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膜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与应用

MD膜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与应用

范玉平[1]2002年在《MD膜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原油采收率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油藏的地质性质和开发方法。由于当前技术条件下水驱效率有限,中国的大部分水驱油藏含水超过90%,最高的水油比甚至超过这个数。在还没有找到新的、大型的油田之前,经营者们更注重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他们关心地层的波及效率和冲刷效率,所有的驱替开采技术都基于这两个方面,按照技术的分类把它称为叁次采油或称为提高采收率法采油。 地层的波及率随着驱替液和油的流度比的减少而增加,同时地层的非均质性也将被改变,有一些技术可以在这种情况使用,如聚合物驱。驱替流体的冲刷效率是靠消除或降低驱替液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而增加的,随着剩余油的减少,人们可以使用一些其它开发方法如混相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由于EOR的成本问题,经济评价的可行性经常是有限的,因此所有的经营者都对低成本的开采技术感性趣。 人们已经研制出一种称为分子沉积膜的驱油剂(MD),它作为水中的添加剂,由于它的使用量少,在兴53块进行的现场实验很具有吸引力,为了筛选和优化注剂的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技术人员做了一些岩心实验,同时在这篇文章中也给出了MD驱的数学模型,随后对兴209块进行了水驱的油藏数值模拟并得出了剩余油的分布。 同时也完成了MD驱油技术的模拟。采用优化方法优化了注剂的浓度、注入量和注入速度。实验表明,驱油剂的浓度在450mg/1,注入量在0.017pv(空隙体积),将得到最大的增产量。

杨小平[2]2011年在《扶余油田深部调部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在总结扶余油田已有的调剖技术基础上,从地质研究入手,集地质、地震、测井及动态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为一体深入分析认识油藏特点,通过精细油藏静动态分析,明确调整区块主要存在的问题、潜力及调剖方向;在深入分析油藏特点基础上,明确通过深部调剖解决两个方面问题:针对储层发育的特点,既要封堵水窜通道又要保持渗流能力、针对双重渗流介质中砂岩基质渗流能力差的状况,提高基质中原油渗流能力。针对油藏需求,优选了以低温膨胀凝胶为主调剖剂,配合纳米微粒、高分子絮凝团组成的深部调剖剂组合,根据注采井组动用水洗连通厚度,结合深部调剖剂体系的特征,采取椭球或半椭球体积公式近似计算调剖用量,针对不同井层的不同开发矛盾及窜流特征,优化制定不同的施工参数。在优选出的试验区块利用优选的深部调剖施工工艺及参数控制技术进行现场施工,调配效果明显,区块含水下降3%以上,区块实现自然不递减,注水开发效果明显好转,平均单井增油336吨。为了确保调剖效果,对深部调剖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调驱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开发效果。

郭彦臣[3]2002年在《兴209块分子膜驱油技术及现场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辽河油田稀油注水开发区块,已采出可采储量的65.95%,综合含水率为78.35%。其中主力区块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5.0%以上,综合含水率为85.56%。注水比较完善的兴隆台油田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4.29%,综合含水92.1%,已经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阶段。纵向上多数油层被水淹,平面上剩余油零星分布。油水分布错综复杂,如何通过改变注入剂提高高含水油田和区块的开发效果及最终采收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子沉积膜驱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油技术。分子膜驱油机理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等驱油方法)。它是以水溶液为传递介质,膜剂分子依靠静电相互作用为成膜动力,膜剂有效分子沉积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形成纳米级超薄膜,改变了储层表面的性质和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使得注入流体在冲刷孔隙过程中,原油易于剥落和流动而被驱替液驱替出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一九九八年,兴隆台采油厂在“双高期”的非均质严重的兴42块兴53井组进行分子膜驱现场试验,获得了部分观察井日产油量明显增加的好效果。鉴于一九九八年兴53井组膜驱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认真筛选,一九九九年又在兴212块进行膜驱油扩大试验。截止到2000年12月,全块增产原油3235.6t,累积增气32.5×10~4m~3。可以说,已初步见到试验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分子膜驱技术的可行性,取得广泛推广的经验,我们又从兴隆台油田筛选出兴209块,进一步扩大分子膜驱试验,完善膜驱配套技术,为“双高”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矿场经验,为今后研究和推广分子膜驱油技术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室内和矿场试验研究,形成了从区块地质特征、油藏工程、膜驱驱油机理研究、注入参数优化、矿场试验方案编制到方案实施及跟踪调整一体化分子膜驱配套技术。 驱油效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式注入方式的效果要优于段塞式;现场试验的膜剂注入浓度控制在300mg/L~500mg/L之间为宜。通过对膜驱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分子膜剂与地层水有较好的配伍性;不同矿化度下的膜驱驱油效果相差不多,但是用蒸馏水配制的膜剂体系驱油效率增幅相对较小;油藏的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分子膜驱的效果就越好。分子膜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膜剂依靠静电作用吸附在岩石表面改变油与岩石的作用状态;另一方面,注入油层的膜剂能够改变油藏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另外,水溶液中的分子膜剂分子能够激发水分子的活化能,加快其自身的扩散作用。在渗流特征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认识到分子膜驱能够提高油层所有大小孔隙的孔隙利用系数,特别是盲端孔隙和非动力学连通孔隙中的原油动用程度。膜驱后油水两相共渗区变宽,驱油效果变好。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和井间示踪剂的监测情况,编制了兴209块分子膜驱现场试验方案。分子膜驱矿场试验于2000年5月8日开始实施,从观察井生产动态看,注入膜剂一个月后,距注剂井较近的采油井或者多方向受效井日产油量上升,含水呈现下降趋势。截止到11月底,13口观察井中有9口井见到了膜驱效果,断块净增产原油968.lt,气260石x IO3m,。 由于膜驱具有使用浓度低,投资少,施工工艺简单,矿场试验可以使用现有的注水井网、注水设施以及不需特别培训人员、现场试验增油明显等特点。因此有望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改进水驱”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王锦生[4]2009年在《分子膜驱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子沉积膜驱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膜驱油技术。由于膜驱具有使用浓度低,投资少,施工工艺简单,矿场试验可以使用现有的注水井网、注水设施以及不需特别培训人员、现场试验增油明显等特点。因此有望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改进水驱”提高采收率新技术。1998年,兴隆台采油厂在“双高期”的非均质严重的兴42块兴53井组进行分子膜驱现场试验,获得了部分观察井日产油量明显增加的好效果。鉴于兴53井组取得的效果,1999年又在兴212块进行分子膜驱油扩大试验。截止到2000年12月,全块增产原油3235.6 t,累积增气32.5×10~4m~3。可以说,已初步见到试验效果。虽然分子膜驱试验从井组扩大到断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仅仅代表一类断块而不能完全评价膜驱技术,为了进一步验证分子膜驱这种驱油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又筛选出兴136块,进一步扩大分子膜驱试验。在对分子膜驱影响因素、注入参数、潜力预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了分子膜剂改变油藏润湿性、增强自发渗吸、增大水分子扩散系数、略微降低界面张力等驱油机理,并编制了矿场试验实施方案。现场于2007年5月8日开始注入膜剂,膜驱1个月后油井开始见效,断块13口观察井相继有9口油井见到膜驱效果,日产油水平由膜驱前31.3t上升到38t,油井含水率下降最高已达10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增油势头。

