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
谷兴荣
(广州商学院 经贸系,广东 广州 510850)
摘 要: 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从基础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有三大分支领域,即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及结构演变理论;科学技术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理论;科学技术的传播发展与评价理论。并对该研究的主要观点、基本内容、学术创新和学术价值进行了阐析。
关键词: 科学学;科技管理;计量研究;创新价值
0 引言
笔者于1978年开始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量化研究,至今已经发表100多篇论文;从1990年开始,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性论著。将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研究分为四门学科,数理科技学是其中的一门;将数理科技学的内容概括为三大理论。以笔者论文为基础,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撰写了60万字的书稿,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发行。
1 主要观点
1.1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的相关学科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研究,有4门相关学科,从不同侧面研究这个问题。
(1)科技统计学,重点研究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设备、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如何提炼指标,这些指标数据如何调查,如何整理,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等。
(2)科学计量学,主要根据已有科技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主成份分析等方法,通过建立模型,估计参数,进行科技与经济、科技人才与成果等相关性分析、因果性分析等。
(3)数量科技学,是对科学技术发展方略和发展问题的量化研究。
振威展览主要收入为举办会展项目向参展商收取的展位费,行业惯例普遍采取预收款模式。根据招股书数据,2015-2017年振威展览预收款项余额分别为2105.99万元、1691.65万元和1790.61万元,三年来整体呈下滑趋势。公司预收款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也大幅下滑,2015年-2017年分别为60.09%、46.40%和34.38%。而预收款的多少代表了将来的展会订单和业务收入情况,公司预收款规模的下滑间接反映了未来公司订单规模和收入的增长不容乐观,或者公司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降低预收款支付比例。
(4)数理科技学,对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等基础问题计量研究。
对10批护肝剂制剂按“2.1.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对10批护肝剂制剂样品(设为S1~S10)的图谱数据进行分析,标定共有峰39个,设置S6为参照指纹图谱,采用多点校正后进行自动匹配,建立10批护肝剂制剂的HPLC共有模式图,结果见图1、2。
由于连接器型预制光缆的插接衰减与连接器尺寸随芯数增多逐步增大,目前在工程中应用的连接器预制光缆主要包括4、8、12芯三种,单端损耗为0.25~0.75 dB,24芯预制光缆应用较少[5]。
1.2 科技发展计量研究的立足点
所谓立足点就是要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计量研究的基本范式。不能让文献计量学牵着鼻子走,不能用科学计量学的名称,做与文献计量学完全相同的工作。文献计量学只着眼于文献资料的数量增长、质量评价、分布规律、资料检索等问题。科技文献资料在科技体系中仅为一个小部分,除了文献资料以外,还有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科技人员的培养、评价、调配和管理等,这些都可以从定量的方面研究而且内容更为重要。况且科学学紧密地与科学管理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需开展多方面的研究。从大学相关专业开设课程看,有些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以科学学与科技管理作为选修课,但图书情报专业并不设置此课,以研究论文索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是适宜于管理专业还是图书情报专业还有待研究。从发展讲,如果把科学计量学作为以论文索引为重点研究的学科,永远只能跟在文献计量学后面跑,是它的近似物,不能在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应该逐步统一认识,形成范式,但目标是什么,值得研究。
1.3 研究方向
由于科技发展原理的计量研究尚处于幼芽阶段,因此当前不但要从现有理论出发进行推导演绎性研究,而且要侧重从科技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归纳研究。因此必须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以概括出新理论;必须重视实际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稿中汲取营养。
2 内容简介
本文把数理科学技术学定义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基本理论的定量表述。把它的内容概括为3个方面,即3大理论。
2.1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及结构演变理论
(1)研究内容创新。传统科学计量学研究,理论工作者集中于科学技术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分布、区域分布、学科分布的研究上,实际工作者集中于科技指标评价的研究上。
(1)科学技术的要素结构及结构演变机制。科学技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要素结构。科学技术产出有科技成果数与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投入产出关系可建立模型,根据模型可以推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得出科学技术要素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研发效益的关系。
(2)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与作用机制。这里的门类结构指过去人们常说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应用技术等。本作采用纵向分类法,即科学与技术合在一起,分为科学技术研究业、科学技术传播业、科学技术开发业三者,从这种分类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管理方法。这些内容都是用数学语言表达。
