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央行的视角看经济趋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央行论文,视角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元区的名义趋同水平,即实现价格稳定、确保政府财政状况可持续、实现长期名义利率的持续趋同以及维持该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稳定。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两大挑战
制度挑战
在过去的数年间,欧盟为成功实现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制度框架。该一体化进程不仅包括创建共同市场、不同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还包括这些政策在一个超国家层面上的执行操作。
辅助性原则一直是欧盟制度框架的核心支柱。辅助性原则是指,如果欧盟成员国在中央政府层面或区域层面都不能有效实现目标,那么就要在超国家层面上采取行动。
当前,我们应当继续维护辅助性原则。因为对我们的制度来讲,欧元区近来面临的挑战就是一个重大的教训:最大化单一货币的利益不仅需要一个强大的欧洲央行,还需要附加强大的共同制度体系。
我们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以保护竞争力并鼓励可持续增长,引导财政政策并确保财政收入的可持续,监督并稳定单一的金融市场。我们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促使欧盟各国公民更紧密地参与协作。换言之,欧洲未来的繁荣取决于我们采用经济联盟、财政联盟和金融联盟来补充完善货币联盟的能力。而这种更为先进的制度架构还将需要嵌入在某种形式的政治联盟之中,以保证公民更深入地参与到欧洲决策中来。因此,未来加入欧元区将意味着要比十年前拥有更多的主权共享以及更广泛的责任。
制度方面的挑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我们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大量工作有待去做。
经济挑战
我们面对的第二大挑战是经济。现有的以及潜在的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越一致,采用欧元所获得的收益越大。经济趋同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别将逐渐缩小。而这个过程是否成功最终将依赖于基本政策的可持续性。
欧元区成员国在经济趋同方面的不足是我们2010年以来所面临挑战的根源。不过,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正在采取措施致力于解决这些不足。
目前,外部失衡和财政失衡已开始有所缓解,重获在价格和非价格方面竞争力的努力也已初见成效。尽管在欧元区的部分国家,信贷流入实体经济仍受到负面影响,但去杠杆化的过程基本在有序进行。一些国家的债务正在减少,同时另外一些国家正积极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削减债务的策略。由于金融机构与主权风险息息相关,因此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也正在逐渐好转。
如刚才所讲,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对那些准备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来说,近期一些欧元区成员国的经验可作警示教训。下面我来谈谈在趋同进程中这些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坚持采用欧元的欧盟国家前景展望
趋同框架
在所有欧盟成员中,除了两个国家之外,其他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均希望采用这种单一货币,以满足经济趋同的标准。如大家所知,欧盟条约从三个纬度定义了该标准。
第一个纬度是欧元区的名义趋同水平,即实现价格稳定、确保政府财政状况可持续、实现长期名义利率的持续趋同以及维持该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稳定。
第二个纬度是指欧盟条约要求名义上的趋同也要可持续。如果没有高度的实际趋同作为基础,名义趋同是不可持续的。依照第二个纬度定义,只有当潜在的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与欧元区主要国家的经济结构充分趋同时,采用欧元才有意义。而实际趋同进程的成功又依赖于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
2010年以来,我们面对的挑战表明,长期的、巨大的宏观经济失衡不仅祸及国内经济的稳定,也危及欧元区整体经济的良好运行。我们都知道,竞争力的长期缺失、过度负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所导致的可怕后果是什么。
目前,欧盟成员国已经开始对国内政策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的“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旨在预防新的宏观经济失衡逐渐累积,并对现有的失衡状况进行修正。另一个是“财政协定”,2012年3月,除英国、捷克外的其他欧盟成员国都签署了这个协定,旨在加强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信度。
经济趋同的第三个纬度是“制度”。包括国家央行法规在内的相关国家立法必须要与欧盟条约以及欧洲央行体系的法规相一致。
此外,趋同过程的艰难也让我们意识到:良好的制度环境对经济一体化和趋同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要改善制度环境,必须在诸多方面进行提高,包括加强监管、改善管理、提高统计质量以及营造更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铲除阻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的障碍以促进一国的增长潜力。
如何提高可持续趋同水平
各国经济应该如何做好充分准备,从而在日益趋近的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获益呢?我认为这主要涵盖四大板块:货币政策、结构政策、财政政策及金融政策。下面对此一一简要阐述。
第一大板块是货币政策。首先,在采用欧元之前,货币政策仍然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如今,根据欧盟条约,欧洲央行已分担了部分职责。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保持价格稳定,而汇率政策应该依据共同利益来制定。
货币政策对维护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稳定价格。总体价格稳定营造了一个可预期的经济环境,有助于相对价格的有效调整,提振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同时也保护了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购买力。
