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铁消防安全管理探析论文_房连富

上海倍安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200032

摘要:当前,在高铁建设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动车所以及高铁客站得到快速发展,其设施复杂以及点多线长等情况,使消防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加,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充分满足现阶段的消防需要。本文以当前管理现状与问题为切入点,对物联网应用中,消防安全问题、强化设施监管以及落实消防职责等方面进行探索,保证消防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消防安全;管理分析

前言:在高铁建设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促使高铁客站、通信信号机房以及动车所等建筑大量建成,其设施复杂以及点多线长等问题,促使消防工作的难度日益提升,公安消防缺少监督力度、专业维护缺少有效性以及消防设施损害等问题对高铁动消防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传统消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消防需求,需要添加物防装备以及引进技防手段,促使消防的信息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对消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积极应对,保证其消防安全。

1 高铁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促使我国高铁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高铁线路不断增加,沿线高铁客站、动车所、四电用房等建筑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高铁场所在自动灭火装置、报警装置等方面的设置较为健全,另外,这些场所均属于重点防护部位。然而,监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工作范围增大等现状,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挑战。当前管理模式还是以人防模式为主,在管理人员方面极其缺乏,同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漏洞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一处部位开展检查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在路上消耗大量时间,精力消耗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工作效率无法提升。对于检查工作而言,只能查处当时消防隐患、了解当时消防情况,对与其消防状况无法进行全段监管。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消防管理的实际需求[1]。

(1)缺少专业人员

根据国家消防标准,消防控制室需要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另外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然而当前,南京地区的消防控制室有25处,应该分配188名值守人员,实际上只分配86名值守人员,其中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只有50名。消防控制室无论在专业能力方面还是在人数数量方面均不符合国家标准[2]。另外,作为管理的维护单位以及铁路单位,需要招聘专业人员。以申铁杰能公司来讲,其承担着105个客站,所有的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任务,然而公司组建的督导人数远远没有达到标准,在开展设备测试检查、车站测试检查等工作时,需要花费大约60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一次全面检查。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并且监管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完全消除安全隐患。

(2)无法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在高铁建筑中,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电气设备设备故障以及线路故障等。对于建筑中的电气线路而言,其安装的位置较为隐蔽,比如吊灯、桥架等位置,导致设备故障存在极强的不确定性以及隐蔽性,无法实现提前发现火灾隐患、无法提前处置火灾隐患等,即使将报警装置安装在建筑中,在查找报警点、原因、隐患消除等工作中,均需要具备足够的时间保障,否则无法实现火灾预防目标。另外,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等,对电气火灾隐患均无法做到提前发现、提前整改,对于线路接触故障以及供水压力问题等设施故障无法被发现,同时对于一些消防隐患而言,需要拆除吊顶以及深度开挖等,才能够被完全发现。同时,随时检测设备的方法、提前发现问题的方法严重匮乏,致使风险隐患不断提升,致使整改成本不断增加。

(3)消防设施故障问题较为严重

四电用房、高铁客站以及动车所等建筑中的消防设施配备较为齐全,然而,由于在施工质量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消防给水管道、供电线路、消防设备联动等方面造成极大影响,同时由于管理人员为按照要求定期开展检查工,导致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发现,无法提前消除。从2017年至今,消防支队在高铁建筑中,共发现设备故障187处,因此,在发生火灾险情的情况下,这些设备无法及时工作,其灭火效能被严重抑制,对消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图1所示,高铁站台消防设施,属于人口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4)无法有效落实管理责任

对于高铁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以实施岗位职工为主,由于监管措施缺少有效性,消防管理质量基本上是依靠职工自觉性以及责任加以维持,。对于其日常工作而言,在台账记录、报警故障处置以及消防检查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在动车组消防管理中,完全由乘务员自觉性所决定,导致消防管理保障系数无法提升。同时,在四电用房中,其设置分散、数量众多,以当前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的条件,在重点位置巡查制度方面缺少落实力度,而设备故障问题、火灾报警问题等,缺少及时、合理的处置,导致高铁建筑中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合理处置[3]。

2 物联网应用于高铁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1)公安信息的建设方向

根据公安部门的消防四项建设的总体要求,地方公安局以及铁路公安全局等,需要对建设基础信息化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明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重点单位以及消防设施等基础信息收集平台建设工作以及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并促使铁路与公安,能够在边界服务的帮助下,完成数据交换工作,进而促使两者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同时,逐步实现移动执法、隐患智能化督改以及辅助执法等功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集中控制体系,在消防部门、铁路单位以及维保单位等,进行检查操作以及信息共享操作平台的搭建,能够帮助消防部门对基础信息进行准确、及时地掌握,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查处,进而完成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消防监管工作。

(2)对消防发展趋势的强化

以当前的检查方法,还没有办法满足以及适应消防在不确定性和高速变化性等方面的实际要求,无法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无空当、全时段、无死角以及全方位消防管理,以及避免失控漏管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能够达到全时段管理的目的。借助电脑终端以及手机终端等,能够对消防设施情况进行随时监控,对设备故障根源进行查找,对消防隐患的原因进行分析,达到动态管理目的。对由于定量抽查、定时巡查以及定期检查等造成的时间空当问题进行有效消除,进而实现应对管理中动态变化性的目的。另外,借助物联技术能够对消防设施的实际状况、性能状况以及技术参数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收集,进而实现对设施安全情况的全面掌握,有效解决由于人工检查、数据收集造成的检查内容缺失以及数据缺少全面性等问题[4]。