李明秋[5]2014年在《红岗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地质研究入手,集地质、地震、测井及动态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为一体,精细刻画红岗油田油层储层特征;以单砂体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油砂体连通性研究,重建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和开展剩余油潜力分布研究;搞清并量化油砂体的潜力分布及大小,确定调改单元。为地质工程一体化调剖提供决策。分析了油藏特点,明确了无效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调剖方向。通过精细油藏静动态分析,明确调整区块主要存在的问题、潜力及调剖方向。红岗油田正韵律的沉积特征及压裂改造形成的裂缝是造成无效水循环的主要因素,主力砂体非均质严重,但是仍是剩余油富集区,是调剖的主要层段;主河道部位的水井发生水窜的主要位置,纵向上正韵律底部是调剖位置的重点。在分析了油藏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通过调剖解决的两个方面问题:针对储层发育的特点,既要封堵水窜通道又要保持渗流能力、针对双重渗流介质中砂岩基质渗流能力差的状况,提高基质中原油渗流能力。针对油藏需求,优选膨胀凝胶、纳米微粒、高分子絮凝团、分子膜驱油剂配方体系;根据注采井组动用水洗连通厚度,结合调剖剂体系特征,采取椭球或半椭球体积公式近似计算调剖用量;针对不同井层的不同开发矛盾及窜流特征,优化制定了不同的施工参数。利用在线调剖施工工艺及参数控制技术施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李来双[6]2011年在《新北油田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新北油田为单油层的高孔高渗构造岩性油藏(孔隙度29%,渗透率507毫达西),是一个已经开发近30年的老油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81.23%,采出程度21.14%),无效水循环严重,平面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依靠实施局部调整、有效注水和措施挖潜,实现了产量基本稳定,但老区受无效水循环严重影响,稳产、提高采收率的难度日益加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提高。虽然通过井网调整短期内缓解了开发矛盾,但由于裂缝性油藏特点导致这种开发矛盾依然存在,因此调剖技术作为提高注水效率的补充和完善技术,已成为吉林油田控水稳油的重要技术手段。虽然我们已经进行2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续,吉林油田的各区块油层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对调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仍需从实际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调剖堵水技术研制成功,可以提高注水利用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对老油田二次开发,发挥产能,有着重要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王飞鹰[7]2012年在《西峡沟开发试验区稠油蒸汽吞吐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利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技术,目前仍在委内瑞拉、美国和加拿大广泛应用。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蒸汽吞吐采油原理和开采特征,热力模型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在稠油开发中仍然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油原理复杂,是一项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进入开采中后期,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改善吞吐效果并适时地转入合理的二次热采方式。为有效地挖掘油田剩余油潜力,改善开发效果,吐哈油田首次在葡北油田稀油油藏进行了蒸汽驱开采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蒸汽驱的各种影响因素,优选了注采参数,优化了注汽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评价了蒸汽驱开发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驱是水驱油藏的有效补充,通过增加可采储量,实现了蒸汽驱和水驱的优势互补,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吐哈油田叁塘湖西峡沟试验区块原油粘度高、油层物性差,常规注水开采产能低,为了改善该区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油速度,在试验区内优选部分井开展热力采油试验,为以后稠油注水开发+热采吞吐引效提供依据。了解蒸汽吞吐开采对叁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特低渗稠油适应性;分析蒸汽吞吐提高单井产能的潜力;摸索蒸汽吞吐开采特低渗透稠油油藏配套技术及工艺参数,形成一套符合该块油藏特点的开发技术,为区块整体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MD膜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与应用[D]. 范玉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2]. 扶余油田深部调部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小平. 东北石油大学. 2011

[3]. 兴209块分子膜驱油技术及现场应用研究[D]. 郭彦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4]. 分子膜驱油技术[D]. 王锦生. 大庆石油学院. 2009

[5]. 红岗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明秋. 东北石油大学. 2014

[6]. 新北油田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李来双. 东北石油大学. 2011

[7]. 西峡沟开发试验区稠油蒸汽吞吐试验研究[D]. 王飞鹰. 长江大学. 2012

标签:;  ;  ;  

MD膜驱油藏工程方案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