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有多种。由于欧元区有着良好的低通胀记录,一些欧元区外的欧盟成员国已将其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政策。匈牙利则采取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即实行与本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相结合的弹性汇率政策。
在此,我仅简要介绍一下“中央银行的可信度”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成功与否的重要性。一国央行最后能否成功维护价格稳定取决于它的可信度。以央行的可信度锚定通胀预期,这与央行稳定价格的定义相一致。而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反过来有助于将工资与价格水平制定在与预期一致的水平。
一国央行的独立性是货币政策可信的关键先决条件。该原则在欧盟条约以及欧洲央行体系法规中有明确规定。欧盟成员国每个国家的央行都应该享有制度、人事、功能以及财务独立权。制度和人事上的独立能够保护央行及其决策团队成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免受第三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功能上的独立要求央行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政策工具独立完成政策目标。财务上的独立是指中央银行要确保能够获得并掌管足够多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来履行其职责。
在小型开放经济体中,可信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还取决于央行对其货币政策决策如何影响汇率的认知水平上。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面对负债累累且拥有大量外汇头寸的私人和公共部门,中央银行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空间。特别是当通货膨胀水平已经很高,且没有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来把国家的风险溢价水平降到可忍受的水平时,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在这种环境下,通过降低政策利率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国内货币贬值压力加大,而货币贬值反过来又会通过资产负债表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抵消经济刺激的影响。
第二大板块是结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名义趋同的可持续性要建立在结构的充分趋同或者说实际的趋同之上。衡量与欧元区实际趋同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是:新成员国与欧元区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价格水平是否接近。要实现实际人均GDP水平的趋同,需要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和体制变革,以增强经济增长潜力。这种深化改革的目标大都着眼于加强经济调整机制的灵活性以及改善商业环境。
当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存在刚性时,即使货币当局承诺维护价格稳定,通胀及通胀预期仍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政府和社会参与者都有责任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来制定工资水平,以确保不会危及竞争和就业。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应该立足于解决诸如技能不匹配等长期瓶颈问题。
最后,由于商品市场对既得利益者存在保护,而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峻,特别是对那些年轻而又欠缺资质的劳动者,以及那些就业有困难的人来说。降低准入门槛将会加剧竞争,特别是对没有国际竞争者参与的国内服务业来说,但还有利于价格稳定。
私营部门带动经济增长则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友好的商业政策环境。在这方面,政府应当致力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努力营造一个合规减负以及有助于有效治理的法规环境。
第三大板块是财政政策。要实现价格稳定还需要稳健的财政状况作支持,这是促进趋同的第三大板块。由于较高的通货膨胀会降低政府债务的实际值,因此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国家信用。
财政政策应该是适度的且在中期内适用。政府应通过“高质量”的支出和税收政策来进一步减轻不良增长趋势的偏差。太多无效的公共支出将导致实体经济的高负税,并造成资源流向非实体经济,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第四个板块是金融政策。一个健康的银行部门、流动性良好且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对于名义趋同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一方面,运转良好的银行部门和资本市场能够保证经济活动中资本积累的高效融资,进而有助于支持潜在的产出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护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畅,如利率和银行贷款渠道。由此看来,金融行业的脆弱性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
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加入货币联盟需要一国经济政策的配合。欧元区各国政府正积极致力于应对这种需求,包括修正宏观经济失衡、建立更强健的管理框架等,以促使国家走上可持续趋同之路。同时它们也正在完善制度建设以支持货币联盟。
对于还没有采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来讲,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实现与欧元区国家较高的可持续趋同水平。这要求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作出可信的承诺,包括实现价格稳定、从共同利益出发制定汇率政策等。欧元区国家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使其经济表现完全符合加入货币联盟的要求。在保持高产出和高就业的同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必须具备足够的调整能力来缓冲市场冲击,这就是欧元区国家当前最需要做到的。
正如前面所讲,不管是欧元区国家,还是未来将要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不管是欧盟成员国,还是欧洲的其他国家,均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去做。我相信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继续推进趋同化进程,并将共同受益于可持续的经济趋同及持久的区域一体化。