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城市建筑的竖向发展以及地下轨道交通的水平发展,超高层综合体地下交通接驳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都市居民出行通勤的流量,如何通过设计改善地下接驳空间,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通畅性以及便捷性是本文论题,本文结合笔者作为设计总负责参与广州绿地金融中心的案例,进行建成后经验与教训总结,浅析相关的论题,探寻对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地下接驳空间;舒适性;通畅性;便捷性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超高层综合体地下交通接驳空间的概念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一方面人口及各种资源集聚,导致城市空间竖向发展,另一方面道路交通与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公交、轨道)的建设,导致城市空间水平发展。对于超高层综合体而言,其近地交通具有流量大、公共性强,使用频度高等特征,我们称之为超高层综合体交通接驳空间。它的近地属性意味其承担着超高层建筑与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接驳,可形象理解为一个倒T型三通器,把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地下部分:即超高层综合体地下交通接驳空间(文内简称地下接驳空间)。地下接驳空间可以分为人行、车行、货运三类空间。
2地下接驳空间的特征与研究意义
地下接驳空间以下四点特征:(1)遮风避雨,地下接驳空间以室内空间为主,保证了其有遮风避雨的特征,是地下接驳空间的天然优势;(2)连续不断,是指人行与车行在相对独立空间,几乎不交叉;(3)封闭性强,是指地下接驳空间无法与自然交流,采光通风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这是地下接驳空间的弱点;(4)方向性弱,进行地下接驳空间设计的时候要重视空间的标识区分与标识导向设计,改善封闭性也利于在地下空间的定位。
图1 地下接驳空间的特征(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研究地下接驳空间的现实意义是通过设计改善使用者的通勤舒适性、通畅性与便捷性,同时为长期在争取为超高层标准层相对密闭空间活动的使用者提供易于认知、易于到达的近地的公共的室外或临室外的景观环境。
二、绿地金融中心地下空间设计回顾与回访
1下沉庭院,打造景观:改善地下人行接驳的舒适性
下沉庭院是对改善地下接驳空间的人行接驳的舒适性的重要策略。其对于地下接驳空间有以下四个意义:第一、为其周边以及其下方的地下空间提供采光与自然通风;第二、打造景观以后为地下接驳空间提供易于到达的环境优美的室外空间;第三、为其他地下空间提供明确的方向感;第四、具备一定条件的下沉庭院很好的改善消防疏散及救灾的条件。在绿地金融中心项目中,在设计过程中重视两处下沉庭院的打造,从建成效果来看无论设计效果与实现效果都比较好地实现了上述四个意义。尤其东北角下沉庭院的设计是结合了地铁站连接口的设计,是重要的交通接驳节点。
在设计中围绕着改善地下人行接驳的舒适性进行了四点深化设计:(1)通行便捷性,在地铁接驳通道标高与地下二层地坪标高比有2.1米的高差,为保证主人流的便捷性,增加扶梯一对。从地下二层的下沉庭院直接设置跨层的室外扶梯,可以通道地面建筑主入口。(2)视线通透性,在下沉庭院周边首层的界面,采用了低反坎不锈钢扶手组合玻璃栏板,确保下沉庭院上下层的人实现相互对望。在下沉庭院上方有一段32米跨度的连桥,采用大跨度庭院无柱设计。(3)绿化生态性,对下沉庭院的垂直墙面采用垂直绿化墙体设计。地面的绿化结合地面的下凹与花台的上抬,确保植物的种植深度。(4)界面纯净性。项目此处下沉庭院本身承载着很多工程上的需求,包括消防疏散、空调机散热、雨水回用等。消防疏散的角度下沉庭院要求庭院四侧均为密闭的防火墙,项目中采用了幕墙内衬墙体的做法。
图2绿地金融中心下沉庭院平面与建成实景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自摄)
2减少迂回,优化流线:改善地下车行接驳的通畅性
改善地下车行接驳的通畅性在设计中需要主要处理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1)坡道系统的组织;(2)平层车库层的连接段设计;(3)平层车库的单向组织。
当汽车通过地面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后,坡道系统负责汽车导向各层地下室,坡道的组织对车库效率尤为重要。根据坡道形式以及其与平层地下车库的关系分为四种:(1)连续直线式,坡道靠边布置,驾驶舒适性好;(2)叠合直线式,不同坡段在水平投影上叠合,相对连续直线式稍迂回;(3)螺旋式,坡道空间集中,驾驶舒适性不好;(4)穿越式,是指坡道不集中布置,需要穿越平层车库到下一段坡道。在绿地金融中心的地下车库为为4层地下室,总停车数有近2000辆的大型停车库,三段坡段均采用了连续直线式,汽车可以不通过其他楼层直接到达目标车库层,极大地提高了车库的运行效率。
平层车库的连接段主要承担车行连接以及车库管理两个功能。第一个车行连接功能是指从坡道出口与平层车库内车道系统的连接,要从驾驶角度,减少迂回,例如如果需要转L型的两个90度转角的连接,可以处理成Y型两个45转角的连接。第二个车库管理功能,要尽量在水平连接段处理好收费及刷卡功能。另外平层车库内汽车大部分行驶道路单向组织对减少车行交叉有很大帮助。在绿地金融中心的车库管理采用B2层设置中央收费处,在不同车库层的水平连接段设置刷卡系统。车库内大部分车行道采用了单向行驶的方式。笔者建成后层多次驾车到现场回访,车库坡道与行车路线组织有序,标识清晰,管理设置使用便捷。
3靠近货梯,完善配套:改善地下货运接驳的便捷性
经过对国内众多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考察,在设计前期我们对项目地下货运系统制定了三点设计策略:(1)地下卸货区接近垂直交通核心,包括超高层塔楼核心筒与商业货运电梯;(2)缩短货车行驶路线,这是由于货车净高要求4.0米,如果净高不够,只能行驶较小载重量的货车;(3)卸货区完善配套,卸货区除了要有足够的卸货车位,良好的回转空间,也要完善考虑卸货平台设施、清洗设施、垃圾储运设施等。
在绿地金融中心的建成后回访来看,上述三条策略较好地被执行,但仍有以下两点作为经验教训需要在日后的设计中吸取学习。第一、货车回车场与客车坡道空间上没有分离存在叠合,导致货车回车影响坡道交通,第二、卸货平台还是离开货梯有约50米距离,大量货车还是选择到临近塔楼核心筒的区域进行卸货。
三、结语
超高层综合体地下交通接驳空间承载着越来越多都市居民出行通勤的流量,本文结合笔者负责绿地金融中心的工程经验与使用后回访总结,浅析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通畅性以及便捷性的设计策略,希望相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论文作者:林登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地下论文; 空间论文; 车库论文; 坡道论文; 庭院论文; 综合体论文; 绿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