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论文_刘丽琼,周其江

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论文_刘丽琼,周其江

刘丽琼 周其江

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各项事业巨大成功所遵循的根本工作路线。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既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也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本文认真分析了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对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对策提出了新思考。

关键词:群众路线;离散和虚化;新挑战;对策思考

课题项目:本文系云南师范大学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党的群众路线研究项目“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的阶段性成果。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巩固执政地位具有极端重要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更需要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既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也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矛盾呈现出“显性化、冲突群体化、博弈政治化、异质化和解决复杂化的特点”[1]。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着群众主体多元、社会阶层固化、“四风”问题抬头、制度机制不健全、网络化发展等一系列离散和虚化群众路线的挑战,需要党和政府从改变观念、把握规律、完善制度、创新方法等方面加以解决,为今后开展群众工作积累新的经验。

一、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各种问题错综复杂,现实环境瞬息万变,再加上部分党员干部因长期执政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忽视群众、怀疑群众、脱离群众的现象,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顿生了一系列虚化和离散群众路线的新挑战。

1、“群众”主体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结构单一,主要由“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2]组成。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不仅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社会结构也由“三明治”变成了“千层饼”。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3]还有学者把当代中国的社会成员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4]由此可见,群众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且多元化的群众主体必然导致价值取向、利益目标的多元化,一些社会阶层对党的利益代表性提出质疑,对于改革发展的认同度降低,进而对党执政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党的执政基础很大一部分遭到流失,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等等,这种状况必将给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带来了新的挑战。

2、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由社会资源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阶层分化趋于稳定,垂直性社会流动受阻,并伴随着“精英复制”、“权力世袭”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的不平等出现代际转移,令“拼搏不如拼爹”等现象成为常态,既存在“权二代”和“富二代”,也存在“穷二代”。它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但随着就业、婚姻等领域的“恨爹不成刚”等“拼爹游戏”的出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误读得到显化,不仅公平正义遭到冲击,社会也变得急剧动荡;不仅形成了阻碍阶层流动的不同利益集团,造成党群之间出现对话障碍,而且使下一代失去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对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构成挑战。虽然阶层固化普遍性程度具体如何还需进一步实证研究,但它已经使群众路线面临虚化的危险。一旦阶层固化,党群之间将出现对话障碍,甚至失去对话可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自己解放自己将成为空谈。

3、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是关键。由于执政地位的日渐巩固,执政条件的逐步改善,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严重影响党群关系的“四风”问题,表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有的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有的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等。“四风”问题的存在严重了影响了党的形象,很容易导致人民群众的反感,最终导致党的群众路线的退化。2013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肃清。同时,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党员干部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和素质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不少缺乏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波考验的年轻党员涌入党内,带来了各种思想作风问题,这也是必将给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来新问题。

4、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不健全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6],当前贯彻群众路线还面临着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挑战。贯彻群众路线还主要依靠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而缺乏制度的刚性约束。党的一些传统群众工作方法有时候面临着“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的被动局面。现在,各种联系群众的制度基本上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所采取的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制度设置,尚未在全局上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个别性制度较多,系统性制度欠缺。除了一些基本制度外,并没有更具体的机制上的规定。既没有群众路线的教育机制,也缺乏重大事件的通报机制;既没有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也缺乏对官员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仅使得群众路线沦为一种简单的政治口号,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容易出现偶然性、随意性的问题,而且一部分人还将群众路线作为体现“民主作风”的工具。因此,不仅无法切实贯彻群众路线,而且当发生恶性事件时,群众路线往往还要遭受重大破坏。

5、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

21世纪是“大众麦克风”的微时代,是“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7]的自媒体时代,网络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削弱和颠覆了信息的集权控制,促使“政治逐渐偏离选民代表的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8]。但“网络也间接绑架了每一个网络个体”[9]。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给党贯彻群众路线带来新挑战:一是加大了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大数据时代“一句话引发股灾”、“一条信息导致盐荒”等成为现实,网络宣传效应极大增加了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二是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由于“年轻一代缺乏明确的意识形态,往往把个人诉求当作政治理想”[10],因而西方国家能够轻而易举地实施政治颠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政府“法不责众”的心理恣意造谣,导致“群体极化效应”,造成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三是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网络舆论极易造成“网络奇观效应”,个别政府的不作为或不端行为,一经网民的宣传便被无限放大,引发政府公信力维护困难的问题。四是隐蔽了信息的集权控制。面对“海量信息”,技术官僚不是采取查、封、堵、治的办法,而是搞“信息轰炸”,在民众面前树立一道“信息大墙”,使得网络成为官僚为民做主的工具,“网上群众路线”沦为“计算机统治中的一种怪物”[11]。五是造成了信息的两极分化。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其他人更快地获取信息”[12],资本集团掌握着网络等新兴媒体,而绝大部分人只是“沉默的大多数”,严重的“数字鸿沟”,给贯彻群众路线带来“代表性断裂”的问题。