(3)对于突出问题处置的实际需求

需要借助RFID和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消控室的实时监控,,对控制室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制度落实情况等开展监控工作,保证人员脱岗、巡查不实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促使管理职责能够落实到位。同时,实现消防设施的科学监管,借助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消防设施状态监管目标,另外,能够保证下达的指令更具合理性,保障消防人员快速到达指定位置,进而有效整改隐患,保证故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能够得到有效整改。

3高铁消防安全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3.1 消防设施管理

现阶段,在高铁建筑中的消防水炮以及消火栓等设施,已经在联动控制器的帮助下,形成网络连接,通过不断完善形成物联网,而在信息采集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设备中,设置监控芯片,以便能够及时相关信息,并对管道压力以及消防供电等信息进行传输,同时借助芯片促使远程监控联动设备的目的得以实现。比如,在泵组以及消火栓等设备中进行传感装置的安装工作,就能够对泵组工作以及管道供水压力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把握,若是管道压力发生下降的问题,在传感装置的帮助下,能够在早期发现,同时利用芯片,能够实现消防泵远程启动,进而得到增压的目的,将其供水压力控制在标准范围内[5]。并以此为基础,借助铁路网、物联网这两种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消防物联网的连接,进而使其形成全局型物联网,建设中央数据库、集中控制体系等,建立消防设施远程控制、中央集控以及多点监管控制平台,进而达到全方位、全时段监管消防设施的目的,实现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的工作目标,为消防设施能够保持良好状态供保障。

3.2 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管理在消防维保机构以及铁路单位,安装消防物联网的集中控制体系,建立中央集控平台、远程控制平台,能够对消防管理、设施等信息,及时报告给管理部门中的相关人员的终端进行传输,管理层借助手机就能够实现检查防火工作的目的,对消防设施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指导,有效消除设备故障以及火灾报警等。

重点部位的监督,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可视图像传输系统的构建,在消防泵房以及消防控制室等部位进行图像监控设备的安装,能够对控制室人员的到岗工作开展实时监控,并完全掌握消防场所的实际情况[6]。通过图像传输平台,能够促使高铁沿线,在“四电”用房中日常巡查发现难点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行远程时视频的防火巡查。

对于消防巡检方来讲,在消防设施、重点消防场所中中,设置电子标签,能够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通过手机扫描,并借助网络,将信心同步传输到管理工作人员手机以及系统数据库等终端,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工作人员在掌握设施检测方法、设备检查内容以及要点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同时,能够对巡查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3.3 公安消防监督

消防部门能够在物联网统计、数据评估等功能的帮助下,实现全方位的分析安全情况,估测维保单位在管理方面的能力等工作,另外对其消全情况开展全面评价,分析消防安全中主要的火灾风险、隐患等,可以在重点工作方面加以明确,进而实现消防工作的改进。

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对于消防违法以及火灾隐患等,消防部门借助与维保单位以及铁路单位的共享物联网平台,构建隐患督改平台,可以向责任单位直接进行整改通知书的下发工作,对整改措施以及整改责任进行明确,促使监督执法效率得到提升。

日常监督检查,借助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对现场管理、职工履职以及消防设施进行抽查,能够有效促使相关人员履行自身职责,实现警力节省以及车辆节省等,并将精力集中在火灾隐患多以及消防风险大的场所。

辖区单位的信息掌握,消防部门构建物联网监管体系,将单位的消防管理情况、维保工作情况以及消防设施情况,实时向公安消防部门传输。促使其能够对高铁中的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如图2所示,公安消防监督。

3.4 火灾应急处置

在交通设施中,高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现火情,一定会对群众生命以及财产构成极大威胁。需要处置经验丰富以及专业技能较强的人员对火灾进行处置,有效处置、防范各种火情。在消防物联网中,可以通过现场监控视频、多功能传感器的布置,实现准确探查有毒气体浓度、温度等信息的工作,并将信息数据及时向消防部门传输,使指挥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现场信息。同时,通过物联网端口能够保证不论指挥人员在何位置,均能够掌握现场灭火救援、火灾情况以及消防设施等信心,另外,能够借助物联网系统,对排烟风机以及消防泵组等进行直接启动,下达人员疏散指令、救援指令等,指挥人员合理开展火灾应急作业,为灭火救援及时性提供信息保障。同时,在完成灭火救援工作之后,可以借助物联网所收集的信息,对起火物、起火点进行准确查找,为确定火灾原因以及事故责任分析提供保障。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铁消防工作,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其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源头上消除隐患,保证乘客安全。通过对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发现缺少专业员、无法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消防设施故障问题较为严重等问题。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在设施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监督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1]齐伟, 程阳春.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铁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 26(1):73-76.

[2]徐进, 章旭伟.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 数字通信世界, 2017(11):214-215.

[3]吴迪. 消防安全管理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关系[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15):219-219.

[4]琚浩. 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10):12-13.

[5]芦家奎. 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消防界(电子版), 2017(5):11-11.

[6]孙宁. 物联网技术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2(5):25-26.

论文作者:房连富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铁消防安全管理探析论文_房连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