(3)科学技术的学科结构及演变规律。科学技术体系中,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门学科之间的构成关系叫学科结构。对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性规律,带头学科转移规律,新兴技术群的形成、发展与转移规律,科学学科群落的梯度结构及生产函数等都进行了讨论。
(4)科学技术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个学术概念、一条定义定理、一个数学模型等都是一条知识单元,由多个知识单元构成的理论体系,称为科学技术的知识结构。本文提出和论证科学新知识单元的产生对知识结构的影响规律,科技成果质量结构的动态稳定规律,概括和讨论科技知识增长的基因组衍生原理,科学知识工作特征对科学生产率的影响等。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是植物体内两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时,可以通过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浓度来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22]。在本实验中,水稻幼苗经70 ~ 280 μmol/L硝基苯酚处理后,根系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在280 μmol/L硝基苯酚处理后达到最大值,表明70 ~ 280 μmol/L硝基苯酚可使水稻幼根细胞渗透和细胞保水力增强,从而提高水稻幼根的抗性能力;而560 μmol/L硝基苯酚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推测这可能与蛋白质和糖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表1)。
利用陀螺输出的相关性对其零偏进行相关抵消,可得修正后的奇时隙(实线)输出如图7所示,不仅修正了零偏,其零偏稳定性从0.008°/h改善至0.002°/h.由于奇偶时隙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利用相关抵消对偶时隙的零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2.2 科学技术的运行机制与功能理论
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经济效益等问题。
(1)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和论证了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循环链锁机制即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相互代偿机制。
(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分析。提出和论证了科学成果的社会历史影响的评价指标与测算方法,技术成果社会化的线性发展规律,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平等的U型发展规律。
(3)科学技术的经济效能分析。提出和论证了运用效用系数评价技术成果的经济功能、企业技术教育的经济功能评价、科学技术投资的可能度与满意度的测算方法等。
采用混凝土H型立柱装配式围墙方案。围墙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柱距为4 m,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预留400 mm×400 mm杯口基础。基础间设宽240 mm、高300 mm的连梁。
(4)科学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变化规律。提出和论证了科学技术的经济社会总体效益的历史守恒规律,科学投资额和科技成果数之比(效益)的隐性渐退规律,科技研究效益的线性与非线性规律,理论科学研究效益的三大规律。
2.3 科学技术的传播、发展与评价理论
(1)科学技术传播、渗透与渗透效应。详细讨论了科学技术传播扩散的相关原理、科学技术知识的区域溢出效应、科学技术地域扩散范围的测度方法等。
(2)科学技术发展的质能状态。评析讨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几个问题,即相对效率用于科学理论成果的评价方法;提出和论述技术密集度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提出周期利用率的概念,用于测试科技发展的宏观状况、科技转化的质量指标与质量管理。详细讨论了科技成果的成熟度的测算方法。
从《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数学原理》绪论中可见,讨论的基本论点是61个,涉及到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其中由笔者首次提出深入讨论的基本论点有42个,占68.8%;吸收了其他学者提出论述的论点19个,占31.2%。
笔者在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领域已坚持35年,全身心投入该领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相应的数学模型。
(5)科学技术区际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科研经费。科技成果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称为科技的区际结构,该结构是变化的。变化规律有先进地区越来越先进,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的两极分化规律;从高水平地区向低水平地区转移,越来越平衡的梯度转移规律;科技最发达区域(科技中心)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的中心转移规律。
本文与传统的科学计量学著作相比,在整体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体现有两点区别。
3 学术创新
(4)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基本法则与行为边界控制。提出和用数学方法讨论科学技术发展的3大基本法则是基础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大化法则,技术研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法则,科学技术研究的负面影响不触动人类的根本利益、益损相抵的余额最大化法则。同时提出科技研究行为的临界值的测算与控制的数学模型。
3.1 论点创新
(3)科学技术发展与代谢规律。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即科学技术发展的指数规律与周期性规律的统一性原理;科学发展从大涨落向小起伏的转变趋势;科学技术成果的新陈代谢规律等。
穿过小区花园,再往左走两百米就是小区物业。吕凌子站在物业办公室门边,门对面有一张硕大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十九英吋的电脑,吕凌子没看见人,只听见一阵雨打芭蕉般的键盘敲击声。吕凌子将两根纤长的手指屈起来敲了敲门,一张年轻的脸魔术般地从电脑上方露出来。