二、针对新挑战的新对策

针对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党和政府从改变观念、把握规律、完善制度、创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基于此,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对策,为今后开展群众工作积累新的经验。

1、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和内在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明确的群众观点,就没有真正的群众路线”[13]。新时期要推动群众工作的创新,首先就必须正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和内在要求:一是改变对群众概念的误读。面对群众主体多元的现实,党员干部必须用公民视域取代革命视域来理解“群众”,“不仅要把群众看作一个整体,更要把群众看作有不同利益表达的你、我、他(她)在内的‘我们’”[14],区别性地开展群众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要洗涤“官本位”的思想。为了更好贯彻群众路线,不仅群众需要破除圣贤情结和依赖心理,党员干部也要洗涤“官本位”的思想。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没有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没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5]。而是认为“官帽子掌握在上级手里,选票分散在同僚手中”[16],忽视和脱离群众,遇到问题时堕入“金钱万能”的误区,用人民币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致使党群和干群关系发生变异。三是加强对群众路线的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需要党员干部加强对群众路线的自觉,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7]的价值理念,坚决反对各种不良倾向。须知“离开对群众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就不可能把群众真正动员和组织起来,实现对群众的领导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18]。同时,要自觉将贯彻群众路线与发扬民主结合起来。没有民主,“从群众中来”就会沦为空谈;没有充分集中群众智慧,也就无法做到“到群众中去”。

2、把握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的养成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9]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为了强化党员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信念,真正找到化解干群矛盾的“思想钥匙”,需要重点把握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的教育和养成规律。一是从党性修养上讲,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战争年代党性体现为革命性,而在和平年代党性就主要体现为人民性,需要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群众工作时不仅要“身入”,更要“深入”;不仅要“眼到”,更要“手到”;不仅要“脚到”,更要“心到”;严厉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回潮,营造一个“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政治局面。二是从宣传教育上讲,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熟悉网络等新兴媒体,为贯彻群众路线挖掘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三是从实践养成上讲,要求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并体现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这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认真真做好群众工作。将网上调研与网下工作结合起来,“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努力营造一个政通人和的局面。

3、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

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突击性的政治行为,“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20],要用完善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来为其保驾护航。一要完善群众路线教育制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21],“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2]。切实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有完善的群众路线教育制度,这样才能避免随意性和运动性的问题。二要完善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是党在基层的‘麦克风’”[23],只有建立起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的各种联系机制,才能巩固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三要完善群众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制度。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沉重的决策担子最后将不得不通过较广泛的民主参政来分担解决。”[24]因此,必须完善选举、信访等常规制度,“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2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干群关系的稳定,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同时要规范和疏导各种体制外参与形式,降低“非制度化”参与行为的发生,以实现党群互动鲜活有力、平稳有序。四要完善群众工作评价制度。群众生活得好不好,是检查我们群众工作是否到位的试金石,群众的幸福程度是与干部的辛苦程度成正比的。为了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完善群众工作的评价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敢忽视群众,不能忽视群众。五要完善负面信息通报制度。当前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干部工作滞后,如湖北的“石首事件”发生三天后才出现“官方回应”,从制度上讲就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负面信息通报制度。有了相应的制度,政府才能设定配套的应对机制,最终才能降低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

4、创新联系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

群众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26],不能光有热情,还必须有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当前出现传统群众工作方法“用起来不灵,动起来不行”[27]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党员干部没有做到创新。一是创新领导群众的方法。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领导群众,运用新的条件和资源对群众进行利益整合,探索领导群众的新方法,开创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局面。二是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面对“信息大爆炸”,我们不能是畏首畏尾,而应该是迎难而上,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将“网上群众路线”与“迈开双脚”结合起来,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多渠道关心群众生活。三是创新服务群众的方法。面对潜在问题不断增多的现实,我们应该采取“超越问题”的办法,抛开地域、角色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网络和群众组织的作用,用网络来联系群众,用群众组织来服务群众,这样才能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目的。

总之,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对于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能否坚持群众路线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28]。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我们只有采取新的对策才能克服和解决,才能巩固党的领导,才能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1]陈志刚:《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十大挑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7]曹劲松:《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8]胡同新:《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价值透视》,《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9]孙忠良、衣永红:《“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群众路线新的发展》,《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4期。

[10]赵佳佳:《群众工作视野下的网络问政研究》,《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11]同①。

[1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页。

[13]沈宝祥:《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理论前沿》,2000年第9期。

[14]商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15]何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后感》,《中国记者》,1994年第8期。

[16]杨文明:《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人民论坛》,2013年第22期。

[1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18]《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19]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页。

[20]陈元福:《群众路线:内涵、挑战、选择》,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23]卢诚、贾昌萍:《论在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坚守与创新》,《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6期。

[24][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504页。

[2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页。

[26]赵艳华:《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第8期。

[27] 赵绪生:《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3期。

[28]杨焕章、秦锡瑜、梅岱:《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页。

作者简介:

刘丽琼(1964—),女,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

周其江(1991—),男,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刘丽琼,周其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思考论文_刘丽琼,周其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