甚至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谋求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使个人和社会都能在和谐、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得以持续发展。

实施终身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当今之世已进入学习化社会,每人都得经常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往往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适应个人、社会的某种新的需要而学习和实践。这种教育活动不断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使我们所处的社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教育社会。

开展人口、环境、生态、卫生、营养、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这种教育必须贯穿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取不同的方式与内容,以求理想的效果。要使所有人都懂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过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于断绝人的生路,卫生、营养、健康等对人的生存及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使受教育者能普遍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会对人、社会及自然负责。

注释:

〔1〕转引自《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第1页。

〔2〕〔6〕〔10〕〔13〕〔1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第70页, 第68页—71页,第66页,第71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321页,第1卷第223页。

〔4〕舒尔茨:《对低收入国家经济成就及其前景的估计》,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情况》1980年第5期。

〔5〕舒尔茨:《穷国的经济学》,《世界经济译丛》1980 年第12期。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11〕杨雄里主编:《脑的奥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12〕〔美〕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90页。

〔14〕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编:《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文件汇编》,北京·1992年。

〔15〕〔16〕《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页,第34页。

标签:;  ;  ;  ;  ;  

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融合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