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一次政史开卷考试复合式教研活动后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活动论文,实效性论文,形式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 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8)12-0114-03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地区的中考实行政史开卷考试,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对这一举措,学生、家长几乎都认为从此对政史两科可以“不屑一顾”,只到考试时查资料翻书就可作答了。由于没有了动力和压力,学生对这两科的学习彻底放松了,于是出现了学生开卷考试反不如闭卷考试成绩好的情形。政治、历史教学如何应对开卷考试,如何提高基础年级教学效率和毕业年级复习的效率,成为摆在政治、历史学科教师和教研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笔者与同仁一道,围绕开卷考试形势下如何提高中考复习效率进行多途径的探索。如:进行复习课的交流研讨;组织中考经验交流会,由上届毕业班教师或有经验中考成绩好的教师讲做法、谈体会;组织毕业年级统一检测,促进学校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管理力度;听专家学者的报告;参加中考研讨会、总结会等。而对一些重要的教研资源没有引起重视,或被弱视、忽视了。如统一考试后多关注某某学校某某班级的成绩,而不注重对于考试质量的分析、问题的查找、措施的补救;注重复习课探讨,却忽视试卷讲评课的研究。这使费了好大精力出的一套题,考完就结束了,只管“考”不管“研”,导致教研资源严重流失,更谈不上教研再生成。
为了提高教师和教研员在题海中精选、组编试题以及自主、科学地创编试题的能力,自治区、盟市级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命题培训,并将试卷分析和质量分析能力作为一项教学基本功列入《新一轮新理念下教师常规教学基本功达标方案》中。尤其近两年的中考征题活动,大大强化了教师命题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指导和检验教师提高试卷质量分析能力便成为了基层教研室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策划并组织了一次复合型系列教研活动。
一、活动流程及其特点
(一)活动流程
1.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任务;(2)活动设计及要求;(3)活动安排方案。
2.全程模拟中考: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登分,最后对抽样试卷统一进行质量分析。各校混合安排考场。市区抽调教师对调监考,乡镇学校由教研室派人监考。考试结束后,教研员将所有抽样试卷打乱装订,流水阅卷。阅卷老师集体讨论后写出所改试题的卷面分析。教研员最后汇总做出试卷分析反馈各校。这种安排的好处是:(1)全程仿真,提高学生中考的适应性,便于总结经验,查缺补漏;(2)统一检测利于阶段性监测全市范围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教学的质量;(3)全市统一参加考试也为下一步的同步系列教研提供素材和依据。
3.统计试卷:教研室详细统计抽样试卷中每一大题、每一小题的成绩,逐题计算通过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系数、最高分、最低分。按照市区学校、乡镇学校、全市分别计算出整体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系数、最高分、最低分。连同卷面分析一同反馈各校。同时要求各校取回被抽样卷后连同其他试卷整体进行成绩统计并逐题分析,写出做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上交教研室。
4.反馈成绩:目的在于避免各校过于注重所抽学生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以偏概全,或喜或忧,给今后复习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引导学校以全市成绩为参照系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由重评转向重研。
5.召开全市中考总结会。具体过程:试卷讲评—交流研讨—讲座培训。发放试卷分析报告,进行命题培训和质量分析培训。这次活动是继培训后的实践操练,通过分析同一张试卷,检验老师们质量分析的能力如何。
乡镇政史教师先在本校教研组内出一节试卷讲评课,并录像存档备查,以备今后做对比教研反思之用。然后到市区观摩政史各三位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市区作课教师课后要上交教案、说课材料各一份。
在听取盟教研员的点评、讲座之后,各校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后续讨论交流,写出活动反思或心得感悟并将文字材料上交教研室。我们提倡:(1)运用“同课异构”、评与研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淡化评比的痕迹,增强研究、借鉴、交流的功能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2)将试卷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来研究,引起教师、学校的高度重视,加大教研力度,增强基础年级教学的有效性和毕业年级复习的高效性。(3)充分发挥课程研究中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交互作用。
(二)活动特点及其评价
这是政史开卷考试是第一次全市范围的全程仿真模拟中考的实践操练,是将考试、分析、试卷讲评、研讨、培训合为一体的活动。它以“考”为切入点,以“研”为主要目的,将几个教研要素贯穿起来,而且市区乡镇同步进行,一张试卷同考、同析、同讲、同研、同训,这是一次复合式的系列教研活动。教研员亲临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听课,针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是依据教学中存在的、发现的、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教学实践,来自我们的课堂,具有校本性,所以这种点评与指导是订单式量身打造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本次活动既有学科教师的全员参与,亲身实践,自我反思,又有校内及校际间的民主交流、同伴互助,更有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既有群众性又有学术性。
二、活动后的思考
1.创新教研形式,要将“实效性”作为活动的价值取向。教研活动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研活动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载体之一,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是基层教师始终关注的问题,是教研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而教研活动应针对学科研究的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每个活动应该纳入教学研究的整体规划之中,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长期性和前瞻性。同时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依据当时学科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确立主题,以体现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如基础年级、毕业年级,开学阶段、临近中考阶段等。这样能使每次活动有鲜明的主题,每个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本次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应对政史开卷考试,提高复习效率”的主题,施以系列的教研活动以实现有效研究,最后集结成果。
