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留守孩子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班主任
【正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或成就个人梦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沿海及发达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农村,随爷爷奶奶或寄居在亲戚家中生活,形成了我们通常所称的“留守孩子”。作为班主任,对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对这些“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
经过长期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孩子”普遍在心理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脾气大、焦虑、抑郁;自尊心过强,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爱猜疑,易嫉妒、易愤怒。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4)恐惧、悲伤、冷漠、自卑;固执、易受挫折;撒谎、偷窃、欺骗、斗殴骂人。
4、异常心理表现突出:自卑、退缩,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敌对,冲动,性情易变,抑郁;非友好的不服从,对现实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
5、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难推动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还有所谓的“早恋”问题等。
6、挥霍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孩子身上的零花钱通常较多,养成了大肆挥霍的不良习惯,有的甚至抽烟酒、赌博。钱用完后,有的便向同学、老师借,借钱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归还。更有甚者,有少数孩子因欠债较多,导致上课心神不定,无心学习。
7、手机成瘾。很多家长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给孩子买智能手机,但家中缺乏监管,孩子整日拿着手机上网、游戏,导致手机成瘾,近视,结交不良网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产生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以及离婚率、犯罪率大幅增加,致使现代家庭体制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加上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有些小学都没上完的打工者却显得十分阔绰,农村中“读书无用论”的重新抬头。这些现象,无不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孩子”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对本校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约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出路是打工,只有10%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读书考大学;20%的学生认为初中没毕业也不要紧,外出打工只要跟着父母就行了。
2、家庭及生活背景
一方面,由于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父母不在身边,使孩子缺失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孩子的性情就不稳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托。我和本班几个“留守孩子”聊天时曾问过他们“想不想爸爸妈妈”,一个孩子的回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我和伯伯、伯妈生活在一起,刚开始每天晚上想爸妈想得紧,后来习惯了,觉得他们不在我更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也就突然明白了这孩子逃课上网的根本原因。还有个孩子告诉我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从不让他干家务活,什么都听他的。这孩子的自私、任性、固执的性格,就是隔代教育造成的。
3、学校教育的缺陷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教师对这些孩子一味地严厉,搞训斥式教育,以及个别老师对这些孩子先入为主的偏见,同学的讥讽、也会导致这些孩子在个性上走向两种极端,一类是更加叛逆,敌视一切;一类是更加胆小,怯懦。不管属于哪一类,都是精神上的异常表现。
三、对症下药,解决农村“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农村“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成败直到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几年摸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实施情感教育。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的心理,首先得亲近他们,做孩子们的朋友,因为只有亲近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能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2)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心育。班主任在布置课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如: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名人佳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4、和“留守孩子”的父母沟通。师爱是不可能取代父爱、母爱的。这些孩子虽然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但他们依然渴望能得到父母的爱,因此,班主任应该多和孩子的父母沟通,告知孩子的现状,分析孩子现在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来配合加以解决。
5、开办心理学常识讲座。将心理学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但要注意讲座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讲座当作学校集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只能是集体辅导的一种补充形式。
总的来说,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班主任的爱心、耐心、恒心,也需要社会的关心。要想对这些孩子更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地说,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但作为一句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以上是笔者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谨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李健民主编
2、《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华夏出版社,吴宗宪主编。
论文作者:李红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农村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父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