3.2 整体内容创新
(5)科学技术评价的四大指标与环节。本文提出和界定科学技术评价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综合指标的概念,指标计算方法。阐明这四大指标依次被包含而不相互代替的关系。用数学方法阐述科学技术研发指标的提取,指标选择、测算模型的构建,指标测算结果的检验方法等。
把科学技术结构分为5个方面,并且5个方面的结构关系都是有规律地变化着。
本文研究在传统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把有关学者和本人在延伸出5个方面的定量研究成果概括进来。它们是: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的运行发展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演变规律、科学技术纵向时间结构(历史规律)演变规律,科学技术运行发展的特有指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变化规律,通过增加这些研究内容,使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向全面系统的量化研究迈出一步。
对于非血运重建患者,基于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3-5]显示:SCAD患者若无禁忌证,建议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治疗,若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建议服用氯吡格雷75mg/d或替格瑞洛 60mg 2次/d~90mg 2次/d;血栓高危患者如心肌梗死病史且伴有1项危险因素:年龄65岁以上、糖尿病、2次心肌梗死、多支病变、肾功能异常(肌酐清除率<60ml/min),且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60mg 2次/d)长期治疗,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出血。
(2)研究方法上的特色。传统科学计量学所运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描述,以图表所示。即使有一些数学模型也局限在统计指标分布与变化的描述性概括上。而本文所使用的数学方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把重点放在了因果性分析、原理性分析和数学推论方面。
4 学术价值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理论有没有生命力,不但要有创新性、而且创新的成果要有理论与实际价值,创新性成果如果没有学术价值,也不能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认可,本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还是有价值的。
输入层作为外部数据的输入端,其节点个数取决于输入向量的维数。经过特征参数提取后,共提取10个特征量,把这10个特征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则网络的输入层的节点个数为10个。
(1)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发展规律的揭示,作为一种基本理论,就能成为科学技术研发管理的理论依据,使科技管理从经验走上科学,更加稳妥、更加高效、更加合理。
从实际情况上看,国内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依赖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建筑水平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些都是促进建筑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内建筑业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技术以及管理上都是在不断进步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建设中最关键的管理内容,加强管理的力度可以让人们更加相信建筑的可靠性。在施工中建筑安全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保证现场的安全以及居民的安全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建设中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督是必不可少的[1]。
(2)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理论、能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管理提供指导原则,这是从基础理论 管理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十分有意义的环节。
(3)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系统的计量研究成果,还能从逻辑推理上,启发管理者推理得到一些新的有效合理的科技管理方法,使科学技术得到稳妥快速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见,科学技术学的计量研究成果与科学技术研发管理实践融会贯通,发展前景广阔远大。
参考文献:
[1] 谷兴荣: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数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贝尔纳(英)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 赵红州,蒋国华.在科学交叉处探索科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5] Glanzel, W. and Schoepflin, U.,Little Scientometrics, Big Scientometrics and Beyond? Scientometrics, Vol.30,Nos2-3, 1994,P.376.
[6] 汤浅光朝[日].科学技术编年表(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 陈文化.科学技术与发展计量研究[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图分类号: G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0605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教学原理”(20121595)
作者简介: 谷兴荣(1951-),男,广州商学院二级教授,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管理学原理。
收稿日期: 2019-04-12
(责任编辑:吴 汉)
标签:科学学论文; 科技管理论文; 计量研究论文; 创新价值论文; 广州商学院经贸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