2.“服务性”是创新教研形式的落脚点,是发挥教研实效性的根基。教研工作担负着教学服务、教学指导、教学研究的任务。教研活动的开展应急学校之所急,急教师之所想,急教学之所需。本次活动的策划,出发点就锁定在“服务”二字上。笔者所在地区初中政治、历史教学近年来虽然在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受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专业教师少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形成集体教研的氛围,通常情况下任课老师只能自己摸索着干。尤其乡镇学校政史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情况比较严重,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另外,乡镇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个老师请假,整个年级甚至几个年级、几个学科都得停课,所以出来学习一次非常不易。加之中学学科之间跨度较大,尽管有些学校重视政史教学,但能给予的学科专业指导很有限,至于试卷的质量分析做得科学与否,怎样讲评试卷就更不会受到关注。如果教研组长也存在着同样的困惑的话同伴互助的作用也很难发挥。所以,对乡镇教师的业务培训、专业指导、教研倾斜就显得极为迫切。如何加大教研力度,尽快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研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共享,就成为新课程实施以来组织教研活动的关键。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乡镇教师总是怯生生地,不敢、不愿将自己的思想与大家交流分享。分析原因除了教师本身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具有自卑感外,我们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各种竞赛课、观摩课、理论培训、听课学习等往往是出课教师、教研员、专家们忙于磨课、备课、讲座、点评,而来学习的教师只管被动地听、记、看,成为活动的观众。即使安排了交流的环节也多数是出课教师是主角,教研员是主导。本次活动要求乡镇政史教师全员参与,基础年级教师、毕业年级教师分别从平时教学和复习教学不同阶段多角度全周期地思考,教初一、看初二、想初三。因为试卷分析、试卷讲评及开卷考试的应对教学策略不是只有毕业年级才需要研究的,基础年级应该做得更好。在注重活动的全员性的同时,还注重了同步性。乡镇学校与市区学校同时模拟考试,都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都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试卷的难度;都上了试卷讲评课。在此基础上再来听课、学习,看市区与乡镇的学生在成绩上、答题情况有什么差距?人家是怎么讲评试卷的?我是怎么上的?教研员是如何点评的?这种参与是有针对性的,是有备而来的;是互动性的,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提升,这种互动是思维层面的活跃的隐性互动。另外,活动本身具有的时间短、容量大、任务多的特点,可以使乡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收获值最大化,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创新教研形式,应搜索教学链条中的薄弱点,放大加粗。平时在听推门课时,常常听到老师说:“真不巧,这堂课讲习题(讲卷子)。”这是不想让别人听他(她)的课,而言外之意即“习题课、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其实,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考试促教研,通过考试来分析、调整教学恰恰是各校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很多教师的评讲不得法,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对答案,有的又讲得过细,效率不高。尤其在毕业年级,考试是家常便饭,讲评试卷就显得更重要。可遗憾的是,在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很少把它作为一种课型来进行认真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倡“以课代训”,组织的各种竞赛课、交流示范课中有复习课、活动课、新授课、探究课等,唯独没有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即使送课下乡活动,也很难关注这一点。这次活动中有多所学校的多位教师上试卷讲评课,而且采用“同上一节课”的形式。由于是在自己的班级出课,对学生非常了解,加之教师自主备课,这样的课最大限度地接近常态课、平实课。由于教师们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可借鉴学习的价值非常大。这样做,淡化了评比的痕迹,增强了研讨的价值定位,也符合我们一向倡导的“用简简单单的手段、朴朴实实的语言上出扎扎实实的课”。
通过观课、说课、评课、议课,大家共同查找优点与不足。值得肯定的是,老师们都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了认真而详细的分析,认真总结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有的教师列表分析每一道选择题的通过率、每道大题每一小问得分率,记录下答对答错的学生的姓名并注明错误原因,讲哪一道题时需要提问哪个学生等。课上讲评时详略得当,力避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评讲试卷。个别典型的题目,请解答的比较出色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想法,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有的学生即使选对了,但分析的思路不正确。老师都能凭对学生的了解及时给予纠正。对典型错误,让学生谈谈他当时是怎么思考的,了解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其他同学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甚至于就模糊的问题激发学生开展讨论、辩论以提高审题、解题的思辨力。几乎所有教师都能依据各种题型注重答题方法和技巧指导,并且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讲练结合。针对开卷考试,如何调控时间、怎样高效查阅笔记、课本,应考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能渗透中考意识,结合中考说明和近几年的考点、热点,以某个题为切入点,构建相关知识链条,拓宽挖深,提高讲评、复习的水平。但是由于这种活动的规模较大,大家往往过于注重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方法。如果从初一我们就研究试卷讲评的话,到了初三就可以把讲评的重点放到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探求知识的广度、深度,总结规律性上;知识网络的构建上;放在答题语言组织的学科性、规范性、逻辑性等。无论是出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感觉收获特别大。
4.复合式教研活动应关注后续教研的可持续性和校本性。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外出学习听报告很激动,看到优秀的教研成果很心动,回来不长时间原地不动。作为教研活动的策划者,也正担心活动的后续教研跟不上,导致教研实效大打折扣。怎样扩大活动受益面,精心策划复合式教研活动并使之持续发挥作用。关键是着力理顺教研网络,把活动的实质落实到校本教研当中。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应当成为后续校本教研的抓手,再深入再研究再生成。避免两级教研两层皮,互不相干,没有共同主题,从而额外增加教师的教研负担。本次活动要求各校教师认真总结反思,尤其听了盟级教研员的指导、点评、关于应对开卷考试的教学策略的讲座后,基础年级、毕业年级教师从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将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来研究,而没有出课的教师也要在校内分批展示。要研究如何将中考的意识渗透到基础年级的教学?开卷考试形势下,如何指导学生做笔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科教师要具备科学命题、质量分析的能力。学校教导处要将活动中有借鉴价值的好的做法引入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中,如围绕以期中考试组织同样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复合教研的辐射作用。在动态的行为跟进式的研究中生成新的复合型教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